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寬城——曾經的老城區,現在的核心區!

舊城改造提升工程社會影響面廣,群眾關注度高。自2016年起,長春市寬城區將舊城改造工作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一年多來,寬城區舊改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統一謀劃,統籌管理,

真正讓群眾享受到舊改工作取得的發展成果,在城市的發展變化中獲得幸福感。

四結合 三堅持 擦亮長春北部“城市視窗”

就做好今年的舊城改造提升工作,寬城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四個結合”、“三個堅持”:要把舊城改造與“幸福寬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與各項創建工作結合起來、與加強城市管理結合起來、與對市民的宣傳引導結合起來。堅持科學管理,努力建設長春的“城市視窗”。

堅持繼承與發展相統一,著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把培育新業態新產業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結合起來。堅持管理與生態相協調,著力完善區域宜居環境,特別是抓好舊城改造提升工作,確保完成年度任務。

改造後的鑽石村社區

今年,寬城區具體對二環內區域進行精品提升,

對二環至三環內區域進行功能性提升。功能性提升包括:綜合改造老舊街區、綜合改造市政道路、架空管線、打造綠化美化精品工程、打通道路微循環、完善交通設施、施劃停車泊位、實現功能性亮化全覆蓋。精品提升方面包括:重點街路及精品商圈打造、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火車站地區市政設施改造、環衛設施改造等。

在今年的舊城改造提升工作中,

寬城區把歷史文化街區修復作為舊城改造的重中之重,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讓歷史與現實得到充分的融合。把舊城改造與環境改善統一起來,通過改造釋放一些空間,再打造一批生態公園、生態景觀、生態小品,不斷放大城市的生態優勢,全面提升城市的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水準。今年,寬城區計畫對29個社區53個老舊社區進行改造,將有57723戶居民直接受益,
全部工程預計11月30日完工。綠化提升改造工作共涉及23條街路,7塊綠地,海獅園、海棠園2個遊園及南廣場,8月下旬已進場施工。新增12件城市雕塑,先期計畫採購雕塑8件,其中,3件擺放在上海路1、2、3號綠地,2件擺放在寬城萬達廣場,北人民大街三角綠地、滿鐵圖書館、勝利公園各擺放1件。

寬城區對城市管理體制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繼續建立健全管理的長效機制。下決心徹底整治露天燒烤、占道經營等各類“城市病”,

避免陷入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怪圈。今年,寬城區將三環內轄區劃分為12個區域進行市政道路改造,已於7月末完成施工招標工作。此次市政道路改造主要針對原有市政界至樓體的“三不管”地帶。目前,已具備施工條件的北京大街、寬府路、一匡街等區域已於8月初進場施工,若進展順利工程將在10月末竣工驗收。今年的重點街路改造涉及9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的57條街路,計畫改造建築物491棟,於6月中旬陸續進場,截至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光復路、黑水路、華正精品商圈,以及11條街路的280余棟建築景觀亮化改造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改造後的上海路區域

提升硬體,扮美城市的同時,寬城區把提升城市居民素質作為文明城區建設的核心,加強對市民的宣傳引導,通過環境的改善提高群眾的文明素質,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支援、配合和參與城市的建設改造。很多市民紛紛表示,隨著舊城改造提升,寬城區的環境越來越好,百姓的衛生意識也隨著提高了,街路、社區比以前更乾淨了。

築精品 做標杆 老舊社區換新顏

整潔的樓體,綠地與樹木爭相輝映,房子穿上了嶄新的“保暖衣”,曾經髒亂不堪的環境煥然一新……誰能想到這是原來的長山花園社區?對於生活在這裡的社區居民來說,舊城改造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長山花園社區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共有居民樓11棟。基礎設施差、樓體外立面嚴重老化、樓頂漏雨、沒有煤氣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社區居民。2012年,寬城區將長山花園社區列入第一批老舊散社區改造項目,進行了外牆保溫、樓頂重新鋪設防水層,同時對社區進行了並網改造。去年,長山花園社區又一次被納入舊城改造行列。

