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洋二所北極科考隊員:我在浮冰上裝“聽診器”,還要提防兩大危險

海洋二所科考隊員在北極留影。

創下多個“首次”的我國第8次北極科考日前圓滿結束。

海洋二所共有8位科研人員參與本次科考,順利完成一系列科考任務,取得多項突破。這批科考隊員來自該所海洋生態與環境實驗室、海底科學實驗室和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實驗室,包括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學及海洋生物等多個學科。他們有的已經多次參加北極科考,有的是第一次走進這個冰雪世界。

海洋二所科考隊員隨“雪龍”號首次穿越北極中央航道,

並在北冰洋公海區開展科學調查,填補了我國北冰洋中心區大西洋磁區的作業空白。生態環境研究團隊開展了6個短期冰站和54個海洋綜合站位作業,獲取各類樣品逾3000份,成功回收並重新布放位於楚科奇海台的生物地球化學觀測潛標1套,為瞭解該海域海洋生物泵、海洋去氧和酸化的生物地球化學機制提供更精確可靠的資料。地球物理團隊首次使用多波束在楚科奇海進行地球物理考察,
成功獲取了我國在北冰洋的首批多波束地形地貌資料,完成這一地區首幅完整的海底地圖,對瞭解這一海域的演變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10月13日採訪了多位科考隊員,聽他們講述北極科考的難忘經歷。

極區海洋成為海洋酸化最嚴重海區

為研究北冰洋酸化採集寶貴資料

本次北極科考首次把北冰洋酸化問題作為重點任務進行考察,

這正是海洋二所科考人員的重要任務。

海洋二所科考隊員白有成說,海洋二所生態環境研究團隊緊緊圍繞海洋酸化調查與研究的需求,開展了海洋化學和海洋生物學科的海洋斷面立體協同觀測。研究團隊實施了6個冰站調查,完成了8條海洋斷面共54個站位的海洋調查作業,同時獲取了大量的北冰洋海洋/海冰環境第一手觀測資料和樣品。

海洋二所科考隊員圓滿完成科考任務,隨雪龍號凱旋。

北極地區是地球上氣候敏感地區和生態脆弱帶。近十幾年來,北極海冰加速消融,“雪龍”號1999年只到達北緯70°左右,這次考察期間就已經到北緯82°了。大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融入海洋上層,加上環流系統和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改變,

加速了北冰洋的酸化,導致極區海洋成為全球海洋範圍內海洋酸化最為嚴重的海區。

北冰洋酸化會帶來什麼麻煩?

一大問題就是有殼的浮游動物等鈣質類生物可能會逐漸停止生長,而這類生物在極區生態系統食物鏈中佔有重要作用,是其他浮游動物或更高級捕食者的主要食物之一。當前,北極不同類群海洋生物的種類組成、數量發生的變化,已經導致了漁場的北移。總之,極區酸化持續加劇,將對極區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極地海洋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的天然實驗區,是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的“領頭羊”。

本次科考中,海洋二所團隊獲取了走航pH觀測資料5.0MB, 採集了各類生物地球化學樣品如營養鹽、葉綠素等逾3000份。這些樣品和資料,將有助於為深入分析和驗證海洋酸化研究提供大量資料。特別是本次北極考察歷史性地穿越北極中央航道,在北冰洋公海區全程開展海洋化學和海洋生物學科考察,因此中國首次獲得中央航道區域寶貴表層海水pH走航資料和8個定點CTD深水垂直站位元的海水樣品,為北冰洋生態環境綜合評估奠定了基礎。

航洋二所科考隊員在北極留影,遠處為雪龍號。

在冰上安裝“聽診器”,

提防北極熊和冰面裂隙

為瞭解整個北冰洋冰的融化和堆積情況,科考隊員們在科考期間多次離開雪龍號,來到被稱為“冰站”的大塊浮冰上作業。他們在冰上安裝“聽診器”——各類監測設備,測量環境資料,採集冰芯和冰下水樣品,記錄浮冰的變化過程,從而瞭解北極的氣候變化。

漫天飛雪的冰面上,科考隊員們穿著顏色鮮豔的工作服,一邊加緊作業,一邊提防著北極熊和冰面上的裂隙。

“冰面融池被大雪覆蓋的時候,肉眼很難分辨出來,一旦踩下去,就可能會掉進冰窟窿裡;而北極熊在如此極寒、生物量又很小的北冰洋裡總是饑腸轆轆,一旦和它們正面遭遇絕不是什麼好事情。”海洋二所科考隊員李楊傑說,“所以每到一個冰站,最先下船的就是探冰隊員和防熊隊員,他們是冰站作業的安全屏障。”

