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菜夾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禮泉手機 通訊員 段娟利

謹以此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美好青春,以及生命裡每一棵樹,每一朵花,還有那擦肩而過的相遇!

——題記

我對菜夾饃有種特別的情愫,這種情愫中透出的喜愛,甚於任何珍饈給予的誘惑。而其中的味道,也大抵和快樂,和青春,和友誼有關吧!

(一)快樂的蔥就饃

這大概是始於年少時的求學時代。我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是一個春風剛沿著沿海城市,吹向沉寂農村的時代,如同萬千長於同齡人一般,

不曾挨餓,好歹不管白饃黒饃,恰好可以填飽肚子的歲月。

那時的學校,是應運而生的。鄉間人隨性,方圓多個自然村,聚在一起,在一個適中的村子,必然會建一所學校。四鄉八村的孩子,便似泥鰍般,一個個從村裡冒了出來,沿著或彎曲或筆直的鄉間小道,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早迎朝霞,晚送夕陽,一路閒聊,走向學校。而除了書包之外,多有一個隨身攜帶,用完可以折起來的包,我們叫它“饃兜兜”。

農村孩子皮實好養,不似城裡孩子或者現在孩子這般金貴,那“饃兜兜”裡裝著的,僅僅只是隨便從家裡帶來的幾個或黑或白的饅頭而已。我常羡慕家裡有奶奶的夥伴,可愛的奶奶多會為自己的孫子孫女變個花樣,然而,最多也就是花卷而已。若要談到菜夾饃,多半是妄想。原因有二:一則剛包產到戶,那時正值壯年的父母,多將心思放在田間地頭;二則物質的貧乏,
也沒有提供變花樣的新鮮時令蔬菜。因而,學生時代,菜夾饃,應是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渴望。

細數回憶,如果蔥就饅頭也算是菜夾饃的話,那應當是回憶裡味道最清香的菜夾饃。

初三的教室後面,有一片空地,春天的時候,常開黃燦燦的菜籽花,在成行的菜籽中間,

有老師們種的好作務的蔬菜,蔥首當其衝。中午飯間,遠路不回家的我們,會坐在一起吃從家裡帶來的饃饃。難以下嚥的男孩子們望見菜籽地裡綠盈盈的蔥,便會眼前一亮。於是,教室的後門被打開了,幾個人趴在窗戶上放哨,一個大膽的做衝鋒陷陣狀,在一聲“沒人注意”裡,便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沖進金黃的菜籽花海。一番奮力殺敵後,就會凱旋而歸。於是,教室的兄弟姐妹們一邊分享他的勝利果實,
一邊聽他眉飛色舞地講著他英勇作戰的細節。

就這樣,蔥就饃在一群鄉間孩子的歡愉裡,清香,久遠。每每回憶,那種熟悉而令人懷念的味道,竟也穿過久遠的歲月,讓人口齒生香,仿佛回到從前。

(二)青春的味道

及至上了城裡的高中,住校是唯一的選擇。情景雖不及路遙筆下孫少平求學那般艱辛,但每每回味,竟也有一絲絲不曾言說的苦味在其中。

那時,在禮泉二中,住在已被修葺、保護起來的“文廟”的,多是農家子弟,饃兜兜還是如同書包一樣,對於我們同等重要。在週一到週三吃完從家裡帶來的各種花樣的饅頭後,從週四開始,我們期待已久的菜夾饃,便會翩然而至,令我們心生嚮往,期待不斷。

那時的就餐場面,可以用壯觀來形容。一千多名在學海裡奮力拼搏的莘莘學子,在一個上午的學習後,早已是腹中空空,饑腸轆轆。一個個十六七歲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有提著保溫瓶急匆匆地女孩子;有敲著碗的高個子男孩;也有急急忙忙想趕在人群集中前,想買到飯的好孩子。都從教學樓裡湧了出來,似要攻克敵人堡壘般,一撥一撥,潮水般湧向只有一個買飯口的食堂。