“現在我們的社區太漂亮了,生活在這裡,我又找回了剛剛搬來時的那份快樂與幸福。”一位在此居住了幾十年的王阿姨說起社區的變化顯得非常興奮。

改造後的四平路社區

在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的同時,寬城區還充分考慮了居民的需求。長山花園社區居民多為退休職工,社區內卻無休閒場所。改造伊始,寬城區多次聽取居民意見,在社區內增設休閒桌,供居民休閒娛樂。同時,還新增了健身廣場1處,增設了健身器材、休閒座椅,建設景觀涼亭4座,文化宣傳欄10個,為居民的休閒活動創造了條件。“現在我們每天都在社區裡活動,坐在新的休閒桌旁下象棋,心裡就是個美。”居民張大爺笑著告訴記者。

長山花園社區的變化只是寬城區推進舊城改造提升的一個縮影。上海路兩側地勢較低,沿街一樓商鋪大多低於人行步道近半層樓,以前一下大雨,各商鋪都會倒灌雨水,業主們為此既鬧心又無奈。“今年夏天幾場大雨過後,雨水很快順著新修的排水溝流走,大家再也不用準備沙袋了!”上海路沿街商鋪業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舊城改造提升帶來的變化,而讓他們更為驚喜的是,沿街樓體粉飾一新、各具特色。

在舊改施工中,寬城區市容環衛部門依據上海路地勢特點,通過技術手段,或“找坡”讓雨水自行排走,或設置“排水壁”等強排設施,讓雨水迅速彙聚到城市雨水排放系統,切實解決了沿街商戶的“鬧心事”。施工方還為各商鋪新修了連接到人行步道上的臺階,沿街新鋪了行車道,施劃了交通標誌線和停車泊位。“現在生意都比以前好了!”商鋪業主雨成高興地說,優美的營商環境給他們帶來了更多客戶。

寬城區舊城改造中的鑄造精品,主要是著力解決當前老舊社區交通混亂、居住環境差、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為了更好的突出示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了貴陽高層、天域新苑、長新機車廠、長山社區等8個精品社區,以點帶面促進老舊社區居住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拆圍牆 除隱患 解決百姓出行難

很多細心的市民發現,長春火車站附近的很多違建被拆除了,原本狹窄的人行道寬敞了很多。“很多占道的小棚子都沒了,現在走在社區裡,心裡寬敞了!”長春站附近的丹東路社區居民說。

記者在丹東路看到,社區樓道內被粉刷一新,不只樓道,樓體外立面粉飾及建築物也煥然一新,社區道路也進行了改造,還增加了停車泊位,原來的毀綠種菜等行為也進行清除清理。丹東路社區書記張龍說,社區改造後將實行“居民自治”,保護社區環境將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老舊社區大多建設年代久遠,社區內停車位少,斷頭路、圍擋牆體多,居民出行諸多不便。去年,寬城區在改造老舊住宅社區中,重點解決部分社區內圍擋牆體和停車泊位,以及斷頭路的問題。

在四平路社區住了20多年的張鐵成老人感慨地說,舊城改造讓他們真正過上了“品質生活”。他自願當起解說員,向記者詳細講述著發生在社區裡的一系列喜人變化。

長新街社區排水施工現場

“過去,這些地方都被一些居民圈成了‘小菜園’,連走路的地方都沒有,就別提休閒娛樂了!春末夏初,居民自圈的‘小菜園’被清理了,隨後建起3個休閒廣場,孩子們在微型兒童樂園嬉戲玩耍,老人們有的坐在休閒長椅上下棋、聊天,有的在空場中央翩翩起舞;上個月,社區裡幾堵圍牆被拆除,道路微循環打通,居民可以直接把車開到家門口;前幾天,一場接一場的大雨過後,社區裡積水很快排淨,我們再也不用蹚水進出……”張鐵成說。

四平路社區緊鄰西廣場,距長春站南出口不到900米,周邊交通路網密集。但是,“回家堵在‘最後一公里’”“從入口開進、再按原路倒出”一直困擾著社區“有車族”,原因就是社區裡有幾堵圍牆。為此,寬城區住建局通過多次實地踏查及嚴格的方案論證,利用片區窄巷小街及便道等道路組成的區域道路網路,通過拆除五堵違章牆體,打通了“斷頭路”,形成“杭州路-四平路-西三條街”“四平路-浙江路-西三條街”“遼寧路-杭州路-四平路”三個道路微循環系統,恢復完整路網。並在四平路社區內重新規劃了105個停車泊位。

