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臥虎藏龍”的平遙國際電影節,能否開啟中國電影節新模式?

10月9日,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北京公佈入選片單,今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影片《魔方》、美國大師理查·林克萊特新片《最後的旗幟》、北野武最新力作《極惡非道·最終章》等年度重量級影片均赫然在列。

同時馮小剛新作《芳華》將作為開幕片亮相,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於10月28日到11月4日在山西平遙舉行。

文 | 何豆豆

不能在院線上映的《芳華》要在平遙國際電影節開幕式放了,可能這是近段時間能看到完片的唯一絕佳機會。

賈科長在家鄉開完了“山河故人”餐廳又辦電影節,

讓人放心很多。而此次“臥虎藏龍”的單元名,也有著不俗的意義。不僅挖角”了馬可·穆勒作為藝術總監,還獲得了李安的特別授權。

影展共分為七個單元:臥虎、藏龍、影展之最、首映、回顧/致敬、中國新生代、平遙一角,

還包括兩部特別展映影片,影展還將為法國電影大師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舉行百年誕辰回顧展。

為提升觀眾的參與度,平遙國際電影節特別設置了觀眾評審制度,由觀看過所有影片的觀眾參與評選,評選出臥虎、藏龍、首映、影展之最、中國新生代5個單元的 “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最受歡迎男演員”、“最受歡迎女演員”等表彰。

“一個人的”電影節

平遙在中國地理意義上是個有年代感的城市,

平遙古城是它的招牌。在電影意義上,它是導演賈樟柯的故鄉。這個地方給了賈樟柯太多靈感,也是眾多經典電影的取景地。

無疑平遙聽上去是有“土味兒”的地方,但如今被賈科長打造成國際化電影節,瞬間激發了這個城市所有關於電影的韻味。

此次電影節國際范兒十足,雲集了眾多大片,不過此次電影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是由賈樟柯自行舉辦的,而非官方。

目前中國最權威的五個電影節:臺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金像獎,金雞百花獎,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都是由政府機構或者電影協會負責舉辦的,而評審人員也都是由一些專業人士進行評選。

賈樟柯曾在採訪中提到:“在中國內地,因為電影的發行放映管道和媒體的宣傳”,

院線電影形成了固定的口味。實際上我們目前觀看到的大部分電影,還是以歐美為主的主流電影,很多具有創造力、具有活力的電影創作並沒有太多進入觀眾的視野之中,這是非常巨大的文化損失。”

而此次平遙電影節將聚焦於非西方電影,而且文化活動和資源流動大都是在一些大城市進行,賈樟柯也希望可以以平遙為支點,讓文化資源向下流動,向基層流動。

出發點是好的,不僅可以弘揚家鄉,還能帶多的具有文化內涵的電影走出去。但隨著金雞百花含金量的走低,金馬金像越發閉塞,甚至連今年的北京電影節也沒什麼生氣可言。

如今重新出發的平遙電影節真的能打開一個新的電影節局面嗎?

落寞的,崛起的

目前國際上最知名的三大電影節是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以及威尼斯電影節,至今,三大電影節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被譽為“藝術家的避難所”。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而幾大電影節都將關注點聚焦於國際,無論是導演、演員、參展影片都沒有限制。

中國雖有自己的國際電影節,但在國際地位上仍難掩頹勢。

過去,北京、上海國際電影節是電影界重要的盛會,也是滬漂和北漂的精神食糧。院線鮮有佳作上映,只能靠著電影節補給。但隨著電影節商業性越發嚴重,藝術性大打折扣,如今的電影節成了電影商人談生意的地方。

獎項越發雞肋,氛圍越發淡然。恐怕是大多數人有目共睹的。

近幾年,一些小眾電影節反而做得有聲有色。最有話題的無疑是西寧first青年影展。除了優秀影片層出不窮,這個電影節集結了時下最有熱情的電影人和影迷。活力十足,新鮮有趣是該電影節一大特色。

此次平遙電影節,是電影人賈樟柯親自操刀,藝術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就目前來看,為賈科長月臺、捧場的人不在少數,也都是電影圈有影響力的人。

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信號,那些在電影院無法看到的電影,又多了一個露臉的管道。

而電影節的背後,也是賈樟柯產業鏈的全新佈局。從導演到開飯店,再到如今的創辦電影節,賈樟柯把電影生意也做得足夠好。無論初衷是什麼,但是依附於電影的產業開發,都是其商業頭腦的落實。

“臥虎藏龍”的入圍片單

此次電影節的“首映”單元的影片包括法國大師布魯諾·杜蒙的最新作品《童女貞德》,由澳大利亞當代最傑出的電影人之一沃威克·桑頓執導、剛剛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的影片《甜蜜的國度》。

北野武導演的作品也首次在中國電影節展中正式亮相,最新黑幫題材影片、“極惡非道”系列的完結篇《極惡非道·最終章》。

“臥虎”和“藏龍”是本次電影節的主要單元。正如“臥虎”這個名字一樣,這個單元主要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發掘優秀新人導演的第一或第二部電影。

入圍該單元的影片包括華人女導演的《騎士》,該片曾獲今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最高獎“藝術電影獎”。本單元入圍影片還有反思資本主義國家工人處境的葡萄牙影片《破敗工廠》和法國影片《小農民》、吉爾吉斯斯坦影片《蘇萊曼山》、阿根廷影片《雷的人生課堂》等。

而“藏龍”單元則致力於發掘類型電影作者。入圍影片包括中國導演李霄峰的犯罪愛情影片《追蹤》、義大利黑幫片《愛情與江湖》、喜劇片《小鎮風雲》、奧地利科幻題材作品《人生指導》及挪威驚悚片《異度山谷》。

