華文網

話大唐:李淵的鐵哥們兒,初唐第一寵臣,終被李世民拉下神壇

史海君今天要為大家講的這位歷史人物來頭不小,他是唐朝第一位宰相,不僅權傾朝野,更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的心腹之人,李淵對他的恩寵已經超出了君臣的範疇,然而最後將他拉下神壇的正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

他與李淵父子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恩恩怨怨呢?待史海君為大家細細道來。

裴寂,字玄真,生於山西,隋朝末年官至侍御史。當時李淵任太守,裴寂與他的關係一直不錯。後來李世民舉兵時,得到了裴寂的大力支持,

不僅贈送了大量糧餉,還積極為李世民出謀劃策。西元618年,隋恭禪位,又是裴寂忙前忙後張羅李淵受禪的事,李淵大為感恩,感慨道:“使我至此,公之力也。”隨後就把裴寂封為了宰相。

裴寂身為李淵的心腹重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恩寵。可以說李淵對待裴寂,已經超越了君臣這層關係,像是鐵哥們兒一樣。這樣說可能有些空洞,史海君為大家列舉四件事,大家自己體會。

第一件事:特殊的稱呼。

李淵上朝時會邀請裴寂同座,下了朝又經常請裴寂到宮中相談,稱呼裴寂時從來不直呼名字,而是稱作“裴監”。這樣親近的稱呼,連李淵的親戚們都享受不到。

第二件事:兵敗卻不獲罪。

俗話說“是騾是馬拉出來溜溜”,裴寂身居高位又極受寵信,

總得幹出點實事才能服眾,李淵也想給裴寂一個機會,於是在西元619年,劉武周侵犯太原的時候,李淵派出裴寂出兵鎮壓。

當時李淵撥給裴寂的兵馬糧草綽綽有餘,生怕裴寂有什麼閃失。可惜裴寂生性怯懦,不善於用兵打仗,被劉武周的部將宋金剛打敗,兵馬損失大半,退到了晉州。

裴寂自己也知道給朝廷丟了臉,上表謝罪,李淵卻並沒有責怪他,又讓他鎮守河東。

幾個月後,呂崇茂又與宋金剛聯手起兵,裴寂想要打個翻身仗,再次率部迎敵,結果又是大敗而歸。這次李淵直接把裴寂召回朝。如果換了別人,吃了這麼大的敗仗,不光官位難保,恐怕連腦袋都要被砍了。可李淵偏偏對裴寂格外開恩,只是發了幾句牢騷,責備裴寂辜負了他的期望,事後對裴寂還是像從前一樣好。

第三件事:有人告裴寂謀反,李淵絲毫不信。

自古皇帝都對謀反這件事非常敏感,凡是有關謀反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是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可是到了裴寂這裡,李淵卻給了無限的信任。當時麟州刺史韋雲起密告裴寂謀反,李淵不但絲毫不信,還把這件事告訴了裴寂,原話是這樣說的:“朕之有天下,本公所推,今豈有二心?”

看來裴寂扶助李淵稱帝這件事,真夠他吃一輩子了。事後查明果然是誣告,李世民領著自己的妃子,親自趕到裴寂府上,為他設宴壓驚。

第四件事:一起終老的肺腑之言。

西元623年,裴寂感覺自己年事已高,不想再做官了,於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淵,表明自己一心只想回家耕田。沒想到李世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你做宰相,我做皇上,我們相伴著一起終老,是多麼快活的事!”這樣的肺腑之言竟然能出自皇帝之口,可謂史無前例,這也讓史海君想到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總之李淵在位的時候,裴寂可謂是享盡了人間風光,不過老話說的好,風水輪流轉。西元626年,爆發了著名的“玄武民之變”,李淵禪位於李世民,裴寂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

西元629年,僧人法雅因為妖言惑眾而被治罪,有人向李世民舉報,裴寂也參與了此事,李世民以此為藉口,罷了裴寂的官,遣回老家。不久,民間又有人傳言裴寂有當皇帝的命,李世民大怒,欲治裴寂死罪,在朝廷眾臣的大力求情下,改為流放靜州。在流放的路上,裴寂歷盡波折,不久就鬱鬱而終,享年60歲。

李世民為什麼要對裴寂趕盡殺絕呢?李世民自己的說法是裴寂庸碌無為,妄受朝廷多年的恩澤。這麼說確實也是有理有據。不過史海君始終認為,李世民除掉裴寂是早有預謀。

裴寂屬於李淵的心腹舊臣,當年的若不是那場玄武門之變,裴寂等一眾大臣顯然是擁護太子李建成繼位的。李世民稱帝后怎麼能容得下他們呢?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多的名利最終也不過是過眼雲煙了。

我是史海君,致力於用輕鬆的態度帶大家領略精彩紛呈的歷史瞬間。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更多精彩盡在“史海大觀”。

本公所推,今豈有二心?”

看來裴寂扶助李淵稱帝這件事,真夠他吃一輩子了。事後查明果然是誣告,李世民領著自己的妃子,親自趕到裴寂府上,為他設宴壓驚。

第四件事:一起終老的肺腑之言。

西元623年,裴寂感覺自己年事已高,不想再做官了,於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淵,表明自己一心只想回家耕田。沒想到李世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你做宰相,我做皇上,我們相伴著一起終老,是多麼快活的事!”這樣的肺腑之言竟然能出自皇帝之口,可謂史無前例,這也讓史海君想到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總之李淵在位的時候,裴寂可謂是享盡了人間風光,不過老話說的好,風水輪流轉。西元626年,爆發了著名的“玄武民之變”,李淵禪位於李世民,裴寂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

西元629年,僧人法雅因為妖言惑眾而被治罪,有人向李世民舉報,裴寂也參與了此事,李世民以此為藉口,罷了裴寂的官,遣回老家。不久,民間又有人傳言裴寂有當皇帝的命,李世民大怒,欲治裴寂死罪,在朝廷眾臣的大力求情下,改為流放靜州。在流放的路上,裴寂歷盡波折,不久就鬱鬱而終,享年60歲。

李世民為什麼要對裴寂趕盡殺絕呢?李世民自己的說法是裴寂庸碌無為,妄受朝廷多年的恩澤。這麼說確實也是有理有據。不過史海君始終認為,李世民除掉裴寂是早有預謀。

裴寂屬於李淵的心腹舊臣,當年的若不是那場玄武門之變,裴寂等一眾大臣顯然是擁護太子李建成繼位的。李世民稱帝后怎麼能容得下他們呢?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多的名利最終也不過是過眼雲煙了。

我是史海君,致力於用輕鬆的態度帶大家領略精彩紛呈的歷史瞬間。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更多精彩盡在“史海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