據統計,寬城區已累計改造各類地下管網10餘公里,推進架空管線入地約14公里,新增停車泊位1957個,淨化了城市空間。2條市政路道改造預計10月末竣工驗收;打通四平路社區內及周邊的道路“微循環”,改善居民出行環境。

增綠植 建花園 營造舒適好環境

“以前,我們樓下的空地被人佔用違規收費停車,給樓上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在寬城區東廣場東南側高層居住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政府進行舊城改造,取締了違規停車場,把這裡變成了街心花園,居民休閒、散步有去處了。

王先生說的位於東廣場東南角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空地,是2013年長春市建設兩橫三縱快速路時,被施工單位臨時佔用為建築工棚,堆放建築材料。工程結束後這裡被他人佔用,並改建成違規停車場,每天大大小小的客車要停放三四十輛,大客車距離居民樓或商家只有5米左右距離,樓上居民平時不敢開窗子,而且汽車喇叭噪音及尾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居民叫苦不迭。瞭解這一情況後,寬城區責成相關部門,立即停止了停車場的經營活動,並將其納入舊城改造項目。

如今,這兒的空地已經沒有停放的車輛,栽種了很多喬木。還建成一座街心花園。“舊城改造給我們辦了一件好事啊。”在此散步和休閒的居民異口同聲地說,街心花園的修建為附近居民營造了一個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而且孩子、老人下樓休閒或散步再不用擔心來往的車輛,住在樓上的居民也可以開窗戶通風,不再害怕噪音的干擾。

寬城區注重強調本輪舊城改造提升的實效,要努力實現城市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環境“四個全面提高”,真正把寬城建設成為天藍、地綠、水淨、城美的“宜居宜業的長春北部核心區”。

市容環境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尺規”,更是體現城市形象的閃亮“名片”,是吸引投資、促進發展的有效“磁場”。寬城區注重將舊城改造提升工作與市容環境整治相結合,進而與“創城”工作更加緊密相結合,“變化”有目共睹——居民區更加乾淨整潔、快速路沿線沖洗一新、路面返水現象徹底清除、城鄉環境治理有序、破損高空牌匾清理到位……精緻“美顏”,讓寬城老城區煥發出勃勃生機,提振發展“精氣神”。

重內涵 強品質 打造城市新名片

在今年的舊城改造提升工作中,寬城區把歷史文化街區修復作為舊城改造的重中之重,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讓歷史與現實得到充分的融合。把舊城改造與環境改善統一起來,通過改造釋放一些空間,再打造一批生態公園、生態景觀、生態小品,不斷放大城市的生態優勢,全面提升城市的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水準。

改造後的長江路商圈

“我小時候經常和家人去長江路買茶葉蛋、鐘錶、鍋碗瓢盆,甚至還去那兒剪頭、洗澡、吃包子。”採訪中,80歲的陳大娘看到眼前被改造重塑的步行街,追憶著昔日長江路的熱鬧景象。

長江路曾是老長春的商業代名詞,這條始建於1908年的商埠老街,被稱為當年長春的“購物金項鍊”。隨著時間流逝,那跌宕起伏的長江路特色似乎漸已消逝,但是,隨著長江路步行街一期改造提升工程的完工和二、三期工程的接續啟動,集復古風情與現代元素於一體的“長江路”重回公眾視線,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記者日前深入到改造中的長江路步行街實地踏查。從西入口望去,曾立於此的高大“門臉”和主街半封閉的棚頂已拆除,自西向東穿過整條主街,可見兩側的建築立面已全部翻新,棕、白、橙、紅色搭配的一磚一瓦、還在運行的歷史大鐘,以及茶色玻璃傳遞出復古的氣息,讓人回想起老長江路的輝煌。建築簷口、牆面、立柱、門窗的整體改造使牆面變臉,花窗花壇、遮陽窗、裝飾提升了整體氣質,古今中外六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相互穿插,帶人們穿越歷史。

