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現在的小孩都沒了童年?

01 你離“怪獸家長”有多遠?

“寫快點,別磨蹭”

“不准看電視,好好練鋼琴”

“怎麼寫得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氣死我了,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

“把這支舞學會,不然今天就別吃飯。”

“你看你,

考這麼點分,你也不嫌丟人?你看人家誰誰,人家怎麼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相信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有的情景。

有人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打小怪獸”。可孩子們的幸福是什麼?

接著很多文章出來是這樣寫的“李湘女兒王詩齡活得那麼拼,你千萬不要只帶孩子玩。“

“有錢人家的孩子都這麼拼,你家孩子在幹嘛?”

大意就是,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不吃苦,以後會更苦等等之類的論調。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熱播的一部電視劇《虎媽貓爸》,其最具現實意義的一點便是聚焦了當下的教育問題,以及親子關係問題。

我記得電視裡有個情節,很多家長去接送孩子,等待孩子放學是次要的,

互相打探成績才是關鍵。

"你女兒這次考了第幾?"

"第20名。"

"不是吧?你沒有跟她溫習功課嗎?你怎麼做人家媽媽的?"

"你女兒星期六有沒有學英語?"

"沒有。"

"語法班呢?"

"沒有。"

"不是吧?你這媽媽當得真是......."

教育孩子本來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如今卻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父母幾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如果,看不到一點成就。

父母則開始焦慮,害怕孩子成績會落後,害怕孩子比賽拿不到一等獎,擔憂孩子寫作業太慢,擔憂孩子總是愛玩。

不能不說,現在的童年環境太差了,大人把自己的焦慮過多地轉嫁到孩子身上,太多的孩子過早地被賦予競爭的責任,背負了攀比的重擔。

我們根本就把孩子當作掌上電子寵物,按一個鍵,要他吃就吃,要他拉就拉,我們從沒想過孩子的感受。

每個孩子本來都有不同的個性,

但今日人人都被修剪成一模一樣的病梅盆景,好看、值錢,卻不健康。

我們幫孩子功利地計算好每一步,在"金鐘罩的保護"下,圈養出一個個沒痂沒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張牙舞爪的"怪獸家長"。

我們忘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你的生活也需要時間。

02 一屋子證書,卻沒有一張是學做人的

在這個競爭的年代,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一味地在孩子身上強加自己認為的對孩子好的才藝技能。

讓孩子小小年齡就要背負許多壓力,也不論孩子到底喜不喜歡。

孩子的壓力,源于家長的焦慮。家長的不安,又來自社會環境的壓力。

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書、畫、跆拳道、游泳、圍棋……樣樣皆能。

不知不覺,孩子實際上成了家長手上用來炫耀光彩與成就的大鑽戒,大家都要自己的孩子閃閃發光。

然而在才藝特長教育中,人們不再關心藝術的價值,只關心它的實用性。

只強調才藝學習要吃苦,卻不去懂得帶孩子品味其中的美學。

比如有人捨得花錢給孩子找鋼琴輔導老師,卻不捨得花幾百塊帶孩子去聽一場音樂會。

藝術教育不是技巧教育,如果孩子不熱愛,他最多可以獲得的是特長而不是愛好。

現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們會和周圍人說,我家孩子唱歌唱得特別好,我家孩子跳舞跳得特別棒,我家孩子畫畫很有想像力……

但一旦孩子開始上學,進入初高中,家長們就變成了,玩什麼鋼琴,你作業寫完了嗎?別光畫畫,你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學習。

你現在不努力,就沒辦法上好高中,沒辦法上好大學,等你以後有所成就,你會感謝我對你的嚴厲。

孩子們想不明白,從前因為自己可以登臺表演,領了證書會炫耀一整天的父母,怎麼現在變得對自己的成績這麼斤斤計較?

家長們不知不覺培養了孩子的競爭意識,卻漸漸忘了一些勝負以外的心靈教導。

一屋子證書,卻沒有一張是學做人的。

與其著力培養其競爭意識,不如專心培養他的良好品格。

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任何具體的對手,是虛榮和恐懼。

人到成年後會有很多憂慮,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童年。

如果童年都不快樂,以後即使一生獲得了所謂的成功,也不會得到幸福。

03 給予孩子自由和信任,回饋於你自律與專注

學習是孩子的天職,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應該寓教於樂,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于實踐中成長。

