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蒙古登錄各類可移動文物共1125464件/套

正北方網訊 10月12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新聞發佈會上獲悉,

2012年至2016年,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目前,全區12個盟市全部通過國家普查驗收。經普查,全區共登錄各類可移動文物1125464件/套(共計1506421件),其中登錄珍貴藏品16054件/套,占登錄文物總量的1.43%。

記者從會上瞭解到,全區共登錄文物收藏單位357家。此次普查範圍主要是內蒙古境內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等各類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動文物。

通過對普查結果統計分析,內蒙古國有可移動文物呈現出資源總量龐大、收藏體系多元、收藏主體集中、文物類型豐富、文物數量快速增長、民族特色顯著等特點。

此外,此次普查還新發現、新認定了一批重要文物。各級普查機構通過實地走訪、上門調查、重點認定等方式,新發現了大量具有價值的文物,

普查期間全區新發現新認定文物共54640件/套。一些博物館、考古所等文物單位對歷史上囿於保護條件所限封箱保存的藏品進行了全面清理、登錄。同時,建立文物資來源資料庫和文物身份證制度。普查採集了27項收藏單位資訊和15項文物基礎資訊,按照統一標準為每件文物賦予永久、唯一的22位元數位編碼,作為文物屬性驗證、資訊甄別和索引查詢的識別標識,
文物實物、藏品檔案、電子資訊關聯一體的“文物身份證”編碼和資料管理系統基本建立。普查還制定了十余項標準,文物定名、斷代、計量、分類等15個核心指標首次實現全國一體化,建立了統一的文物藏品檔案體系,實現了文物藏品登錄標準化、規範化、數位化。

同時,記者獲悉,各級普查機構積極推進普查成果共用和利用,普查建立全國可移動文物登錄網,逐步向社會公開已登錄文物基本資訊和圖片,

提供查詢、檢索等服務。內蒙古公佈藏品單位276家,已向社會開放普查文物資訊1.5萬件/套,向社會公開的文物資源資訊超過6萬條。

普查摸清了內蒙古可移動文物資源總體情況,新發現一批重要文物,健全全區文物資源管理機制,建立起國有文物身份證制度,建設了全區文物資來源資料庫,進一步夯實了全區文物基礎工作,文物保護管理水準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