重塑長江路經典,再現老長春風情,其外延意義更為深遠。“要在歷史街區改造提升中培育特色產業”,區委書記郝晶祥的解釋為此破題,他表示,該區將結合舊城改造提升工作,抓好站前、黑水路、光復路三個特色商圈改造升級,推動上海路、勝利大街、亞泰大街等8條示範街路建設。加大歷史街區保護性開發,推進南廣場、北京大街東西地塊等歷史街區改造,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打造具有寬城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做好中東寬城子火車站、沙俄將校營等歷史遺址的保護利用規劃,爭取納入市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勝利大街也是百年老街,這一帶的改造中也遵循歷史印記,以粉刷修繕為主,將根據歷史照片,按照街區的整體性、文化性、生態性保護,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相結合,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原貌修復。此外,東天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東天街西側,按照規劃,這裡將恢復建設文物保護建築和歷史建築,植入新的城市文化職能,包括文化展覽、休閒娛樂等內容。

改造後的遼寧路

寬城區舊城改造面積約29平方公里,歷史街區主要集中在鐵南4.2平方公里區域內,是長春城市發展的縮影和歷史文化風貌的核心區域,也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舊城改造提升工作中,寬城區研究確立了“對標高位、爭創一流、打造精品”的工作理念,以“四感聯動”為有力抓手,做到科學謀劃部署、扎實高效推進,改造思路立足百年商埠歷史和街路文化底蘊,以百年建築為底色,以精典建築為基調,注入現代文化因素,做到設計風格簡約明快、街區整體協調統一,真正成為城市名片,再現“老長春”昔日歷史風情。

讓城市更美好,讓百姓更幸福,寬城,一個宜居宜業的長春北部核心區正在全市加快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中闊步前行。

編輯 于悅

計畫改造建築物491棟,於6月中旬陸續進場,截至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光復路、黑水路、華正精品商圈,以及11條街路的280余棟建築景觀亮化改造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改造後的上海路區域

提升硬體,扮美城市的同時,寬城區把提升城市居民素質作為文明城區建設的核心,加強對市民的宣傳引導,通過環境的改善提高群眾的文明素質,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支援、配合和參與城市的建設改造。很多市民紛紛表示,隨著舊城改造提升,寬城區的環境越來越好,百姓的衛生意識也隨著提高了,街路、社區比以前更乾淨了。

築精品 做標杆 老舊社區換新顏

整潔的樓體,綠地與樹木爭相輝映,房子穿上了嶄新的“保暖衣”,曾經髒亂不堪的環境煥然一新……誰能想到這是原來的長山花園社區?對於生活在這裡的社區居民來說,舊城改造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長山花園社區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共有居民樓11棟。基礎設施差、樓體外立面嚴重老化、樓頂漏雨、沒有煤氣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社區居民。2012年,寬城區將長山花園社區列入第一批老舊散社區改造項目,進行了外牆保溫、樓頂重新鋪設防水層,同時對社區進行了並網改造。去年,長山花園社區又一次被納入舊城改造行列。

“現在我們的社區太漂亮了,生活在這裡,我又找回了剛剛搬來時的那份快樂與幸福。”一位在此居住了幾十年的王阿姨說起社區的變化顯得非常興奮。

改造後的四平路社區

在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的同時,寬城區還充分考慮了居民的需求。長山花園社區居民多為退休職工,社區內卻無休閒場所。改造伊始,寬城區多次聽取居民意見,在社區內增設休閒桌,供居民休閒娛樂。同時,還新增了健身廣場1處,增設了健身器材、休閒座椅,建設景觀涼亭4座,文化宣傳欄10個,為居民的休閒活動創造了條件。“現在我們每天都在社區裡活動,坐在新的休閒桌旁下象棋,心裡就是個美。”居民張大爺笑著告訴記者。

長山花園社區的變化只是寬城區推進舊城改造提升的一個縮影。上海路兩側地勢較低,沿街一樓商鋪大多低於人行步道近半層樓,以前一下大雨,各商鋪都會倒灌雨水,業主們為此既鬧心又無奈。“今年夏天幾場大雨過後,雨水很快順著新修的排水溝流走,大家再也不用準備沙袋了!”上海路沿街商鋪業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舊城改造提升帶來的變化,而讓他們更為驚喜的是,沿街樓體粉飾一新、各具特色。

在舊改施工中,寬城區市容環衛部門依據上海路地勢特點,通過技術手段,或“找坡”讓雨水自行排走,或設置“排水壁”等強排設施,讓雨水迅速彙聚到城市雨水排放系統,切實解決了沿街商戶的“鬧心事”。施工方還為各商鋪新修了連接到人行步道上的臺階,沿街新鋪了行車道,施劃了交通標誌線和停車泊位。“現在生意都比以前好了!”商鋪業主雨成高興地說,優美的營商環境給他們帶來了更多客戶。