給予孩子愛和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

孩子在愛和自由的氛圍中長大,內心就有了真善美及完善的人格。

我兒子兩歲多了,非常講道理。我們給予他自由和信任,他回饋我們自律與專注。

曾經我也有段時間做過“怪獸媽媽”,對他諸多限制。

不許他看電視、玩手機,後來發現每次強制性地要求他,都是以大哭大鬧收場。後來我開始反思,試著站在他的角度思考。

比如他想看電視或者玩手機,我們會提前商量好。

“兒子,你先看,但是咱們就看十分鐘,然後休息下,去看繪本,好嗎?”他每次看完都很自覺地自己關掉電視,跑到房間拿起繪本讓我讀給他聽。

有時吃飯前他鬧吃優酪乳,我們也會說只喝兩口,喝了我們放冰箱,再去吃飯。他也很聽話地同意,不會再哭鬧。

久而久之,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很聽他的話也尊重他,所以他也學會了“聽話”。

但是並不是對所有要求都無限滿足。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滿足孩子,孩子也不需要永遠都順心,凡事有個界限。

滿不滿足孩子的要求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關注到他的情緒和情緒背後的需求。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只有在一個自由的靈魂中,才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

04 教育別用短跑的思維去跑長跑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它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很多人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完全是短跑思維,因為短跑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起跑時的爆發力。

用短跑的思維去跑長跑,這樣急功近利的教育,就一定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將來嗎?

或許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起跑線。

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對未知世界永遠好奇的心,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起跑線。

而要在這個起跑線贏起,他才有可能贏到最後,贏得人生的圓滿。

不知不覺,孩子實際上成了家長手上用來炫耀光彩與成就的大鑽戒,大家都要自己的孩子閃閃發光。

然而在才藝特長教育中,人們不再關心藝術的價值,只關心它的實用性。

只強調才藝學習要吃苦,卻不去懂得帶孩子品味其中的美學。

比如有人捨得花錢給孩子找鋼琴輔導老師,卻不捨得花幾百塊帶孩子去聽一場音樂會。

藝術教育不是技巧教育,如果孩子不熱愛,他最多可以獲得的是特長而不是愛好。

現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們會和周圍人說,我家孩子唱歌唱得特別好,我家孩子跳舞跳得特別棒,我家孩子畫畫很有想像力……

但一旦孩子開始上學,進入初高中,家長們就變成了,玩什麼鋼琴,你作業寫完了嗎?別光畫畫,你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學習。

你現在不努力,就沒辦法上好高中,沒辦法上好大學,等你以後有所成就,你會感謝我對你的嚴厲。

孩子們想不明白,從前因為自己可以登臺表演,領了證書會炫耀一整天的父母,怎麼現在變得對自己的成績這麼斤斤計較?

家長們不知不覺培養了孩子的競爭意識,卻漸漸忘了一些勝負以外的心靈教導。

一屋子證書,卻沒有一張是學做人的。

與其著力培養其競爭意識,不如專心培養他的良好品格。

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任何具體的對手,是虛榮和恐懼。

人到成年後會有很多憂慮,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童年。

如果童年都不快樂,以後即使一生獲得了所謂的成功,也不會得到幸福。

03 給予孩子自由和信任,回饋於你自律與專注

學習是孩子的天職,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應該寓教於樂,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于實踐中成長。

給予孩子愛和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

孩子在愛和自由的氛圍中長大,內心就有了真善美及完善的人格。

我兒子兩歲多了,非常講道理。我們給予他自由和信任,他回饋我們自律與專注。

曾經我也有段時間做過“怪獸媽媽”,對他諸多限制。

不許他看電視、玩手機,後來發現每次強制性地要求他,都是以大哭大鬧收場。後來我開始反思,試著站在他的角度思考。

比如他想看電視或者玩手機,我們會提前商量好。

“兒子,你先看,但是咱們就看十分鐘,然後休息下,去看繪本,好嗎?”他每次看完都很自覺地自己關掉電視,跑到房間拿起繪本讓我讀給他聽。

有時吃飯前他鬧吃優酪乳,我們也會說只喝兩口,喝了我們放冰箱,再去吃飯。他也很聽話地同意,不會再哭鬧。

久而久之,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很聽他的話也尊重他,所以他也學會了“聽話”。

但是並不是對所有要求都無限滿足。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滿足孩子,孩子也不需要永遠都順心,凡事有個界限。

滿不滿足孩子的要求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關注到他的情緒和情緒背後的需求。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只有在一個自由的靈魂中,才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

04 教育別用短跑的思維去跑長跑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它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很多人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完全是短跑思維,因為短跑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起跑時的爆發力。

用短跑的思維去跑長跑,這樣急功近利的教育,就一定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將來嗎?

或許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起跑線。

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對未知世界永遠好奇的心,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起跑線。

而要在這個起跑線贏起,他才有可能贏到最後,贏得人生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