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新興產業與武漢共用人口紅利

留漢大學畢業生、企業、城市合奏聚才最強音。長江日報記者探訪發現,“人才-企業-產業”良性閉環效應已現,武漢正在全力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更多高素質大學畢業生留漢,

將倒逼城市產業升級。

“城市的溫度”暖了大學畢業生的心

今年以來,武漢高頻舉行“百萬大學生看武漢”活動,把紙上的政策,變成面對面的互動,同時開闢人才專窗切實推進大學生留漢。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專家、《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專著作者、華中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吳克明認為,政策是制度性的引導,反映的是一個城市對待人才的態度,與市場發生“化學反應”後,

將促進市場形成良性人才流動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武漢提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頻頻端出解決落戶住房薪酬等“痛點”的政策,是人本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人本理念,就是要滿足人的各種需要,並要依靠人、指導人”。

友好、包容的城市氣質吸引更多大學生留下,武漢科技大學市場行銷專業大三學生葉顯偉是浙江台州人,

他說:“武漢作為世界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曾經面臨人才的流失,但如今推出的這幾項新政,讓我感到武漢正用最大的誠意留住有夢想的年輕人。我打算畢業後首先留在武漢找工作。”

新興產業與城市共用人口紅利

“武漢新出臺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和收入政策的標準與產業發展相符合,政策是聚集人才來幫助發展產業的‘引子’,讓人們能夠看到城市未來趨勢,

願意來漢發展,武漢光電子通信、生物醫藥、互聯網等產業興起有目共睹,新興產業興起能夠為人才提供保障”,武漢零到壹孵化器合夥人、全球職業規劃師程小麗說。

“以前武漢是傳統產業為主導的城市,這些行業的工資待遇很難有大幅提升,近年來,武漢隨著產業的升級,薪水也在水漲船高”,程小麗說,武漢工資低可能是大家過去對武漢的印象,她作為台資企業高管來武漢負責搭建研發中心,

感受最明顯的就是企業都在出狠招攬才,新興產業的人才薪資已上漲不少。

互聯網、IT、軟體服務外包等智力密集型產業,對此次新政尤其敏感。

甯美國度董事長王洪濤表示,要讓武漢站上全國互聯網版圖,需要“人”。武漢大學生雖多,但是真正成熟的高端人才還比較欠缺,這些年,武漢展現出不錯的發展機遇,切實吸引到不少一線城市高端人才回流到光穀的互聯網企業,

而城市最新出臺的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薪酬標準,無疑產生了更大吸引,“企業與城市同頻共振,能享受人才紅利,未來將反哺城市、推動互聯網+產業整體躍升”。

大學畢業生留漢成產業轉型重要抓手

經統計,截至9月底,大學畢業生在漢落戶比去年同期增長311%。其中,資訊技術、生命健康、智慧製造等三大支柱產業承接就業大學生占比就超過三成,科技金融和商業服務領域承接就業大學生占比超過四成。

武漢產業結構悄然變化。今年上半年,武漢電子資訊、先進製造和新材料等三大領域完成產值占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89.8%。服務業占經濟比重達54.9%,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徵更加明顯。

全國政協委員、原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莊聰生認為,大學畢業生留漢對武漢產業轉型抓手作用明顯。

“新政倒逼產業升級”,湖北鼎龍控股公司董事長朱雙全認為。

華星光電全球高端小尺寸顯示幕研發和製造中心落戶武漢,吸引大量高端產業人才。據估計,武漢華星光電t4項目滿產後將創造5000多個就業崗位。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新政對於吸引碩博士等高學歷人才將有助益,或將形成良性迴圈,吸引高級人才、構築高端製造產業,也將帶動城市轉型升級。(長江日報融媒體)

科技金融和商業服務領域承接就業大學生占比超過四成。

武漢產業結構悄然變化。今年上半年,武漢電子資訊、先進製造和新材料等三大領域完成產值占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89.8%。服務業占經濟比重達54.9%,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徵更加明顯。

全國政協委員、原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莊聰生認為,大學畢業生留漢對武漢產業轉型抓手作用明顯。

“新政倒逼產業升級”,湖北鼎龍控股公司董事長朱雙全認為。

華星光電全球高端小尺寸顯示幕研發和製造中心落戶武漢,吸引大量高端產業人才。據估計,武漢華星光電t4項目滿產後將創造5000多個就業崗位。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新政對於吸引碩博士等高學歷人才將有助益,或將形成良性迴圈,吸引高級人才、構築高端製造產業,也將帶動城市轉型升級。(長江日報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