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之美折服學子

新疆網訊“《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就是華夏的來歷。”3月31日下午,烏魯木齊第十二中學高中一、二年級國際班的學生身著漢服上了一堂漢服課。

一提起中國傳統服飾,

很多人都會想起旗袍,擁有更悠久歷史的漢服卻坐在了冷板凳上。“漢服在清朝以前有著自己的發展脈絡,宋朱熹撰寫的《朱子家禮·深衣制度》中寫道:‘衣全四幅,其長過肋下,屬於裳;裳交解十二幅,上屬於衣,其長及踝。’”給烏魯木齊第十二中學學生上課的是新疆都護府漢服社(籌)社長韓子充,她說::“衣全四幅代表著四季,裳交解十二幅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
漢服的發展一直遵循著道法自然的原則,而現代的西式服裝則隨身形而制,少了舒適與氣度。”

當天參加學習的學生大多是第一次穿漢服,“好玩,漂亮。”是學生們的第一印象,通過對漢服歷史的瞭解,“原來漢服有這麼多講究,”高一國際一班學生王潤之說:“雖然我以前也很喜歡歷史,但從來沒有關注過漢服這一領域,今天瞭解後才知道漢服在歷史上世界範圍內影響這麼大,

現在的日本和服和韓服都是漢服的學生,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宣傳漢服文化。”

烏魯木齊第十二中學國際班主任馬燕俐說:“國際班的學生今後要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學習,希望他們現在能多學習傳統文化,從內心裡樹立起文化自信,今後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者。”

古時,在正規場合,男子行禮須左手在前,女子行禮須右手在前。

禮、樂、射、禦、書、數,是古時六藝,圖為新疆都護府漢服社(籌)成員向學生展示射藝。

女子溫婉,男子俊拔是漢服的氣質。學生展示漢服時舉手投足間透著一份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