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下鐵道》:逃亡、奉獻、拯救的絕妙故事

書名:《地下鐵道》

作者:[美]科爾森·懷特黑德

譯者:康慨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3月

ISBN:9787208143715

【內容簡介】

少女柯拉無家可歸,經受欺辱,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在一次殘忍地鞭打後,她下定決心,逃出人間地獄,穿過沼澤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鐵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這是怎樣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會的邪惡,法律的不公,暴力無處不在,善良的光卻是那麼脆弱。好心人一個個倒下,但那身高兩米、冷酷無情的獵奴者仍緊追不捨。

也許你要有足夠的勇氣,才會決定看一本講述奴隸制的小說。但你一旦踏上柯拉的逃亡之路,便不可以中途放棄。這是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滿啟迪的旅程,在無望的逆境中尋找生機,在黑暗的地下尋找光明。

【書評】

我熬夜讀這本書,心快跳到嗓子眼,幾乎不敢翻下一頁。……讀它吧,給你熟悉的人也買一本,因為當你讀完讓人心跳停止的*後一頁,你一定想要與他人分享。

……我不得不停下來,細細體味我讀到的東西,讓憤怒和眼淚得到疏泄,而後再回到故事當中去。這才是偉大的文學作品所能實現的。它只是創造出空間,讓那些思想和感受自由發生。

——奧普拉·溫弗瑞

這是我新近讀過的一本小說,它讓我們憶起發生在幾代人之間的奴隸買賣之痛,不僅在於將之公之於眾,還在於它改變著我們的思想和心靈。

——奧巴馬

有關逃亡、奉獻、拯救的絕妙故事。

——斯蒂芬·金

懷特黑德的作品實現了寫作的應盡之務,它刷新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

——約翰·厄普代克

極好地寫了一個撕心裂肺的逃亡故事科爾森·懷特黑德寫出了人類內心深處對自由的強烈渴望。正如柯拉去往北方的奧德賽之旅中所克服的種種困難,我們看到了原始的勇氣、英勇的時刻,一次又一次。一部振奮人心的小說。

——鄉村書店

這本書在上市伊始就獲得了兩位重磅推薦:奧巴馬、奧普拉,

但必須聲明的是,作品的水準對得起媒體記者的熱捧。柯拉追尋自由的道路並未一帆風順,雖然小說中的一些悲慘的段落會讓讀者無法正視,但它也是一部充滿希望的作品,情節的緊張刺激讓人手不釋卷、欲罷不能。相信在讀過它之後,柯拉這個人物形象會永遠存活于讀者內心的某個角落。雖然是新書,但已經可以說它是部經典作品了。

——薩拉·曼寧

小說因此達成了這樣的效果:這部強有力甚至帶有幻想色彩的小說也讓讀者從慘烈的行文中明白了美國蓄奴制對人類造成的巨大創傷。作者的行文又有借鑒博爾赫斯、卡夫卡以及喬納森·斯威夫特的痕跡。……他讓讀者憶起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不論艱險,不論歷史倒退的車輪,追求正義追求自由的決心。他的故事在幫助我們理解美國過去乃至美國當下時都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紐約時報》

如果幫助美國黑奴逃亡的地下鐵道,不是一個秘密交通路線網,而是一條實實在在的地下鐵路系統會如何?這部被奧普拉選入讀書會的小說之中別出心裁之處便在於此。小說集中展現了主人公柯拉堅強的、極富魅力的品格。她出生在佐治亞州種植園,被遺棄,被殘酷對待,她坐上火車逃跑,卻不知不確定的未來預示著更多危險。緊張刺激,形象生動,振奮人心且極富感情,這是一個讓人樂於分享的故事。

——《人物》

把這個殘酷但重要甚至有些絕望的小說介紹給大眾讀者並不會是是奧巴馬任內不起眼的政績(同樣也被奧普拉讀書俱樂部選為推薦書)……懷特黑德鋒利的敘述是如此才華橫溢……很久沒有一本書能這樣打動我並讓我時刻想接著讀下去。這是一個令人深思,令人憤怒,並展現作者超絕想像力的故事,不僅為黑暗的歷史時期點亮一盞明亮的光,同時也在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上開闢了新的方向。

——《觀察家報》

懷特黑德將非裔美國藝術家對種族神話及歷史的質詢,通過文字中鼓舞人心的勇氣以及犀利的獨創性持續下去,憑藉這部作品晉升一流作家的行列,他當之無愧。

——《科克斯書評》

讀過後不論睡覺還是走路思緒總被書中的片段打斷……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人性,非常生動……懷特黑德勢頭很好,評論一片盛讚。……這本小說是如此好,雖然可能是陳腔濫調依然要喊出對它的稱讚:這是一部優雅、蘊含無窮能量的作品,一個年輕的黑奴女性穿過美國的心臟地帶,試圖逃脫可怕的奴隸制度。8月出版之際便有奧普拉的贊許,之後各大報刊也是好評如潮,實至名歸。