寬城區舊城改造中的鑄造精品,主要是著力解決當前老舊社區交通混亂、居住環境差、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為了更好的突出示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了貴陽高層、天域新苑、長新機車廠、長山社區等8個精品社區,以點帶面促進老舊社區居住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拆圍牆 除隱患 解決百姓出行難

很多細心的市民發現,長春火車站附近的很多違建被拆除了,原本狹窄的人行道寬敞了很多。“很多占道的小棚子都沒了,現在走在社區裡,心裡寬敞了!”長春站附近的丹東路社區居民說。

記者在丹東路看到,社區樓道內被粉刷一新,不只樓道,樓體外立面粉飾及建築物也煥然一新,社區道路也進行了改造,還增加了停車泊位,原來的毀綠種菜等行為也進行清除清理。丹東路社區書記張龍說,社區改造後將實行“居民自治”,保護社區環境將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老舊社區大多建設年代久遠,社區內停車位少,斷頭路、圍擋牆體多,居民出行諸多不便。去年,寬城區在改造老舊住宅社區中,重點解決部分社區內圍擋牆體和停車泊位,以及斷頭路的問題。

在四平路社區住了20多年的張鐵成老人感慨地說,舊城改造讓他們真正過上了“品質生活”。他自願當起解說員,向記者詳細講述著發生在社區裡的一系列喜人變化。

長新街社區排水施工現場

“過去,這些地方都被一些居民圈成了‘小菜園’,連走路的地方都沒有,就別提休閒娛樂了!春末夏初,居民自圈的‘小菜園’被清理了,隨後建起3個休閒廣場,孩子們在微型兒童樂園嬉戲玩耍,老人們有的坐在休閒長椅上下棋、聊天,有的在空場中央翩翩起舞;上個月,社區裡幾堵圍牆被拆除,道路微循環打通,居民可以直接把車開到家門口;前幾天,一場接一場的大雨過後,社區裡積水很快排淨,我們再也不用蹚水進出……”張鐵成說。

四平路社區緊鄰西廣場,距長春站南出口不到900米,周邊交通路網密集。但是,“回家堵在‘最後一公里’”“從入口開進、再按原路倒出”一直困擾著社區“有車族”,原因就是社區裡有幾堵圍牆。為此,寬城區住建局通過多次實地踏查及嚴格的方案論證,利用片區窄巷小街及便道等道路組成的區域道路網路,通過拆除五堵違章牆體,打通了“斷頭路”,形成“杭州路-四平路-西三條街”“四平路-浙江路-西三條街”“遼寧路-杭州路-四平路”三個道路微循環系統,恢復完整路網。並在四平路社區內重新規劃了105個停車泊位。

據統計,寬城區已累計改造各類地下管網10餘公里,推進架空管線入地約14公里,新增停車泊位1957個,淨化了城市空間。2條市政路道改造預計10月末竣工驗收;打通四平路社區內及周邊的道路“微循環”,改善居民出行環境。

增綠植 建花園 營造舒適好環境

“以前,我們樓下的空地被人佔用違規收費停車,給樓上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在寬城區東廣場東南側高層居住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政府進行舊城改造,取締了違規停車場,把這裡變成了街心花園,居民休閒、散步有去處了。

王先生說的位於東廣場東南角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空地,是2013年長春市建設兩橫三縱快速路時,被施工單位臨時佔用為建築工棚,堆放建築材料。工程結束後這裡被他人佔用,並改建成違規停車場,每天大大小小的客車要停放三四十輛,大客車距離居民樓或商家只有5米左右距離,樓上居民平時不敢開窗子,而且汽車喇叭噪音及尾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居民叫苦不迭。瞭解這一情況後,寬城區責成相關部門,立即停止了停車場的經營活動,並將其納入舊城改造項目。

如今,這兒的空地已經沒有停放的車輛,栽種了很多喬木。還建成一座街心花園。“舊城改造給我們辦了一件好事啊。”在此散步和休閒的居民異口同聲地說,街心花園的修建為附近居民營造了一個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而且孩子、老人下樓休閒或散步再不用擔心來往的車輛,住在樓上的居民也可以開窗戶通風,不再害怕噪音的干擾。

