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還是統一不了天下,這兩點直接害死自己

先從蜀國的特殊國情出發,並不具有統一天下的能力。

蜀國雖是曆二帝而亡,無論是歷任皇帝還是朝中文官,既無桀紂殘暴之君,亦少禍民之臣。所以,一心要占“人和”的蜀漢是會施行仁政、恩澤百姓的。

但是,本來統一希望就十分薄弱的蜀漢政權,真的有能力再將漢祚“延續百年”嗎?

1.缺乏處理內部矛盾的能力

魏、蜀、吳三個政權都有自己國家的內部矛盾,而對於蜀漢來說,最大的內部矛盾莫過於朝中益州派和荊州派的矛盾。

益州派是當初劉璋的舊部,而荊州派大多是隨劉備打入益州的部下,兩大派系之間多有鬥爭,也素來不和。派系鬥爭雖然在蜀國一直被壓得很厲害,但始終沒有完全調和,如果統一天下,這一矛盾會在和平時期顯得更為突出。

2.沒有優越的人才選拔制度

眾所周知,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採納陳群的建議,以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而蜀漢卻沒有及時完善自己的人才選拔制度,在原本就範圍小、精英少的益州繼續沿用察舉制,恰恰放大了自己的缺點。如果統一了天下,這樣的人才選拔制度,估計會讓很多人才埋沒於野,就像蜀國後期的境遇吧。

劉備在世時,蜀漢可以稱得上是人才濟濟,武有關、張之輩,文有龐、法之流,雖然和魏國相比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

但要論精英可不比魏國差到哪去。但是劉備一去世,蜀國就開始了“吃老本”,幾乎再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人才,直到最後蜀國由姜維、諸葛瞻一干人等支撐,為魏國所亡。

統一天下後,無論是當朝皇帝還是手下大臣,都會千方百計地找藉口更換國號,

延續的也不會再是什麼“大漢王朝”了。這時,蜀國便從道德高地上灰溜溜地掉了下來,為他人所譏笑攻訐,自己的政權也不會穩固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