——《衛報》

翻開《地下鐵道》,你能感受到一個老到的作家嫺熟駕馭自己的才能和野心。小說則是一個閃耀著寓言光輝但卻有著嚴謹筆法的故事,冷酷的敘事風格既保留了小說的文學性也增強了情節的懸念,而我們也在閱讀柯拉逃亡的旅程中感受到了作者被筆下主人公所激發的史觀與情感。在這場備受磨難的逃亡之旅中,地下鐵道也在拷問美國民主核心的部分,衡量了理想的願景與赤裸的史實之間存在的鴻溝。

——《華爾街日報》

懷特黑德以巧妙精煉的筆法寫出了一個人間煉獄,小說的風格比起在煉獄中咆哮更像是冷靜地描繪地獄圖景。他不時以幾行字的妙筆寫下了一個人所能經歷的所有悲慘。—《波士頓環球》這部小說的力量在於它的表達—多變且冷靜,《地下鐵道》有強烈的暴力色彩,卻不像托尼·莫里森,懷特黑德常常避而不宣。在那些悲愴至極的時刻,敘述者禮貌地回避了他的敘述。懷特黑德形容道,“那樣可怖的行為真的很難被現代人所理解。”但在他沉默中,這樣的行為變得越發恐怖……敘述的空白推動讀者自己填補。我們想像中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恐怖,也成為了構建這些恐怖想像的參與者。

——《新共和》

《地下鐵道》瓦解了我們對於過去的特定觀念,同時也將歷史的連接延展至我們身處的時代。

——《華盛頓郵報》

與其他經典之作一樣,懷特黑德的小說擺出一副優美的姿態,由此提出不僅是對歷史,還是對當今,同時也是小說本身的疑問。這是一本偉大的書。

——《每日新聞》

一本引人入勝和撕心裂肺的小說。

——《星期日時報》

這是一這部極富自信、內涵豐富的好作品,不論是從文學素養的角度亦或是道義原則的角度上來說,它都傲立於當下的書市中。這部作品之所以偉大,主要體現在還原歷史情境、訴說人類情感以及一位作家表達真理的決心上。不僅僅是美國讀者應該讀它,世界範圍內的讀者也應該拿起這本書。我相信它會被世界範圍內的讀者所喜愛。

——《愛爾蘭時報》

算的上是今年讀過作品中zui好的一本,懷特海德並未借用這段歷史來刻意煽情,反倒是小說質樸冷靜的筆法讓它得以實現會心一擊的效果。

——薩拉·沙菲

《地下鐵道》是懷特黑德撥正錯誤歷史的一次個人嘗試,他並未明確告知我們了然於心的東西,反倒是借助小說的力量來闡釋這個世界。它探究了美國建立伊始便存在的惡,這是一部勇敢和必要的書。

——《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簡介】

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1969— ),生於紐約,在上東區長大,童年時期就立志成為作家。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過麥克亞瑟天才獎、古根海姆獎及懷丁作家獎。

他寫過六部小說,兩部非虛構作品。1999年發表處☆禁☆女作《直覺主義者》(The Intuitionist)即引起廣泛關注,進入筆會/海明威獎的決選名單;第二部長篇小說《約翰·亨利日》(John Henry Days)進入普利策獎決選名單,約翰·厄普代克在《紐約客》上專文盛讚——“揮灑自如的天才作家”;2003年的散文集《紐約巨像》(TheColossus of New York),被譽為“9·11”後極好的紐約故事。懷特黑德創作題材廣泛,風格各異,被《哈佛雜誌》稱為“文學變色龍”。

2016年8月,構思長達16年的長篇小說《地下鐵道》出版,入選奧普拉讀書俱樂部推薦書目,被奧巴馬列入夏季書單,11月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自此“地下鐵道旋風”席捲全美,作品進入年底全部選書榜單。懷特黑德被媒體譽為“美國在世作家中出類拔萃的一個”。

詩意的生活,快樂的閱讀

書香重慶與你一起點亮夢想

編輯部電話:02363066717

投稿信箱:1329985067@qq.com

——《紐約時報》

如果幫助美國黑奴逃亡的地下鐵道,不是一個秘密交通路線網,而是一條實實在在的地下鐵路系統會如何?這部被奧普拉選入讀書會的小說之中別出心裁之處便在於此。小說集中展現了主人公柯拉堅強的、極富魅力的品格。她出生在佐治亞州種植園,被遺棄,被殘酷對待,她坐上火車逃跑,卻不知不確定的未來預示著更多危險。緊張刺激,形象生動,振奮人心且極富感情,這是一個讓人樂於分享的故事。

——《人物》

把這個殘酷但重要甚至有些絕望的小說介紹給大眾讀者並不會是是奧巴馬任內不起眼的政績(同樣也被奧普拉讀書俱樂部選為推薦書)……懷特黑德鋒利的敘述是如此才華橫溢……很久沒有一本書能這樣打動我並讓我時刻想接著讀下去。這是一個令人深思,令人憤怒,並展現作者超絕想像力的故事,不僅為黑暗的歷史時期點亮一盞明亮的光,同時也在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上開闢了新的方向。

