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是所有的999都是真感冒藥 更得當心保健食品行銷8大騙局

工作人員教市民如何辨別真假感冒沖劑

根據仲大媽的訴求,

工作人員立即進行取樣,並按照嚴格的操作流程開展檢測。結果,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克倫特羅三種用於瘦肉精檢測的快檢卡均顯示,該受檢豬肉中沒有瘦肉精成分。

任城區食藥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昨日現場的快檢車可以開展糧食、蔬菜、肉類、白酒、蜂蜜等30多種食品的快速檢測。而規模更大、設備更齊全的濟寧城區食品快檢服務中心,則可對蔬菜、肉類、面製品、食用油、調味品、飲料等上百種常見食品開展快速檢測,

項目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瘦肉精、甲醛、吊白塊、亞硝酸鹽等50餘個項目。中心還承擔著體驗中心的職責,凡工作日內,市民可隨時到中心參觀並免費體驗食品快速檢測服務。

食品快檢車現場為市民免費提供快檢服務

一隻打火機,巧妙驗證真假感冒沖劑“這兩盒999感冒沖劑,感覺不太一樣啊?”“大爺,不一樣就對了,這兩盒藥品,一盒是正品,一盒是假冒的。”活動現場,任城區食藥局藥品科工作人員設置的假冒偽劣藥品展示區引來了大批市民駐足諮詢,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直觀的對比,讓大家瞭解假藥到底假在哪兒。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999感冒沖劑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備的藥品。

可是,也正是因為其認知程度高,部分不法企業便冒牌生產假藥流入市場。這些假的999感冒沖劑從包裝上看幾乎與正品毫無差別,但認真對比還是可以發現,正品的外包裝印刷精美、顏色鮮明,冒牌產品的色澤就比較黯淡。“更方便快捷的辦法是拿一把打火機檢驗。真的999感冒沖劑有個防偽標籤,當用打火機燒的時候,防偽標籤上的字立即消失,關上打火機,
停一會兒,字跡立即恢復了。假的999則沒有這個功能。”工作人員的這個小演示讓圍觀市民嘖嘖稱讚。

市民仲大媽希望檢測自己買的豬肉是否有豬肉精

藥品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年,一些不法廠商制售假藥、劣藥非常猖獗,除了監管部門嚴格打擊外,

日常生活中,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四看”進行初步鑒別。一看包裝、標籤及說明書的材質,假劣藥品往往有粗糙的手工封包裝痕跡;二看印刷的品質,假冒產品的印刷包裝通常在地下工廠進行,製版和印刷技術水準較差,有些防偽簽、凸凹版不清晰或套色不准;三看有關數字,是否有批准文號、生產批號及其是否規範、有無過期;“四看藥品的品質,比如片、丸、膠囊等製劑,要看其有無變色、斑點、脫皮、碎片、裂片、粘連等情況。

相關新聞

去年我市偵辦食品犯罪案件83起昨日,記者從市食安委“3·31晚會”權威資訊發佈採訪獲悉,去年,我市圍繞保障全市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面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促產、重品、嚴管、狠打、共治,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全年組織監督抽檢食品和食用農產品14704批次,快檢16464批次,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6%。相關部門對不合格食品均依法進行了處置,食品安全問題排查、資訊預警、風險監測能力明顯提升。

同時,開展了農藥獸藥使用、病死畜禽、餐飲具消毒、學生餐桌、農村食品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29次,出動執法人員96670人次。檢查各類食品、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大型農貿市場、畜禽屠宰企業71128家次,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等執法文書9397余份,築牢了從“農田到餐桌”的監管防線。