個子高、身強力壯的男孩,多半悠閒地走著,閑諞著。他們是不會著急的,即使視窗擠滿人,只要值班老師不在,他們便不會擔心,他們自有他們的“妙法”。三五人站在人群後,一聲“口哨”突然而起,一絲狡黠從上揚的嘴角滑過。於是,“呵喲…呵喲…”的喊聲裡,使勁地擠向用在買飯窗口的人群。更有好事者加入其中,一瞬間,飯堂門口便沸騰起來。碗掉在地上的聲音,女生的尖叫聲,被踩腳男孩的漫駡聲…。終於, 被聞訊趕來的校警的尖銳哨給散來。戰場一片狼藉。

有時想想,這也許就是青春應該有的模樣和味道,當年同我一樣感同身受、不再年輕的孩子,每每回首這樣的經歷,定是為沉悶而善變的生活平添了一點小激動。

而我多屬於“身單力薄、隔岸觀火”型。風平浪靜時,等大部隊買完飯,我再去買點饃饃。多年以後,每每回望並思考:那夾著洋芋菜的四兩饃,為什麼總在生命裡,讓我如此念念不忘呢?也許,它是青春的味道吧!

那時流行糧票,食堂師傅許是人手不夠,學生太多,做不過來。因而,饅頭多是足足四兩,因而它有一個唯美的名字“四兩饃”。那時多手工,師傅們自己發麵,揉面,上屜、蒸籠,大火蒸饃。

有白時,有黃時。面發的好時,一籠一籠的白饅頭,冒著熱氣,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麥子味道。排隊的學生便伸長脖子,一邊數著前面還有幾個人可以輪到自己,一邊心裡盤算著別給自己一個小的。等饃買到手,我會和一個叫賽倫的女同學拿著饃饃,向食堂空地上走去。那兒,老師的家屬們炒好菜,一字排開等著我們。

那時候流行一種吃法。把饃從中間掰開,去掉中間的那一塊,挖出一個空心的深坑,你也許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做,相信有過這樣經歷的人一定面露笑容。其實原因好簡單:這樣做是為了多混幾筷子菜。賣菜的通常是本校老師的家屬,一個個慈祥可親的老太太,像極家鄉自己家裡的奶奶或者外婆,她們已是習以為常,從不計較,總是給我們這些餓狼一般的孩子將菜夾得滿滿地,直到裝不下為止,臨走了也不忘再放上一勺炒好的綠盈盈的辣子。

記得有人說過:為什麼我眼含熱淚,因為我深愛著腳下的這片土地。而我,是否應該這樣說:為什麼我深愛菜夾饃,因為它裹挾著我的青春已離去。

(三)辣子夾饃

人生是百味的。當日子好了,菜夾饃便不常吃了。偶爾吃時,心情也定是當吃速食一般。記得有一次,趕著上課,沒顧上吃早餐。細心的紫藤花兒開把一個辣子夾饃放在我的桌子上,不曾言語就離開了。讓我至今難以忘懷。我的QQ上第一天這樣寫道:一條開滿花的紫藤,用盛開的花朵盛著一個辣子加饃,沖著我嫣然一笑。一瞬間,香氣四溢的屋子讓我溫暖。第二天我還是感動。說說上有這樣的文字。“曾經有一個珍貴的辣子加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如果上天給我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我會對那個把辣子加饃裝在口袋帶到辦公室的女孩說: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不一樣的菜夾饃,讓我難忘,不一樣的菜夾饃,總是溫暖我的冬天。這就是我關於菜夾饃的記憶,你呢?你的菜夾饃,在哪裡呢?它是否也有讓你忘懷的曾經?

