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內最折騰的省會,500年間數十次遷移,政府冬夏不在同一地辦公

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決定將國都遷北平(遷都後改稱北京),並將北平行都司更名為大寧都市,遷駐保定,負責京畿附近的護衛與安全。清順治十六年(西元1659年),正式設立直隸省,

巡撫駐大名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移駐保定府,省會遂遷往保定,直至晚清。

1909年的保定府火車站

1870年以後,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總督夏在天津,冬在保定,這樣一直延續到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和天津後才改變。北洋政府時期,直隸總督在天津辦公。


民國時期的天津

1928年6月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河北省名出現),省會仍在天津,但10月即遷北平。1930年10月,省會再遷天津。1935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河北省會又遷保定。隨著抗日戰爭的開始、解放戰爭的進行,當時的省政府如風雨飄搖中的一葉小舟,不斷的變換地點,

1939-1940年駐在河北省邢臺,後還曾一度流落到陝西。抗戰勝利後,河北省政府在西安恢復辦公,不久回遷北平。

1949年的保定市

1949年7月,華北地區大部解放,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建立統一的河北省。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相繼在保定成立,保定成為河北省省會。

1958年4月大躍進時期,為了工農互促,全面躍進,省一屆人大七次會議決定,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1966年,美國擴大了侵略越南的戰爭,中蘇關係惡化。為回應毛澤東同志“備戰、備荒”指示,河北省委決定將省會撤出天津,遷回保定。省會回保沒幾天,“文化大革命”爆發,河北省黨政大權被造反派奪走。

70年代的石家莊

1968年1月,北京軍區在北京召開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籌備會議。認為,石家莊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

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建議河北省省會由保定市遷至石家莊市。同年2月3日,經中央批准的河北省革委會在石家莊成立,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新省會。省會遷石後並不平靜,又有一番“留石”和“回保”的爭論。1971年3月,周恩來總理批示,河北省省會就地建設,不要再遷了。從此,省會便駐石家莊,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