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情系邵陽——雪峰大橋開通啦!

情系邵陽——雪峰大橋開通啦!

2017年9月底。

這一段時間,

五個項目開工,

四個場館開館,

三個協議簽約。

兩座大橋開通,

這是邵陽向邵陽市民獻上的一份民生厚禮,

更是為“二中心一樞紐”戰略書寫出的最恢宏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雪峰大橋竣工通車

雪峰大橋是省道S217線新邵縣至市區公路中的一段,也是市城市規劃中跨越資江的重要通道。大橋南接白公路,北連魏源西路,採用預應力混凝土翼型斜拉橋結構設計,橋長651.68米,橋面寬32米,雙向6車道。

河中6號主塔屬翼型結構,塔高76米,正面呈A字形,側面為雙飛翼造型,此類設計造型在國內尚屬首創,是現代建橋技術與邵陽發展理念的完美結合。

雪峰大橋不僅是全市人民翹首期盼的一座連心橋、幸福橋,更是貫穿邵陽南北城區的一條主幹道、主動脈。大橋的建成,標誌著我市“二中心一樞紐”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必將有效緩解目前南北城區的交通壓力,為實現兩個城區功能互補、要素融合開闢一條新的大通道;必將加快城區的擴容提質,

為推進邵陽東部城鎮群建設構築一個新的節點。

桂花大橋正式竣工通車

桂花大橋是省、市重點工程,是我市西外環線上跨越資江的特大型橋樑,由邵陽路橋承建。該橋東起大祥區城南街道桂花社區、連接雪峰南路,

西至北塔區茶元頭街道劉黑社區、連接邵西大道,是320國道過境線聯通市區的城市橋。橋樑全長542.13米,寬33.8米,總投資4.5億元,主橋最大跨徑為120米,為鋼箱梁結構,引橋為9跨30米現澆混凝土箱梁,匝道4條總長1.1千米,與資江南路、資江北路形成上橋的自主回路。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該橋是雙塔三跨自錨式懸索橋,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採取了多項新技術、新工藝。
鋼-混凝土疊合梁單跨達120米,列入2015年湖南科技進步與創新專案;專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是全省交通系統首個獲此榮譽的工程項目。

桂花大橋的如期通車,將有效緩解城區東西向越江交通壓力,對於完善城區路網結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市規劃展示館

邵陽市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規劃館同時開館。

市文化館於2013年開工建設,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設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室25間,功能性輔助用房15 間,數位化文化館用房5間,辦公室11間,內設小型劇場1座,小型音樂廳1間,專業展廳1間。

市圖書館於2013年動工建設,建築面積9200平方米,按國家一級館標準進行建設。新館內部結構採用富有現代感的設計,靈活多樣化的開放空間格局,配有完善的功能室,設有圖書外借室、少兒閱讀活動室、期刊借閱室、多媒體功能室、報紙借閱室、古籍特藏室、心理諮詢室、24小時自助借閱室等。館內開設閱覽座位約1000個,藏書將達到100萬冊,建成後將實現藏、閱、借書及休閒、培訓為一體,成為我市的文獻資訊服務中心、公共圖書館網路中心和市民閱覽中心。

市美術館於2013年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是集收藏、展覽、交流和美術創作、教育培訓於一體的專業藝術場館。設有展廳、接待廳、藏品庫、寫生廳、辦公區等各類功能區,其中藏品庫中收藏了多名我省、市知名美術家們的珍貴作品。為合理利用空間,各展廳內設置了活動展板,具備承接600幅左右的各類書畫展覽的能力。

市規劃館於2013年開工建設,整個展館布展面積達4500平方米,共分兩層四大展示單元,分別為印象之境、傳奇之地、活力之城、夢想之翼。市規劃展示館以“規劃築就歷史文化山水名城”作為展示主題,在現代高科技手段的支撐下,將全息成像、電子翻書、幻影成像、歷史場景復原、總規鐳射模型、動感單車、3D影院等現代聲光電技術融入各項展示環節, 以服務民眾與科學規劃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相結合、體驗式互動專案與生態意境營造相結合的方式,生動翔實地展示了邵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日開館的四館和市博物館是展示我市人文發展成就、體現我市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視窗,是豐富人民群眾業餘生活、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載體。

步步高新天地暨建設南路擴改、百合路開工

將步步高新天地、建設南路擴改、百合路三個項目同時啟動、同步建設,是市委市政府推進“二中心一樞紐”建設的重大舉措。其中,步步高新天地專案於2015年招商引進,由大型現代商業企業步步高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17億元,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致力打造湖南中西部第一超高建築和地市級的商業標杆;建設南路是佘湖新城一條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幹道,全長4公里,路幅寬42米,主要工程已經完工,本次擴改工程包括路肩路面、排水、照明、綜合管線、綠化景觀、道路交通標誌標線、配套服務設施等提質改造,概算投資3615萬元;百合路是佘湖新城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次幹道,全長460米,概算投資5000萬元。專案建成後,將聯絡接通建設南路、桃盤嶺路和邵水東路,成為我市舊城改造的亮點工程、成為我市最具規模的商業綜合體、成為廣大市民居住生活的都會中心。

