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持續降溫│一季度內地票房同比減少9億,23部國產片“侵佔”4月,能否出現拐點?

每經影視記者 杜蔚

第一季度內地電影市場“遇冷”

2017年第一季度結束了,內地電影市場交出的成績單卻不達標:總票房135.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竟然減少了近9億元,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今天(4月1日),新一季度正式開啟,23部國產片紮堆上映,它們能否集體發力,給蕭條的電影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促使4月份的內地電影市場出現“拐點”,擺脫繼續“下滑”的僵局。

(注:2017年的票房剔除了服務費)

123部國產片強勢來襲,能否“救市”?

倘若說3月份的內地電影市場是進口片的天下,

在好萊塢大片輪番轟炸下,國產片“暗無天日”,票房幾乎全軍覆沒;那麼從4月份開始,國產片正式加入與進口片的票房爭奪戰。

內地電影市場2017年第一季度的總票房為135.7億元,相比2016年第一季度144.69億元票房,減少近9億元,同比下降6.21%。

其實,從今年開始,內地電影票房僅1月份相比去年同期增漲了20.10%,其他2個月都是接連“下滑”:二月、三月同比下跌15.87%、15.55%。

(注:2017年為票房剔除了服務費)

2017年第一季度就“遇冷”,說明內地電影市場不夠景氣,並未出現行業人士希望的有所上漲,甚至連同期票房都未達到,著實令人擔憂。那麼,四月份紮堆來襲的國產片能否成為“救市”的良藥?

昨日(3月31日)有4部國產片上映,其中《嫌疑人X的獻身》《綁架者》《非常任務》三部新片的排片率最高,合計約61%,率先領跑4月國產片,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影片類型都為懸疑警匪片。

3月31日影片排片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從4月1日開始共計有27部影片陸續上映,其中,《指甲刀人魔》《記憶大師》《春嬌救志明》《拆彈專家》《喜歡你》等國產片多達23部。與此同時,還有《速度與激情8》《攻殼機動隊》《藍精靈:尋找神秘村》等4部更具票房號召力的進口片。

據悉,2016年4月份的內地票房表現力一般,為31.11億元,若上述龐大的“國產片軍團”能夠集體發力,點燃內地電影市場,那麼票房則有望增長,促使今年4月出現“拐點”,讓第二季度的內地電影市場擺脫繼續“下滑”的僵局。

2影視巨頭表現落寞,中小影視公司前景堪憂

2017年過去四分之一了,第一季度內地電影“大盤”卻如此落寞,

最忐忑的莫過於電影背後的上市公司。

據悉,華誼兄弟(300027)在3月27日晚間率先公佈年度成績單,其中,其影視娛樂版塊營收為25.62億元,同比減少9.56%。主要系華誼兄弟去年重點電影項目票房不及預期,投資發行的《魔獸》《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影片實現內地票房約31億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而其“老對手”光線傳媒則收穫60.5億元票房。也就是說,華誼兄弟去年內地票房僅為光線傳媒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從票房營收角度來講,因為進口片的數量較少,所以在內地電影市場的全年占比不高,能賺錢的是其引進方:華夏、中影;而其他影視公司最多參投一兩部,很難“賺大錢”,並不是主要的營收來源。相對而言,國產片帶來的票房收益則對各大影視公司的業績影響至關重要。

昨日上映的電影背後都有強大的資本助力:《綁架者》萬達影視、《嫌疑人X的獻身》光線、《非常任務》完美影視,這些公司,都得指望影片票房來提高業績。

《嫌疑人X的獻身》《非常任務》《綁架者》的票房情況(截至4月1日14時許,CBO中國票房/圖)

從第一季度上映的影片來看,萬達影視並沒有太多亮眼的作品,影片表現均平平:2017年初始,就放棄了主投準備搏春節檔的《健忘村》,將其讓給了影行天下;另外兩部影片《決戰食神》《情聖》都為參投;截至目前(4月1日13時許)僅一部分賬大片《金剛:骷髏島》7.34億元的票房尚可。

進入第二季度,萬達影視竟然將主投的兩部影片都放在了4月。據藝恩顯示,昨日《綁架者》上映時排片高達22%,卻只收穫1939.5萬元票房,而與其同日上映的《嫌疑人X的獻身》收穫4869.4億元票房,是《綁架者》的2.5倍;與此同時,該片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也未及格,僅5.2分,這些導致《綁架者》在今天的排片下降為15.87%。對於一部影片來講,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所以萬達影視依舊賣力的宣傳《綁架者》,該片在清明節期間會有怎樣的表現,還懸而未決。

4月1日影片排片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此外,萬達影視另一部主投的影片是黃渤、徐靜蕾主演的《記憶大師》,該片一直備受關注,從去年底“蕭條”的電影市場跳檔到了今年4月,但能否成為萬達影視的國產片爆款還前途未蔔。

華誼兄弟在公佈年度成績單的同時,也公佈了其今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6300萬元~6800萬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62億元。

大型影視公司的表現竟如此尷尬,那讓這些年紛紛成立的中小影視公司又將如何生存呢?

值得一提的是,從票房營收角度來講,因為進口片的數量較少,所以在內地電影市場的全年占比不高,能賺錢的是其引進方:華夏、中影;而其他影視公司最多參投一兩部,很難“賺大錢”,並不是主要的營收來源。相對而言,國產片帶來的票房收益則對各大影視公司的業績影響至關重要。

昨日上映的電影背後都有強大的資本助力:《綁架者》萬達影視、《嫌疑人X的獻身》光線、《非常任務》完美影視,這些公司,都得指望影片票房來提高業績。

《嫌疑人X的獻身》《非常任務》《綁架者》的票房情況(截至4月1日14時許,CBO中國票房/圖)

從第一季度上映的影片來看,萬達影視並沒有太多亮眼的作品,影片表現均平平:2017年初始,就放棄了主投準備搏春節檔的《健忘村》,將其讓給了影行天下;另外兩部影片《決戰食神》《情聖》都為參投;截至目前(4月1日13時許)僅一部分賬大片《金剛:骷髏島》7.34億元的票房尚可。

進入第二季度,萬達影視竟然將主投的兩部影片都放在了4月。據藝恩顯示,昨日《綁架者》上映時排片高達22%,卻只收穫1939.5萬元票房,而與其同日上映的《嫌疑人X的獻身》收穫4869.4億元票房,是《綁架者》的2.5倍;與此同時,該片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也未及格,僅5.2分,這些導致《綁架者》在今天的排片下降為15.87%。對於一部影片來講,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所以萬達影視依舊賣力的宣傳《綁架者》,該片在清明節期間會有怎樣的表現,還懸而未決。

4月1日影片排片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此外,萬達影視另一部主投的影片是黃渤、徐靜蕾主演的《記憶大師》,該片一直備受關注,從去年底“蕭條”的電影市場跳檔到了今年4月,但能否成為萬達影視的國產片爆款還前途未蔔。

華誼兄弟在公佈年度成績單的同時,也公佈了其今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6300萬元~6800萬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62億元。

大型影視公司的表現竟如此尷尬,那讓這些年紛紛成立的中小影視公司又將如何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