海洋二所科考隊員樂鳳鳳,難忘自己人生第一次在冰站上採集冰芯。隊員和設備先是被雪龍號上的大吊機吊到登陸冰站用的黃河艇上。隨後,黃河艇沖上冰面。停穩後,“雲梯”一架,先頭部隊——探冰組馬上行動,幾位有經驗的隊員手執冰鑽,扇形散開在前探路,尋找合適的作業冰面,另有隊員肩扛彩旗緊隨其後,在確認安全區域的邊緣處插上彩旗以示警戒,隨後全副武裝的防熊隊員們全神戒備進入工作狀態,嚴密觀察遠處是否有北極熊出沒,保護扇形工作區域內的隊員們。此時,大部隊人馬——海冰組、氣象組、生化組和聲學組各自帶著裝備,魚貫進入“主戰場”。

在這第一場“戰鬥中”,樂鳳鳳這名“新兵”在所難免地“受了點小傷”:低估了黃河艇衝鋒時的力道,沒抓牢,一頭撞到玻璃上;沒有意識到冰溝的極大危險性,試圖用冰塊及旗杆挑戰,結果就是再也沒敢走近冰溝3米以內;不該輕視低溫對人體機能的影響,做記錄時嫌不靈活脫下手套,結果沒等寫完,手指就麻了……

樂鳳鳳說,這次冰上作業讓自己積累了經驗,比如採樣時最好索性坐在冰上,這樣節省體力,並且完全不會弄濕褲子。

已經導致了漁場的北移。總之,極區酸化持續加劇,將對極區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極地海洋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的天然實驗區,是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的“領頭羊”。

本次科考中,海洋二所團隊獲取了走航pH觀測資料5.0MB, 採集了各類生物地球化學樣品如營養鹽、葉綠素等逾3000份。這些樣品和資料,將有助於為深入分析和驗證海洋酸化研究提供大量資料。特別是本次北極考察歷史性地穿越北極中央航道,在北冰洋公海區全程開展海洋化學和海洋生物學科考察,因此中國首次獲得中央航道區域寶貴表層海水pH走航資料和8個定點CTD深水垂直站位元的海水樣品,為北冰洋生態環境綜合評估奠定了基礎。

航洋二所科考隊員在北極留影,遠處為雪龍號。

在冰上安裝“聽診器”,

提防北極熊和冰面裂隙

為瞭解整個北冰洋冰的融化和堆積情況,科考隊員們在科考期間多次離開雪龍號,來到被稱為“冰站”的大塊浮冰上作業。他們在冰上安裝“聽診器”——各類監測設備,測量環境資料,採集冰芯和冰下水樣品,記錄浮冰的變化過程,從而瞭解北極的氣候變化。

漫天飛雪的冰面上,科考隊員們穿著顏色鮮豔的工作服,一邊加緊作業,一邊提防著北極熊和冰面上的裂隙。

“冰面融池被大雪覆蓋的時候,肉眼很難分辨出來,一旦踩下去,就可能會掉進冰窟窿裡;而北極熊在如此極寒、生物量又很小的北冰洋裡總是饑腸轆轆,一旦和它們正面遭遇絕不是什麼好事情。”海洋二所科考隊員李楊傑說,“所以每到一個冰站,最先下船的就是探冰隊員和防熊隊員,他們是冰站作業的安全屏障。”

海洋二所科考隊員樂鳳鳳,難忘自己人生第一次在冰站上採集冰芯。隊員和設備先是被雪龍號上的大吊機吊到登陸冰站用的黃河艇上。隨後,黃河艇沖上冰面。停穩後,“雲梯”一架,先頭部隊——探冰組馬上行動,幾位有經驗的隊員手執冰鑽,扇形散開在前探路,尋找合適的作業冰面,另有隊員肩扛彩旗緊隨其後,在確認安全區域的邊緣處插上彩旗以示警戒,隨後全副武裝的防熊隊員們全神戒備進入工作狀態,嚴密觀察遠處是否有北極熊出沒,保護扇形工作區域內的隊員們。此時,大部隊人馬——海冰組、氣象組、生化組和聲學組各自帶著裝備,魚貫進入“主戰場”。

在這第一場“戰鬥中”,樂鳳鳳這名“新兵”在所難免地“受了點小傷”:低估了黃河艇衝鋒時的力道,沒抓牢,一頭撞到玻璃上;沒有意識到冰溝的極大危險性,試圖用冰塊及旗杆挑戰,結果就是再也沒敢走近冰溝3米以內;不該輕視低溫對人體機能的影響,做記錄時嫌不靈活脫下手套,結果沒等寫完,手指就麻了……

樂鳳鳳說,這次冰上作業讓自己積累了經驗,比如採樣時最好索性坐在冰上,這樣節省體力,並且完全不會弄濕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