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院裡,為亡靈服務的人

醫院餐廳裡,他在鄰桌舉起一杯酒向我示意:我的幾個朋友,

你也來一杯?

他是醫院的A師傅,四十多歲左右,身材粗壯、面色幽黑、性格直率、笑聲明朗。

我在醫院餐廳裡遇見過他好幾次,每次他都是同四、五個男人在一起,吃飯、說話、喝酒,笑。

其實,我一直不知道A師傅叫什麼名字,甚至不知道他姓什麼,只是每回在醫院裡或在寇里碰見他,我們只是彼此微笑著,算打了招呼。

A師傅是我們醫院太平間的師傅,是為亡靈服務的人。

A師傅不僅負責太平間的工作,也負責到寇里來接逝者,他用四輪平車將逝者帶到太平間的冷庫。

醫院太平間的師傅有兩三個,我稱他們為A師傅、B師傅、C師傅。他們輪流值班,幾年來,我與A師傅好像有好幾次對班的機會,病人不幸去世,由當班的A師傅來病房接。記憶中,

基本都是在夜裡,待我們值班的醫生和護士處理好一切,料理完屍體,開好死亡通知書,我們便打電話通知太平間師傅過來,我們的工作結束了,太平間師傅的工作便開始了。

在病房,A師傅非常麻利的工作,首先,他將他的四輪平車很合適地推進病房,推到逝者床邊,與那一張床並行,然後指揮逝者家屬如何以他們最省力、看上去逝者最舒服的方式將逝者很快挪到平車上,

趁大家挪動的瞬間,A師傅很快將黃色塑膠袋子拉鍊拉開,平攤在平車上,逝者一放在平車上,他立即開始拉塑膠袋子的拉鍊,拉鍊一陣“嘩嘩”聲音後,一切就好了。

A師傅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讓人敬佩。

那天,因為一位朋友的親屬病逝,我們去了太平間。

雖然在病房見慣了死亡,可到了清靜、偏僻的地方,心裡免不了感到有點忐忑。

環視他們的辦公室兼值班室兼宿舍,一個十來平方米大小,一張桌子橫在門口,算是辦公區,靠窗的牆邊有上下鋪,是他們的宿舍區,床對面緊靠牆有一張木桌,上面放著一些食物和水果,桌下有個爐子,蘭蘭的火苗在微微跳動,爐灶上水壺的蓋子正在冒著淡淡的熱氣。一部電視正定格在新聞節目。

兩面牆上一點也不閑著,掛了好多幅關於殯葬有關的照片:遺像、火葬場、殯儀館。

我的目光落在門口“辦公桌”旁的魚缸上,魚缸裡有不少金紅色和黑白相間的小金魚,逍遙自在地游來遊去,這麼一個魚缸,為這裡平添了幾分、十幾分、甚至幾十分生氣和活力。那也是些鮮活的生命,我深深吸了一口氣!

趁著有點時間,我同A、B師傅聊了幾句。

我問A師傅,這份工作有沒有讓他有壓抑的感覺。

A師傅一笑:“還真沒有,也許您對我們這一行有誤解,其實沒什麼,同你做醫生一樣”說到這裡,他又加了兩個字:沒有。

這個工作家人理解你嗎?

當然理解,老婆、孩子、還有親戚們都理解我,不然就不會幹這一行。不過,我在外面從不主動與人握手,除非別人主動伸出手來。做這份工作很有保障,我們都有保險,55歲退休,領退休金。現在,我的孩子也大了,上大學了。說起自己的孩子,他的五官全都在笑著。

可是,剛開始的時候,有害怕過嗎?我問他。

有點,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有一點恐懼感,以後就沒有了,現在只當自己的職業,與學生做功課一樣平平常常。與醫生值班一樣,平平常常。

逝者到我們手裡,無論他們生前地位高低,都一樣認真對待、一樣尊重。A師傅說。

“黃泉路上無老少,來這裡的,有不到一個月的嬰兒,也有年百歲的老人。”這是每一個共同經歷和歸宿。”A師傅一臉的率真。

那,怎樣做是尊重逝者呢?

比如啊,沒有家屬的同意,我決不能讓任何人動他們一根豪毛的,這是我的職責。我們要維護死者的利益,讓死者家屬感到放在我們這裡他們很放心。再比如,我們會稱老人為“咱爸或咱媽”,稱孩子為“咱兒子、咱閨女”,讓他們的家屬有親切感。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你們的工作要微笑著面對患者,我們與你們不同,我們的職業不能微笑。

A師傅是個行業高手,談起自己的專業,頭頭是道,理論多多。

雖然,我在醫院病房裡工作了許多年,可我很少進太平間,想像著太平間裡的一排排冰櫃,一具具遺體,一張張冰冷的面孔,仿佛空氣要凝固了。

除了從病房接他們歸來,你還有什麼工作要做呢?我繼續問他。

多了去了,他那神態和口氣大有要詳細向我介紹的架式。他說,比如:淨化、穿衣、化妝、整容、組織告別、聯繫車子等等,我們都可以做,只要家屬有這方面的要求。

如果已經僵硬了的人體,如何穿上衣服?這可是個問題,我想像不出是什麼辦法。

這個方法太簡單了,簡直就不是問題。A師傅繼續告訴我說,要讓遺體府臥,從背後穿,很容易的。只是,在將其放在冰抽屜前,最好在他們的腋下各放一個毛巾,以免上肢夾得太緊。

他的話讓我一陣默然,真是學問無處不在啊。

正當我再一次讚揚他的工作態度時,門被推開,外面站著一個男人,神情肅然。只見A師傅倏地起身,正顏而出。

隱約聽見A師傅在門外對來訪者說:“哎,您來了,咱媽的事都安排妥當了,您放心……”A師傅開始忙他的活兒去了。

知道嗎,我們國家的民政學院裡專門設有一個系,就是殯葬系。要學很多東西,禮儀、民俗,等等等等”。B師傅很自豪的告訴我。

B師傅與A師傅年齡相仿,看上去也一樣俐落。

不上班的時候,你們都去哪裡?