2016年,全市共查處食品藥品案源總數4347件,辦結3591件,罰沒款2868.12萬元,責令停產停業整頓75家,取締無證生產經營33家,偵辦食品犯罪案件83起,刑事拘留52人,逮捕26人,有力震懾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常見的8大保健食品行銷騙局除了假冒偽劣藥品外,工作人員還將不少假冒偽劣保健食品拿到現場進行展示。工作人員再次提醒消費者,我國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它不能替代藥品用來治療疾病,以免延誤病情。宣稱保健食品能治病,是誇大保健食品功效宣傳的違法行為。

據介紹,目前常見的保健食品行銷存在以下騙局:不法商販在住宅社區、早市或公園推銷藥品、保健品或醫療器械,通過免費體檢途徑,無中生有或有意誇大老年人身體的健康隱患,從而達到推銷產品的目的。任何保健品都能只起到保健作用,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而不法商販則大肆宣傳療效。宣稱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世界醫學難題居然能通過保健品治癒。打著“進口、專利與高科技”幌子,吸引老年消費者,將普通商品宣稱為高科技產品或綠色產品。以“免費旅遊與贈送體檢”為策略推銷保健品,誘導老年人消費。“以感情促銷,天天上門陪老人說話,還幫忙做家務,取得老人信任後開始推銷假冒偽劣保健品。第一天辦免費講座,贈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銷某低價物品,稱回家試用;第三天如期退貨退錢,並推銷另一高價物品,承諾退款;第四天走人。一些廠商稱“健康投資”回報豐厚,只要購買一家企業生產的保健品,不僅可以獲得包括境外旅遊在內的種種豐厚贈品,更誘人的是,可以獲得大量該集團公司的原始股等。

相關新聞

去年我市偵辦食品犯罪案件83起昨日,記者從市食安委“3·31晚會”權威資訊發佈採訪獲悉,去年,我市圍繞保障全市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面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促產、重品、嚴管、狠打、共治,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全年組織監督抽檢食品和食用農產品14704批次,快檢16464批次,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6%。相關部門對不合格食品均依法進行了處置,食品安全問題排查、資訊預警、風險監測能力明顯提升。

同時,開展了農藥獸藥使用、病死畜禽、餐飲具消毒、學生餐桌、農村食品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29次,出動執法人員96670人次。檢查各類食品、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大型農貿市場、畜禽屠宰企業71128家次,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等執法文書9397余份,築牢了從“農田到餐桌”的監管防線。

2016年,全市共查處食品藥品案源總數4347件,辦結3591件,罰沒款2868.12萬元,責令停產停業整頓75家,取締無證生產經營33家,偵辦食品犯罪案件83起,刑事拘留52人,逮捕26人,有力震懾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常見的8大保健食品行銷騙局除了假冒偽劣藥品外,工作人員還將不少假冒偽劣保健食品拿到現場進行展示。工作人員再次提醒消費者,我國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它不能替代藥品用來治療疾病,以免延誤病情。宣稱保健食品能治病,是誇大保健食品功效宣傳的違法行為。

據介紹,目前常見的保健食品行銷存在以下騙局:不法商販在住宅社區、早市或公園推銷藥品、保健品或醫療器械,通過免費體檢途徑,無中生有或有意誇大老年人身體的健康隱患,從而達到推銷產品的目的。任何保健品都能只起到保健作用,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而不法商販則大肆宣傳療效。宣稱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世界醫學難題居然能通過保健品治癒。打著“進口、專利與高科技”幌子,吸引老年消費者,將普通商品宣稱為高科技產品或綠色產品。以“免費旅遊與贈送體檢”為策略推銷保健品,誘導老年人消費。“以感情促銷,天天上門陪老人說話,還幫忙做家務,取得老人信任後開始推銷假冒偽劣保健品。第一天辦免費講座,贈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銷某低價物品,稱回家試用;第三天如期退貨退錢,並推銷另一高價物品,承諾退款;第四天走人。一些廠商稱“健康投資”回報豐厚,只要購買一家企業生產的保健品,不僅可以獲得包括境外旅遊在內的種種豐厚贈品,更誘人的是,可以獲得大量該集團公司的原始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