發小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疾痛

及至上了城裡的高中,住校是唯一的選擇。情景雖不及路遙筆下孫少平求學那般艱辛,但每每回味,竟也有一絲絲不曾言說的苦味在其中。

那時,在禮泉二中,住在已被修葺、保護起來的“文廟”的,多是農家子弟,饃兜兜還是如同書包一樣,對於我們同等重要。在週一到週三吃完從家裡帶來的各種花樣的饅頭後,從週四開始,我們期待已久的菜夾饃,便會翩然而至,令我們心生嚮往,期待不斷。

那時的就餐場面,可以用壯觀來形容。一千多名在學海裡奮力拼搏的莘莘學子,在一個上午的學習後,早已是腹中空空,饑腸轆轆。一個個十六七歲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有提著保溫瓶急匆匆地女孩子;有敲著碗的高個子男孩;也有急急忙忙想趕在人群集中前,想買到飯的好孩子。都從教學樓裡湧了出來,似要攻克敵人堡壘般,一撥一撥,潮水般湧向只有一個買飯口的食堂。

個子高、身強力壯的男孩,多半悠閒地走著,閑諞著。他們是不會著急的,即使視窗擠滿人,只要值班老師不在,他們便不會擔心,他們自有他們的“妙法”。三五人站在人群後,一聲“口哨”突然而起,一絲狡黠從上揚的嘴角滑過。於是,“呵喲…呵喲…”的喊聲裡,使勁地擠向用在買飯窗口的人群。更有好事者加入其中,一瞬間,飯堂門口便沸騰起來。碗掉在地上的聲音,女生的尖叫聲,被踩腳男孩的漫駡聲…。終於, 被聞訊趕來的校警的尖銳哨給散來。戰場一片狼藉。

有時想想,這也許就是青春應該有的模樣和味道,當年同我一樣感同身受、不再年輕的孩子,每每回首這樣的經歷,定是為沉悶而善變的生活平添了一點小激動。

而我多屬於“身單力薄、隔岸觀火”型。風平浪靜時,等大部隊買完飯,我再去買點饃饃。多年以後,每每回望並思考:那夾著洋芋菜的四兩饃,為什麼總在生命裡,讓我如此念念不忘呢?也許,它是青春的味道吧!

那時流行糧票,食堂師傅許是人手不夠,學生太多,做不過來。因而,饅頭多是足足四兩,因而它有一個唯美的名字“四兩饃”。那時多手工,師傅們自己發麵,揉面,上屜、蒸籠,大火蒸饃。

有白時,有黃時。面發的好時,一籠一籠的白饅頭,冒著熱氣,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麥子味道。排隊的學生便伸長脖子,一邊數著前面還有幾個人可以輪到自己,一邊心裡盤算著別給自己一個小的。等饃買到手,我會和一個叫賽倫的女同學拿著饃饃,向食堂空地上走去。那兒,老師的家屬們炒好菜,一字排開等著我們。

那時候流行一種吃法。把饃從中間掰開,去掉中間的那一塊,挖出一個空心的深坑,你也許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做,相信有過這樣經歷的人一定面露笑容。其實原因好簡單:這樣做是為了多混幾筷子菜。賣菜的通常是本校老師的家屬,一個個慈祥可親的老太太,像極家鄉自己家裡的奶奶或者外婆,她們已是習以為常,從不計較,總是給我們這些餓狼一般的孩子將菜夾得滿滿地,直到裝不下為止,臨走了也不忘再放上一勺炒好的綠盈盈的辣子。

記得有人說過:為什麼我眼含熱淚,因為我深愛著腳下的這片土地。而我,是否應該這樣說:為什麼我深愛菜夾饃,因為它裹挾著我的青春已離去。

(三)辣子夾饃

人生是百味的。當日子好了,菜夾饃便不常吃了。偶爾吃時,心情也定是當吃速食一般。記得有一次,趕著上課,沒顧上吃早餐。細心的紫藤花兒開把一個辣子夾饃放在我的桌子上,不曾言語就離開了。讓我至今難以忘懷。我的QQ上第一天這樣寫道:一條開滿花的紫藤,用盛開的花朵盛著一個辣子加饃,沖著我嫣然一笑。一瞬間,香氣四溢的屋子讓我溫暖。第二天我還是感動。說說上有這樣的文字。“曾經有一個珍貴的辣子加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如果上天給我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我會對那個把辣子加饃裝在口袋帶到辦公室的女孩說: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不一樣的菜夾饃,讓我難忘,不一樣的菜夾饃,總是溫暖我的冬天。這就是我關於菜夾饃的記憶,你呢?你的菜夾饃,在哪裡呢?它是否也有讓你忘懷的曾經?

發小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疾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