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帽子王”ST生化中報被質疑 大股東法庭上演“並購阻擊戰”

本報記者 鋒刃 北京報導

近日,ST生化(000403.SZ)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送達的對ST生化及湖南唯康藥業有限公司訴衡陽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天津紅翰科技有限公司、寧保安與公司有關的糾紛一案予以受理。

而對於類似這樣的糾紛案件,據歷年公告顯示,與ST生化相關的案件有多達20餘起。

ST生化在資本市場略顯獨特,其公司連續10年盈利,卻依然被冠以ST。更為有趣的是,ST生化一直被眾多資本關注。9月21日,

因阻擊收購方而重組停牌3個月的ST生化宣佈終止重組,這已不是第一次重組失敗。

“帽子王”被質疑

據ST生化2017年半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32139.74萬元,同比增13.79%。即便中報呈現增長,卻依然難解ST命運。而對於一家上市公司連續10年盈利,卻依然戴著ST帽子這的確不可思議。一位曾經執掌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像ST生化這樣的情況只能是淨資產沒有達到每股1元人民幣,

如果想改變其狀態,在證監會批准前提下可通過定向增發將每股的淨資產拉升上去。

近年來,ST生化或即將脫掉ST帽子的傳聞不絕於耳,但至今並未成功。據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A股已有7家ST公司成功摘帽,另有22家可能摘帽或即將脫帽。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ST公司為保殼通常會通過甩賣子公司、出售房產、剝離虧損、資產重組等途徑來應對被摘牌的危機,不知ST生化是否能趕上本年度摘帽“末班車”。

目前,ST生化雖處於盈利狀態,但卻依舊存有被外界質疑的問題。據中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58.76萬元,同比只增長5.43%,淨利潤增長低於營收。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在上年同期為4797.51萬元,而本期則變為-2563.33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相比上年同期不但減少4100多萬元,而且和本期的營業收入、應收賬款等專案的資料還不匹配。

而這並非是ST生化首次出現財務被質疑。據ST生化2015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5億元,其中血液製品營業收入為4.9億元,占比高達98%。財報顯示,血液製品營業收入4.9億元對應的銷量為260.45萬瓶/支,營業成本為2.25億元。以此計算,血液製品單個成本為86.39元,單個銷售價格為188.14元。但這與ST生化年報中存貨顯示的血液製品單個成本價存在較大差異,財報顯示2.67億元帳面價值的存貨中,庫存商品為1.56億元。

而公司主要產銷存情況顯示,當時年末的血液製品庫存為48.64萬瓶/支。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上市公司財報中的存貨帳面價值是按成本價計算的。如果按以上計算方式,血液製品庫存單價遠高於營收單品的價格。

此外,據ST生化2017年中報顯示,ST生化半年報“銷售費用”的變化也很異常。中報顯示,上期的銷售費用只有581.79萬元,而本期則高達3025.95萬元,大增2444.16萬元,增幅高達420.11%。在銷售費用呈數倍增長的同時,不但營業收入得不到現金流、經營性債權的支持,只增長13.79%,而且3025.95萬元的銷售費用就占同期營業收入32139.74萬元的9.41%。

而突增的“銷售費用”主要是用於“學術推廣費”之上。深交所向ST生化發出中報《問詢函》問題多達8項內容,其中深交所問詢突然增加的“學術推廣費”問題:“請你公司說明學術推廣費的發生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涉及以禮品、旅遊服務、代金卡等形式回饋給邀請的醫生、醫藥代表或經銷商,是否存在商業賄賂等違規情形”。

而根據深交所要求,ST生化需在10月9日給予深交所相關問題回復說明,但目前公司尚未公告。對於相關質疑,ST生化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關於公司的任何問題以公告為准,其他內容即便發採訪函也不會給予回復。與此同時,相關問題郵件發給ST生化董秘閆治仲,但至截稿前尚未收到任何相關回復。

大股東阻擊資本並購

ST生化雖暫時還未被摘帽,但這似乎並不妨礙資本投資人的投資熱情。而就在不久前,ST生化的大股東與投資人杭州浙民投天弘投資合夥企業(下稱“浙民投”)的控制權之爭,再次上演類似“寶萬之爭”一幕。9月21日,已停牌3個月的ST生化宣佈終止對山西康寶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內蒙古維克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組事項。

安信證券醫藥保健行業分析師江維娜曾表示,從ST生化上半年財報來看,子公司業績增速在加快,並隨著一直困擾公司振興的電業資產剝離後,一直難以解決的股改問題將就此消失,戴著的“ST帽子”也將隨著監管條件的符合而摘除,但ST生化控制權的持續爭奪風險仍需關注。

重組終止前一周,9月13日ST生化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有關法院發來的訴訟函,因被認為在目前進行的要約收購過程中存在過失,而成為被告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起訴ST生化的,是其大股東振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振興集團”)。作為ST生化要約收購方的浙民投,同樣被振興集團起訴,其涉及的理由則是其在要約收購的信披中,存在重大遺漏及虛假記載,並因此被要求終止要約收購及賠償損失。而在訴狀中,振興集團以被告在要約收購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為由,請求法院判令浙民投停止對ST生化實施要約收購,並索要1.57億元“損失費”。