——《觀察家報》

懷特黑德將非裔美國藝術家對種族神話及歷史的質詢,通過文字中鼓舞人心的勇氣以及犀利的獨創性持續下去,憑藉這部作品晉升一流作家的行列,他當之無愧。

——《科克斯書評》

讀過後不論睡覺還是走路思緒總被書中的片段打斷……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人性,非常生動……懷特黑德勢頭很好,評論一片盛讚。……這本小說是如此好,雖然可能是陳腔濫調依然要喊出對它的稱讚:這是一部優雅、蘊含無窮能量的作品,一個年輕的黑奴女性穿過美國的心臟地帶,試圖逃脫可怕的奴隸制度。8月出版之際便有奧普拉的贊許,之後各大報刊也是好評如潮,實至名歸。

——《衛報》

翻開《地下鐵道》,你能感受到一個老到的作家嫺熟駕馭自己的才能和野心。小說則是一個閃耀著寓言光輝但卻有著嚴謹筆法的故事,冷酷的敘事風格既保留了小說的文學性也增強了情節的懸念,而我們也在閱讀柯拉逃亡的旅程中感受到了作者被筆下主人公所激發的史觀與情感。在這場備受磨難的逃亡之旅中,地下鐵道也在拷問美國民主核心的部分,衡量了理想的願景與赤裸的史實之間存在的鴻溝。

——《華爾街日報》

懷特黑德以巧妙精煉的筆法寫出了一個人間煉獄,小說的風格比起在煉獄中咆哮更像是冷靜地描繪地獄圖景。他不時以幾行字的妙筆寫下了一個人所能經歷的所有悲慘。—《波士頓環球》這部小說的力量在於它的表達—多變且冷靜,《地下鐵道》有強烈的暴力色彩,卻不像托尼·莫里森,懷特黑德常常避而不宣。在那些悲愴至極的時刻,敘述者禮貌地回避了他的敘述。懷特黑德形容道,“那樣可怖的行為真的很難被現代人所理解。”但在他沉默中,這樣的行為變得越發恐怖……敘述的空白推動讀者自己填補。我們想像中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恐怖,也成為了構建這些恐怖想像的參與者。

——《新共和》

《地下鐵道》瓦解了我們對於過去的特定觀念,同時也將歷史的連接延展至我們身處的時代。

——《華盛頓郵報》

與其他經典之作一樣,懷特黑德的小說擺出一副優美的姿態,由此提出不僅是對歷史,還是對當今,同時也是小說本身的疑問。這是一本偉大的書。

——《每日新聞》

一本引人入勝和撕心裂肺的小說。

——《星期日時報》

這是一這部極富自信、內涵豐富的好作品,不論是從文學素養的角度亦或是道義原則的角度上來說,它都傲立於當下的書市中。這部作品之所以偉大,主要體現在還原歷史情境、訴說人類情感以及一位作家表達真理的決心上。不僅僅是美國讀者應該讀它,世界範圍內的讀者也應該拿起這本書。我相信它會被世界範圍內的讀者所喜愛。

——《愛爾蘭時報》

算的上是今年讀過作品中zui好的一本,懷特海德並未借用這段歷史來刻意煽情,反倒是小說質樸冷靜的筆法讓它得以實現會心一擊的效果。

——薩拉·沙菲

《地下鐵道》是懷特黑德撥正錯誤歷史的一次個人嘗試,他並未明確告知我們了然於心的東西,反倒是借助小說的力量來闡釋這個世界。它探究了美國建立伊始便存在的惡,這是一部勇敢和必要的書。

——《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簡介】

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1969— ),生於紐約,在上東區長大,童年時期就立志成為作家。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過麥克亞瑟天才獎、古根海姆獎及懷丁作家獎。

他寫過六部小說,兩部非虛構作品。1999年發表處☆禁☆女作《直覺主義者》(The Intuitionist)即引起廣泛關注,進入筆會/海明威獎的決選名單;第二部長篇小說《約翰·亨利日》(John Henry Days)進入普利策獎決選名單,約翰·厄普代克在《紐約客》上專文盛讚——“揮灑自如的天才作家”;2003年的散文集《紐約巨像》(TheColossus of New York),被譽為“9·11”後極好的紐約故事。懷特黑德創作題材廣泛,風格各異,被《哈佛雜誌》稱為“文學變色龍”。

2016年8月,構思長達16年的長篇小說《地下鐵道》出版,入選奧普拉讀書俱樂部推薦書目,被奧巴馬列入夏季書單,11月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自此“地下鐵道旋風”席捲全美,作品進入年底全部選書榜單。懷特黑德被媒體譽為“美國在世作家中出類拔萃的一個”。

詩意的生活,快樂的閱讀

書香重慶與你一起點亮夢想

編輯部電話:02363066717

投稿信箱:13299850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