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雍容華貴的鄂爾多斯頭飾: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來內蒙古旅遊,不瞭解內蒙古服飾、頭飾,算是沒有深度遊,沒有真正的讓自己融入到這片水草豐美、人傑地靈的地方。要認識內蒙古,首先先瞭解它的文化底蘊,那麼,今天小編就帶你瞭解一下內蒙古女士們頭上佩戴的飾品,

一個鑲嵌著很多寶石的頭飾不僅有重量,價格也不菲!

中國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珍藏著一套清代鄂爾多斯蒙古族新娘頭飾(圖1),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蘭陶勒蓋鎮,總重3715克,嵌有紅珊瑚、瑪瑙、綠松石、銀飾等,

選料珍貴、工藝精湛、雍容華貴,是典型的以“希布閣”和“達如拉嘎”組成的一套兩件烏審頭飾。

“希布閣”,漢語稱“垂連”,是系在胸前左右辮發上的美麗的發飾,也稱“敖爾雅德克”,是用布和棉絮縫製而成的兩個扁圓形物和其下伸出的兩截約5寸長的木棒,

這兩根木棒必須截取於蒙古包的兩根椽子,小木棒上套有刺繡精緻的圓錐形外套,綴有金、銀、珊瑚等精美裝飾。在希爾布格勒下沿垂下很多金銀製作的穗子,每個穗子下面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金銀小鈴鐺。身子輕輕一動,小鈴鐺便發出悅耳的聲響。

“達如拉嘎”,漢語稱“頭戴”,由“額箍”、“後大片”、“兩側小片”、“掛串”、“兩側穗子”、“額穗子”、“墜飾”等組成,使用紅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瑪瑙、珍珠等珠寶和黃金、白銀等鑲嵌裝飾,華麗壯觀,佩戴好這種華貴頭飾後還必須要加戴一頂繡有龍鳳、牡丹等吉祥圖案的圓頂立簷帽。新娘在婚禮中要蓋蔚藍色的蓋頭,代表尊貴的長生天護佑。

鄂爾多斯頭飾是蒙古族頭各部中最複雜、最華麗、最貴重的,有其獨有的特點。鄂爾多斯部的先祖在成吉思汗時期稱“艾馬克”,負責守護四大斡爾朵,成吉思汗去世後專職守護八白室,到十四世紀時改稱“鄂爾多斯”,蒙古語意思是“宮帳”。因此鄂爾多斯頭飾既保留了宮廷服飾高貴與華麗的氣質,又體現了守陵人獨有的莊嚴與肅穆的風格。

鄂爾多斯市由達拉特旗、准格爾旗、伊金霍洛旗、烏審旗、杭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個旗組成,每個旗的頭飾都略有不同,多達十幾種,例如有無後屏和有後屏的,有大後屏和小後屏的,小的後屏垂於肩上,大的後屏光珊瑚珠就得上萬顆,一個個串起來,有順序地排列,整個披掛在後背上,長穗子垂於胯下,隨人的行走而飄逸,遠遠望去,像流動的瀑布。還有的頭飾,面頰兩側的垂鏈有長有短,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也有輕重、大小之分,有的華麗,有的簡潔。鄂爾多斯女性頭飾是鄂爾多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鄂爾多斯蒙古部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具體表現。

小編作為蒙古族姑娘,常常都會夢想著擁有一套自己的頭飾,但是動輒六七位的價格實在是承受不起,努力攢錢吧。

一個個串起來,有順序地排列,整個披掛在後背上,長穗子垂於胯下,隨人的行走而飄逸,遠遠望去,像流動的瀑布。還有的頭飾,面頰兩側的垂鏈有長有短,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也有輕重、大小之分,有的華麗,有的簡潔。鄂爾多斯女性頭飾是鄂爾多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鄂爾多斯蒙古部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具體表現。

小編作為蒙古族姑娘,常常都會夢想著擁有一套自己的頭飾,但是動輒六七位的價格實在是承受不起,努力攢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