寬城區注重強調本輪舊城改造提升的實效,要努力實現城市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環境“四個全面提高”,真正把寬城建設成為天藍、地綠、水淨、城美的“宜居宜業的長春北部核心區”。

市容環境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尺規”,更是體現城市形象的閃亮“名片”,是吸引投資、促進發展的有效“磁場”。寬城區注重將舊城改造提升工作與市容環境整治相結合,進而與“創城”工作更加緊密相結合,“變化”有目共睹——居民區更加乾淨整潔、快速路沿線沖洗一新、路面返水現象徹底清除、城鄉環境治理有序、破損高空牌匾清理到位……精緻“美顏”,讓寬城老城區煥發出勃勃生機,提振發展“精氣神”。

重內涵 強品質 打造城市新名片

在今年的舊城改造提升工作中,寬城區把歷史文化街區修復作為舊城改造的重中之重,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讓歷史與現實得到充分的融合。把舊城改造與環境改善統一起來,通過改造釋放一些空間,再打造一批生態公園、生態景觀、生態小品,不斷放大城市的生態優勢,全面提升城市的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水準。

改造後的長江路商圈

“我小時候經常和家人去長江路買茶葉蛋、鐘錶、鍋碗瓢盆,甚至還去那兒剪頭、洗澡、吃包子。”採訪中,80歲的陳大娘看到眼前被改造重塑的步行街,追憶著昔日長江路的熱鬧景象。

長江路曾是老長春的商業代名詞,這條始建於1908年的商埠老街,被稱為當年長春的“購物金項鍊”。隨著時間流逝,那跌宕起伏的長江路特色似乎漸已消逝,但是,隨著長江路步行街一期改造提升工程的完工和二、三期工程的接續啟動,集復古風情與現代元素於一體的“長江路”重回公眾視線,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記者日前深入到改造中的長江路步行街實地踏查。從西入口望去,曾立於此的高大“門臉”和主街半封閉的棚頂已拆除,自西向東穿過整條主街,可見兩側的建築立面已全部翻新,棕、白、橙、紅色搭配的一磚一瓦、還在運行的歷史大鐘,以及茶色玻璃傳遞出復古的氣息,讓人回想起老長江路的輝煌。建築簷口、牆面、立柱、門窗的整體改造使牆面變臉,花窗花壇、遮陽窗、裝飾提升了整體氣質,古今中外六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相互穿插,帶人們穿越歷史。

重塑長江路經典,再現老長春風情,其外延意義更為深遠。“要在歷史街區改造提升中培育特色產業”,區委書記郝晶祥的解釋為此破題,他表示,該區將結合舊城改造提升工作,抓好站前、黑水路、光復路三個特色商圈改造升級,推動上海路、勝利大街、亞泰大街等8條示範街路建設。加大歷史街區保護性開發,推進南廣場、北京大街東西地塊等歷史街區改造,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打造具有寬城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做好中東寬城子火車站、沙俄將校營等歷史遺址的保護利用規劃,爭取納入市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勝利大街也是百年老街,這一帶的改造中也遵循歷史印記,以粉刷修繕為主,將根據歷史照片,按照街區的整體性、文化性、生態性保護,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相結合,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原貌修復。此外,東天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東天街西側,按照規劃,這裡將恢復建設文物保護建築和歷史建築,植入新的城市文化職能,包括文化展覽、休閒娛樂等內容。

改造後的遼寧路

寬城區舊城改造面積約29平方公里,歷史街區主要集中在鐵南4.2平方公里區域內,是長春城市發展的縮影和歷史文化風貌的核心區域,也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舊城改造提升工作中,寬城區研究確立了“對標高位、爭創一流、打造精品”的工作理念,以“四感聯動”為有力抓手,做到科學謀劃部署、扎實高效推進,改造思路立足百年商埠歷史和街路文化底蘊,以百年建築為底色,以精典建築為基調,注入現代文化因素,做到設計風格簡約明快、街區整體協調統一,真正成為城市名片,再現“老長春”昔日歷史風情。

讓城市更美好,讓百姓更幸福,寬城,一個宜居宜業的長春北部核心區正在全市加快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中闊步前行。

編輯 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