“影展之最”單元將從本年度主要國際電影節中精選優秀獲獎影片。由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執導的影片《魔方》(The Square)將率先于中國平遙放映,該片曾獲今年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入選的影片還包括坎城電影節最佳短片金棕櫚獎影片、中國年輕導演邱陽的《小城二月》等影片。

為了回顧與展現以往作品的學術價值,此次影展也設置了“回顧/展映”單元——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百年誕辰回顧展。

藝術總監馬可·穆勒正式公佈了本次回顧展將展映的10部影片片單,《小丑生命中的一天》、《海的沉默》、《當你閱讀此信》、《賭徒鮑伯》、《神父李昂莫罕》、《眼線》、《獨行殺手》、《影子軍隊》、《紅圈》和《警官》十部最新修復電影作品,全方位囊括了梅爾維爾導演不同時期的大部分電影創作。

平遙國際電影節的宣傳稿裡有一句話:“平遙國際電影展也許就會比肩坎城”。雖然可以看得出賈樟柯的野心和決心,但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的說一句:電影節要想辦出名堂的前提,是這個國家的電影夠厲害。

既然鐵了心開啟一個電影節新篇章,那就不要閉眼吹。先做到影展扎實、獎項靠譜,幕後團隊不心虛,已經是一個好的開頭了。

讓文化資源向下流動,向基層流動。

出發點是好的,不僅可以弘揚家鄉,還能帶多的具有文化內涵的電影走出去。但隨著金雞百花含金量的走低,金馬金像越發閉塞,甚至連今年的北京電影節也沒什麼生氣可言。

如今重新出發的平遙電影節真的能打開一個新的電影節局面嗎?

落寞的,崛起的

目前國際上最知名的三大電影節是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以及威尼斯電影節,至今,三大電影節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被譽為“藝術家的避難所”。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而幾大電影節都將關注點聚焦於國際,無論是導演、演員、參展影片都沒有限制。

中國雖有自己的國際電影節,但在國際地位上仍難掩頹勢。

過去,北京、上海國際電影節是電影界重要的盛會,也是滬漂和北漂的精神食糧。院線鮮有佳作上映,只能靠著電影節補給。但隨著電影節商業性越發嚴重,藝術性大打折扣,如今的電影節成了電影商人談生意的地方。

獎項越發雞肋,氛圍越發淡然。恐怕是大多數人有目共睹的。

近幾年,一些小眾電影節反而做得有聲有色。最有話題的無疑是西寧first青年影展。除了優秀影片層出不窮,這個電影節集結了時下最有熱情的電影人和影迷。活力十足,新鮮有趣是該電影節一大特色。

此次平遙電影節,是電影人賈樟柯親自操刀,藝術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就目前來看,為賈科長月臺、捧場的人不在少數,也都是電影圈有影響力的人。

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信號,那些在電影院無法看到的電影,又多了一個露臉的管道。

而電影節的背後,也是賈樟柯產業鏈的全新佈局。從導演到開飯店,再到如今的創辦電影節,賈樟柯把電影生意也做得足夠好。無論初衷是什麼,但是依附於電影的產業開發,都是其商業頭腦的落實。

“臥虎藏龍”的入圍片單

此次電影節的“首映”單元的影片包括法國大師布魯諾·杜蒙的最新作品《童女貞德》,由澳大利亞當代最傑出的電影人之一沃威克·桑頓執導、剛剛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的影片《甜蜜的國度》。

北野武導演的作品也首次在中國電影節展中正式亮相,最新黑幫題材影片、“極惡非道”系列的完結篇《極惡非道·最終章》。

“臥虎”和“藏龍”是本次電影節的主要單元。正如“臥虎”這個名字一樣,這個單元主要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發掘優秀新人導演的第一或第二部電影。

入圍該單元的影片包括華人女導演的《騎士》,該片曾獲今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最高獎“藝術電影獎”。本單元入圍影片還有反思資本主義國家工人處境的葡萄牙影片《破敗工廠》和法國影片《小農民》、吉爾吉斯斯坦影片《蘇萊曼山》、阿根廷影片《雷的人生課堂》等。

而“藏龍”單元則致力於發掘類型電影作者。入圍影片包括中國導演李霄峰的犯罪愛情影片《追蹤》、義大利黑幫片《愛情與江湖》、喜劇片《小鎮風雲》、奧地利科幻題材作品《人生指導》及挪威驚悚片《異度山谷》。

“影展之最”單元將從本年度主要國際電影節中精選優秀獲獎影片。由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執導的影片《魔方》(The Square)將率先于中國平遙放映,該片曾獲今年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入選的影片還包括坎城電影節最佳短片金棕櫚獎影片、中國年輕導演邱陽的《小城二月》等影片。

為了回顧與展現以往作品的學術價值,此次影展也設置了“回顧/展映”單元——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百年誕辰回顧展。

藝術總監馬可·穆勒正式公佈了本次回顧展將展映的10部影片片單,《小丑生命中的一天》、《海的沉默》、《當你閱讀此信》、《賭徒鮑伯》、《神父李昂莫罕》、《眼線》、《獨行殺手》、《影子軍隊》、《紅圈》和《警官》十部最新修復電影作品,全方位囊括了梅爾維爾導演不同時期的大部分電影創作。

平遙國際電影節的宣傳稿裡有一句話:“平遙國際電影展也許就會比肩坎城”。雖然可以看得出賈樟柯的野心和決心,但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的說一句:電影節要想辦出名堂的前提,是這個國家的電影夠厲害。

既然鐵了心開啟一個電影節新篇章,那就不要閉眼吹。先做到影展扎實、獎項靠譜,幕後團隊不心虛,已經是一個好的開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