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神奇的蓮花佛國——九華山

神奇的蓮花佛國——九華山。今天小編給您帶的就是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

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的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國家5A級旅遊區。

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九華山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

整個景區又分為百歲宮、九華街、天臺、花台、閔園等十個左右的小景區。其中九華街景區位於九華山的南部,

是九華山核心景區,為香客遊人集散地;從九華街景區坐纜車可到百歲宮景區,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輝映,是為九華山傳統重要景區之一;

與九華街景區隔峰對峙的閔園景區為南北走向的大峽谷,景區內竹海與古松交相輝映;從這坐天臺索道可到九華山海拔最高的景區——天臺景區,

最高峰十王峰位就於該景區;花台景區位於九華山風景區西北部,南連天台景區,西接閔園景區,以自然風光為主;花台景區內的索道下站往北就是九華山北大門主入口,遊客服務中心即位於此。

歷史

千餘年來,九華山佛教歷經興衰,大體有幾個時期:始自南北朝,唐中期初創,唐後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發展,明清達到鼎盛。 據史料記載,西元401年(東晉)天竺僧杯渡在九華創建茅庵,佛教開始傳入九華山。西元503年(南朝),有僧人伏虎在九華山拾寶岩建伏虎庵;唐朝開元年間,

有僧人檀號來此修行。明朝洪武、宣德、萬曆年間屢次賜金修建化城寺,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數次巡遊江南,分別欽賜“九華聖境”、“芬陀普教”御筆匾額,到清朝未年,九華山寺廟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餘座,僧眾多達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地藏道場

西元713~755年(唐開元、天寶年間),新羅國王室貴族金喬覺出家為僧,渡海來華,遍訪名山,卓錫九華,居住東崖峰的岩洞中,苦修數十載,感動眾多善男信女,當地鄉紳諸葛節等捐資,為金喬覺建寺。金喬覺圓寂時,相傳山嗚穀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屍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根據金喬老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

文化

九華山文化底蘊深厚。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費冠卿、杜牧、蘇東坡、王安石等文壇大儒遊歷于此,吟誦出一首首千古絕唱,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揮毫潑墨,留下了一幅幅傳世佳作。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不朽詩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成了九華山的“定名篇”。九華山現存文物2000多件,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歌賦500多篇,書院、書堂遺址20多處,其中唐代貝葉經、明代大藏經、血經,明萬曆皇帝聖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蹟等堪稱稀世珍寶。

今天的九華山的旅遊介紹就到這了,喜歡小編今天的九華山旅遊介紹的勞煩關注,點贊,轉發,小編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地藏道場

西元713~755年(唐開元、天寶年間),新羅國王室貴族金喬覺出家為僧,渡海來華,遍訪名山,卓錫九華,居住東崖峰的岩洞中,苦修數十載,感動眾多善男信女,當地鄉紳諸葛節等捐資,為金喬覺建寺。金喬覺圓寂時,相傳山嗚穀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屍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根據金喬老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

文化

九華山文化底蘊深厚。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費冠卿、杜牧、蘇東坡、王安石等文壇大儒遊歷于此,吟誦出一首首千古絕唱,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揮毫潑墨,留下了一幅幅傳世佳作。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不朽詩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成了九華山的“定名篇”。九華山現存文物2000多件,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歌賦500多篇,書院、書堂遺址20多處,其中唐代貝葉經、明代大藏經、血經,明萬曆皇帝聖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蹟等堪稱稀世珍寶。

今天的九華山的旅遊介紹就到這了,喜歡小編今天的九華山旅遊介紹的勞煩關注,點贊,轉發,小編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