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張郵票讓兩地對簿公堂,專家十次研討無果,古人一句話解決了

諸葛亮,遇到劉備前隱身躬耕,三顧茅廬之後大展宏圖。孔明在民間被傳為神,各家各戶焚香祭拜;在士大夫心目中則是文武並存之典型;在皇帝眼裡諸葛亮是忠實的代表。因此,

從中國古代到中國現代,為諸葛亮躬耕之地爭論大動干戈不在少數。河南南陽與湖北襄陽一直是諸葛躬耕地之勁敵,到清朝中葉道光年間兩地爭執達到高☆禁☆潮,如今依舊方興未艾。

“三顧茅廬”郵票

那麼又因何事讓這兩地對簿公堂呢?這就要提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郵票門事件了。

當時,國家郵電部打算公開發行一些《三國演義》系列郵票,其中涉及一枚“三顧茅廬”的郵票。襄陽、南陽聽說此事後,互不相讓公開搶奪郵票首發儀式的舉辦地點。這場爭奪可真不是小事情,為此專家學者在武漢、北京、上海、成都、鄭州等地舉辦無數學術研討會。不過結果卻不令人如意,雌雄難辨一如既往,兩地為此更加劍拔弩張。

河南南陽認為:今河南南陽市城區西南臥龍崗為諸葛亮躬耕地。

因為《出師表》說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湖北襄陽說認定諸葛亮躬耕地在今湖北襄陽城西裡隆中。襄陽說的文獻證據有東晉王隱《蜀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等相關記載。

襄陽武侯

下來細數一下兩地的爭論焦點:

焦點一:如何看待諸葛亮躬耕地之史料記載:

襄陽說認為,《蜀記》等史料記載客觀,且歷代史籍文獻記載的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始終如一。

南陽說則認為,《漢晉春秋》、《水經注》等資料有矛盾和漏洞,難以使人信服,並且指出襄陽說依據那些資料只有諸葛亮家、宅、故宅、舊宅等字眼,而沒有躬耕、躬耕地的字眼。

南陽三顧茅廬

焦點二:在行政區劃上,東漢末年襄陽隆中與南陽關係問題 :

襄陽主張,現在的襄陽隆中當時屬於南陽郡之下的鄧縣,先秦兩漢至南朝、宋、齊時期的鄧縣就在如今襄樊市北郊的鄧城遺址,因此鄧縣的占地是橫跨漢水的,隆中就屬於此地管轄。

南陽則認為,南陽郡與南郡以漢水為界,現在襄陽隆中在漢水以南,

應該屬於南郡而不可能是南陽郡,如今隆中漢代屬於南陽郡管轄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諸葛亮墓

焦點三:諸葛亮躬耕地地理環境及諸葛亮人脈關係方面之矛盾 :

襄陽認為,宛縣在當時屬於曹操之控制轄區,諸葛亮不會傻到去曹操的領地自投羅網吧!因此,諸葛亮的親朋好友也根本不可能居住在南陽宛縣;並且在地理環境上,襄陽隆中密林遍佈氣候濕潤更適合隱居。

南陽反駁道,宛縣在當時根本不是曹操控制,而是由劉表佔據。並且,從劉備三顧茅廬之路線看,去宛縣更符合實際。在區位上,諸葛亮選南陽為其居住地,以眼觀天下,辨析形勢,這才是偉人應有的戰略眼光。

顧嘉衡故地

數十位專家學者在全國數十個地方召開數十場研討會,結果都是無一定論,最後不歡而散,甚至給兩地火上澆油。面對如此爭論以及兩地的激烈爭奪,清朝任南陽知府的湖北人顧嘉衡做過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何必辨襄陽南陽,古人一句話就達到了定紛止爭之效果,讓今日慚愧啊!

諸葛亮的親朋好友也根本不可能居住在南陽宛縣;並且在地理環境上,襄陽隆中密林遍佈氣候濕潤更適合隱居。

南陽反駁道,宛縣在當時根本不是曹操控制,而是由劉表佔據。並且,從劉備三顧茅廬之路線看,去宛縣更符合實際。在區位上,諸葛亮選南陽為其居住地,以眼觀天下,辨析形勢,這才是偉人應有的戰略眼光。

顧嘉衡故地

數十位專家學者在全國數十個地方召開數十場研討會,結果都是無一定論,最後不歡而散,甚至給兩地火上澆油。面對如此爭論以及兩地的激烈爭奪,清朝任南陽知府的湖北人顧嘉衡做過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何必辨襄陽南陽,古人一句話就達到了定紛止爭之效果,讓今日慚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