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所有現代人喜歡的,我們也不例外呀。上網、看球、聚會,有時還去唱歌、跳舞,有時侯,也下棋。我喜歡跳交誼舞,三步、四步,還有探戈,我的舞跳得很好。還特別喜歡抒情的歌曲,青藏高原、一剪梅…..說到這裡,B師傅的神情要陶醉了。

臨別時,他對我說,難得有像你這樣對我們這個行業感興趣的人,什麼時候我也請你跳舞。

我微笑。

原來,這些靈魂的守護者、為亡靈服務的人也有著如此廣泛的愛好啊,唱歌、跳舞、下棋樣樣行。雖然職業獨特性,要求他們在工作中不能有笑容,然而在生活中,他們的笑聲依然很生動。在子女面前,他們是慈祥的父親,在妻子眼裡,他們是合格丈夫,在酒桌上,他們是豪爽的朋友,在職場上,他們愛崗敬業,他們與我們也沒什麼不同,努力的工作著,快樂的生活著。

(圖片來自網路)

A師傅一笑:“還真沒有,也許您對我們這一行有誤解,其實沒什麼,同你做醫生一樣”說到這裡,他又加了兩個字:沒有。

這個工作家人理解你嗎?

當然理解,老婆、孩子、還有親戚們都理解我,不然就不會幹這一行。不過,我在外面從不主動與人握手,除非別人主動伸出手來。做這份工作很有保障,我們都有保險,55歲退休,領退休金。現在,我的孩子也大了,上大學了。說起自己的孩子,他的五官全都在笑著。

可是,剛開始的時候,有害怕過嗎?我問他。

有點,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有一點恐懼感,以後就沒有了,現在只當自己的職業,與學生做功課一樣平平常常。與醫生值班一樣,平平常常。

逝者到我們手裡,無論他們生前地位高低,都一樣認真對待、一樣尊重。A師傅說。

“黃泉路上無老少,來這裡的,有不到一個月的嬰兒,也有年百歲的老人。”這是每一個共同經歷和歸宿。”A師傅一臉的率真。

那,怎樣做是尊重逝者呢?

比如啊,沒有家屬的同意,我決不能讓任何人動他們一根豪毛的,這是我的職責。我們要維護死者的利益,讓死者家屬感到放在我們這裡他們很放心。再比如,我們會稱老人為“咱爸或咱媽”,稱孩子為“咱兒子、咱閨女”,讓他們的家屬有親切感。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你們的工作要微笑著面對患者,我們與你們不同,我們的職業不能微笑。

A師傅是個行業高手,談起自己的專業,頭頭是道,理論多多。

雖然,我在醫院病房裡工作了許多年,可我很少進太平間,想像著太平間裡的一排排冰櫃,一具具遺體,一張張冰冷的面孔,仿佛空氣要凝固了。

除了從病房接他們歸來,你還有什麼工作要做呢?我繼續問他。

多了去了,他那神態和口氣大有要詳細向我介紹的架式。他說,比如:淨化、穿衣、化妝、整容、組織告別、聯繫車子等等,我們都可以做,只要家屬有這方面的要求。

如果已經僵硬了的人體,如何穿上衣服?這可是個問題,我想像不出是什麼辦法。

這個方法太簡單了,簡直就不是問題。A師傅繼續告訴我說,要讓遺體府臥,從背後穿,很容易的。只是,在將其放在冰抽屜前,最好在他們的腋下各放一個毛巾,以免上肢夾得太緊。

他的話讓我一陣默然,真是學問無處不在啊。

正當我再一次讚揚他的工作態度時,門被推開,外面站著一個男人,神情肅然。只見A師傅倏地起身,正顏而出。

隱約聽見A師傅在門外對來訪者說:“哎,您來了,咱媽的事都安排妥當了,您放心……”A師傅開始忙他的活兒去了。

知道嗎,我們國家的民政學院裡專門設有一個系,就是殯葬系。要學很多東西,禮儀、民俗,等等等等”。B師傅很自豪的告訴我。

B師傅與A師傅年齡相仿,看上去也一樣俐落。

不上班的時候,你們都去哪裡?

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所有現代人喜歡的,我們也不例外呀。上網、看球、聚會,有時還去唱歌、跳舞,有時侯,也下棋。我喜歡跳交誼舞,三步、四步,還有探戈,我的舞跳得很好。還特別喜歡抒情的歌曲,青藏高原、一剪梅…..說到這裡,B師傅的神情要陶醉了。

臨別時,他對我說,難得有像你這樣對我們這個行業感興趣的人,什麼時候我也請你跳舞。

我微笑。

原來,這些靈魂的守護者、為亡靈服務的人也有著如此廣泛的愛好啊,唱歌、跳舞、下棋樣樣行。雖然職業獨特性,要求他們在工作中不能有笑容,然而在生活中,他們的笑聲依然很生動。在子女面前,他們是慈祥的父親,在妻子眼裡,他們是合格丈夫,在酒桌上,他們是豪爽的朋友,在職場上,他們愛崗敬業,他們與我們也沒什麼不同,努力的工作著,快樂的生活著。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