因看好血液製品的發展前景,浙民投於今年6月對ST生化展開控股權之爭。6月28日,ST生化公告浙民投的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還公佈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此前,振興集團認為浙民投在今年6月底向上市公司發去要約收購文件之前,已聯合其他有關方事先買入了ST生化的部分股權,且並未公告,並在上市公司已召開的3次股東大會上對議案聯手投出反對票,由此涉嫌信披違規。同時,浙民投與持有ST生化2.23%股權,位列上市公司第四大股東的天津紅翰科技有限公司暗中結為一致行動人,同樣未有披露。對此相關疑問,《華夏時報》記者致電振興集團並未聯絡上相關負責人,此外通過網路也無法查詢到振興集團的公司網站。

由於此前ST生化停牌等原因,浙民投對ST生化的要約收購報告書全文在此期間未能順利披露,而以謀取控股權為目的的浙民投的要約收購報告書全文仍未同步披露。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訴訟可能是導致浙民投要約收購報告書未出的原因之一。而就此次成為被告的相關疑問,《華夏時報》記者聯繫上浙民投ST生化專案相關負責人希望得到相關解答,但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暫時不便做過多解讀。而據此前浙民投表示,訴狀所述公司所進行的操縱股價等違規事項與事實完全不符,將積極應訴,並密切關注ST生化的複牌進度,繼續積極推動本次要約收購。

不但營業收入得不到現金流、經營性債權的支持,只增長13.79%,而且3025.95萬元的銷售費用就占同期營業收入32139.74萬元的9.41%。

而突增的“銷售費用”主要是用於“學術推廣費”之上。深交所向ST生化發出中報《問詢函》問題多達8項內容,其中深交所問詢突然增加的“學術推廣費”問題:“請你公司說明學術推廣費的發生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涉及以禮品、旅遊服務、代金卡等形式回饋給邀請的醫生、醫藥代表或經銷商,是否存在商業賄賂等違規情形”。

而根據深交所要求,ST生化需在10月9日給予深交所相關問題回復說明,但目前公司尚未公告。對於相關質疑,ST生化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關於公司的任何問題以公告為准,其他內容即便發採訪函也不會給予回復。與此同時,相關問題郵件發給ST生化董秘閆治仲,但至截稿前尚未收到任何相關回復。

大股東阻擊資本並購

ST生化雖暫時還未被摘帽,但這似乎並不妨礙資本投資人的投資熱情。而就在不久前,ST生化的大股東與投資人杭州浙民投天弘投資合夥企業(下稱“浙民投”)的控制權之爭,再次上演類似“寶萬之爭”一幕。9月21日,已停牌3個月的ST生化宣佈終止對山西康寶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內蒙古維克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組事項。

安信證券醫藥保健行業分析師江維娜曾表示,從ST生化上半年財報來看,子公司業績增速在加快,並隨著一直困擾公司振興的電業資產剝離後,一直難以解決的股改問題將就此消失,戴著的“ST帽子”也將隨著監管條件的符合而摘除,但ST生化控制權的持續爭奪風險仍需關注。

重組終止前一周,9月13日ST生化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有關法院發來的訴訟函,因被認為在目前進行的要約收購過程中存在過失,而成為被告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起訴ST生化的,是其大股東振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振興集團”)。作為ST生化要約收購方的浙民投,同樣被振興集團起訴,其涉及的理由則是其在要約收購的信披中,存在重大遺漏及虛假記載,並因此被要求終止要約收購及賠償損失。而在訴狀中,振興集團以被告在要約收購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為由,請求法院判令浙民投停止對ST生化實施要約收購,並索要1.57億元“損失費”。

因看好血液製品的發展前景,浙民投於今年6月對ST生化展開控股權之爭。6月28日,ST生化公告浙民投的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還公佈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此前,振興集團認為浙民投在今年6月底向上市公司發去要約收購文件之前,已聯合其他有關方事先買入了ST生化的部分股權,且並未公告,並在上市公司已召開的3次股東大會上對議案聯手投出反對票,由此涉嫌信披違規。同時,浙民投與持有ST生化2.23%股權,位列上市公司第四大股東的天津紅翰科技有限公司暗中結為一致行動人,同樣未有披露。對此相關疑問,《華夏時報》記者致電振興集團並未聯絡上相關負責人,此外通過網路也無法查詢到振興集團的公司網站。

由於此前ST生化停牌等原因,浙民投對ST生化的要約收購報告書全文在此期間未能順利披露,而以謀取控股權為目的的浙民投的要約收購報告書全文仍未同步披露。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訴訟可能是導致浙民投要約收購報告書未出的原因之一。而就此次成為被告的相關疑問,《華夏時報》記者聯繫上浙民投ST生化專案相關負責人希望得到相關解答,但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暫時不便做過多解讀。而據此前浙民投表示,訴狀所述公司所進行的操縱股價等違規事項與事實完全不符,將積極應訴,並密切關注ST生化的複牌進度,繼續積極推動本次要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