環線虎形山路正式開工

市城區三環線專案是“二中心一樞紐”建設的重大骨架和支撐工程,全長50.8公里,路幅寬62米,途經市轄三區和新邵縣,設苗兒大橋、邵西大橋、邵水橋、檀江橋4座跨江河橋,金雞路、學院路、375軍用線3座跨鐵路橋,學院路、東互通2座立交橋和邵陽學院段1個隧道,全路段設計地下綜合管廊。

今天開工建設的虎形山路為三環線北向道路,起于邵西大道,止于金雞路,全長15.3公里,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幅寬62米,道路分幅為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輔道、主輔分隔帶、主道、中央分隔帶,概算投資為12.5億元,建設工期為36個月。

以上一批專案的集中竣工開工,只是我市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一個剪影。五年來,我市堅持以擴大投資為支撐,著力抓項目促投資,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在交通、工業、城市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商貿旅遊、社會事業等方面安排重點項目1442個,完成投資2500多億元。

同時,大力推進“城市基礎建設三年行動計畫”,隨著“兩橋四路”、行政中心、體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建工程,中心醫院東院、湘郡銘志學校等重點民生工程,中心城區“穿衣戴帽”等城市美化工程的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人口由55萬增加到72萬,城鎮化率由36.06%提高到43.75%。強力推進“三百”行動,打造了一批秀美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全市整體納入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來源於:邵陽新聞

新館內部結構採用富有現代感的設計,靈活多樣化的開放空間格局,配有完善的功能室,設有圖書外借室、少兒閱讀活動室、期刊借閱室、多媒體功能室、報紙借閱室、古籍特藏室、心理諮詢室、24小時自助借閱室等。館內開設閱覽座位約1000個,藏書將達到100萬冊,建成後將實現藏、閱、借書及休閒、培訓為一體,成為我市的文獻資訊服務中心、公共圖書館網路中心和市民閱覽中心。

市美術館於2013年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是集收藏、展覽、交流和美術創作、教育培訓於一體的專業藝術場館。設有展廳、接待廳、藏品庫、寫生廳、辦公區等各類功能區,其中藏品庫中收藏了多名我省、市知名美術家們的珍貴作品。為合理利用空間,各展廳內設置了活動展板,具備承接600幅左右的各類書畫展覽的能力。

市規劃館於2013年開工建設,整個展館布展面積達4500平方米,共分兩層四大展示單元,分別為印象之境、傳奇之地、活力之城、夢想之翼。市規劃展示館以“規劃築就歷史文化山水名城”作為展示主題,在現代高科技手段的支撐下,將全息成像、電子翻書、幻影成像、歷史場景復原、總規鐳射模型、動感單車、3D影院等現代聲光電技術融入各項展示環節, 以服務民眾與科學規劃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相結合、體驗式互動專案與生態意境營造相結合的方式,生動翔實地展示了邵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日開館的四館和市博物館是展示我市人文發展成就、體現我市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視窗,是豐富人民群眾業餘生活、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載體。

步步高新天地暨建設南路擴改、百合路開工

將步步高新天地、建設南路擴改、百合路三個項目同時啟動、同步建設,是市委市政府推進“二中心一樞紐”建設的重大舉措。其中,步步高新天地專案於2015年招商引進,由大型現代商業企業步步高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17億元,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致力打造湖南中西部第一超高建築和地市級的商業標杆;建設南路是佘湖新城一條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幹道,全長4公里,路幅寬42米,主要工程已經完工,本次擴改工程包括路肩路面、排水、照明、綜合管線、綠化景觀、道路交通標誌標線、配套服務設施等提質改造,概算投資3615萬元;百合路是佘湖新城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次幹道,全長460米,概算投資5000萬元。專案建成後,將聯絡接通建設南路、桃盤嶺路和邵水東路,成為我市舊城改造的亮點工程、成為我市最具規模的商業綜合體、成為廣大市民居住生活的都會中心。

環線虎形山路正式開工

市城區三環線專案是“二中心一樞紐”建設的重大骨架和支撐工程,全長50.8公里,路幅寬62米,途經市轄三區和新邵縣,設苗兒大橋、邵西大橋、邵水橋、檀江橋4座跨江河橋,金雞路、學院路、375軍用線3座跨鐵路橋,學院路、東互通2座立交橋和邵陽學院段1個隧道,全路段設計地下綜合管廊。

今天開工建設的虎形山路為三環線北向道路,起于邵西大道,止于金雞路,全長15.3公里,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幅寬62米,道路分幅為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輔道、主輔分隔帶、主道、中央分隔帶,概算投資為12.5億元,建設工期為36個月。

以上一批專案的集中竣工開工,只是我市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一個剪影。五年來,我市堅持以擴大投資為支撐,著力抓項目促投資,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在交通、工業、城市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商貿旅遊、社會事業等方面安排重點項目1442個,完成投資2500多億元。

同時,大力推進“城市基礎建設三年行動計畫”,隨著“兩橋四路”、行政中心、體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建工程,中心醫院東院、湘郡銘志學校等重點民生工程,中心城區“穿衣戴帽”等城市美化工程的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人口由55萬增加到72萬,城鎮化率由36.06%提高到43.75%。強力推進“三百”行動,打造了一批秀美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全市整體納入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來源於:邵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