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球科技創新方向及產業地圖,全在這裡了|青騰大學

活動內容:新科技,新模式,新未來——騰訊青騰大學“矽谷思路”遊學於2017年8月開啟,

青騰三期30位身價過億CEO矽谷取經:參訪20家前沿企業,與30位大咖交流。趙勝老師主講《認知革命及未來的技術趨勢》。筆記俠作為獨家課程合作夥伴,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圖片設計 | 清野 責編 | 清野

第1789篇深度好文:6214 字 | 9 分鐘閱讀

全球科技創新方向與產業地圖來自筆記俠00:0012:02

獨家首發·精華筆記·商業趨勢

本文新鮮度:★★★★★ 口感:法式彌迭香煎羊排

筆記君邀您,

先思考:

全球科技創新方向及產業地圖是怎樣的?

矽谷科技巨頭的下一個十年,究竟在做什麼?

一、全球科技創新方向及產業地圖

1.科技的定義

科學和技術實際上是有區別的,科學是底層的東西,技術是可以利用的。工具這個詞太淺薄了,但是毫無疑問,技術是我們看得見的,科學是看不見的。

哲學、科學和技術和的區別和聯繫:

哲學是有邏輯系統的宇宙觀,是定性、邏輯地認識宇宙整體變化規律的學問。

科學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所創造的,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現象、物質內部結構和運動規律的系統理論知識。

技術是在科學的指導下,通過總結實踐的經驗而得到,在生產過程和其他實踐過程中廣泛應用的,從設計、裝備、方法、規範到管理等各方面的系統知識。

科學產生技術,技術推動科學,二者相互促進,密切相關。

“人類越來越依賴技術,

技術越來越支配人。”這或許是科學和技術要面對的一個終極難題。

作為一種新文明,科技像任何生命體一樣,有內生的持續成長動力,甚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凱文·凱利

MIT發現了引力波,MIT院長寫郵件通知全體教職工說,我們是做基礎研究的,我們每一次發現都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一百年甚至一千年。斯坦福就不是這樣,斯坦福是讓自由之風吹過,更傾向于應用研究成果。

為什麼這麼多VC來到矽谷?為什麼斯坦福很多教授在做基金?因為他們更傾向于應用,MIT不一樣,他們很多資金是來自於美國政府的。

2.全球3個科技時代的的演化和比較

這是我最新的思考:

“工業時代”是1784年到1993年,它的特徵是大規模生產,代表公司是GE和豐田,就是科學管理、知識管理和精益管理。

“互聯網時代”是美國政府在1993年下的定義,2016年已經過去了。“互聯網+”這個特徵我還沒有完全想明白,

Google、蘋果、阿裡巴巴、亞馬遜和騰訊都是在這個時間點成長起來的。

“人工智慧時代”從2016年開始,滴滴、特斯拉、今日頭條、英偉達,這些以人工智慧演算法為核心的新公司開始崛起。

按照凱文·凱利的說法,千億美元的公司還沒有產生。這個我們需要打問號。

機器代替人的大腦和左腦,大家一定要意識到人工智慧對這個時代的影響是超過互聯網的。

微軟的地位至今還沒有消失,英國開啟工業革命兩百三十年,到今天都沒有衰落,未來也是一樣,他們是過去的霸主,而雅虎這樣的公司已經消失了。

未來,要靠作業系統才成為霸主。

蘋果、Google是Android和IOS這兩個系統;騰訊是一個連接系統;GE公司在做一款工業作業系統;智慧汽車英偉達在做作業系統相關晶片。

未來,哪一家智慧汽車將成為巨頭還不知道,機器人也是一樣。

現在,物聯網方面,阿裡、華為、西門子全部推出整個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3.全球7個科技創新高地

三藩市矽谷是全球創新大本營

波士頓是生物科技未來之城

德國是工業4.0策源地

以色列是世界創新工廠

日本是機器人和新材料的皇冠明珠

英國是AI和3D列印應用大國

印度是創新的聖杯

樸素式創新很厲害,就是用最少的錢來做開發。

以後大家去印度,要看他們的樸素式創新,對中國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中國的優勢是快,速度特別快,而且錢特別多。這些錢都變成投資的錢,所以也在進入良性的迴圈。

4.全球科技創新佈局

(1)美國的顛覆性技術領域

MIT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術裡面有三分之一和人工智慧機器人有關,核心都是基於人工智慧的。

(2)德國高科技戰略

德國的核心是工業4.0。按照我們的想法,德國是相對比較淡定的國家,和日本一樣不會有新的概念產生,但德國這輛戰車出口從1.0、2.0、3.0到4.0,真的是石破天驚。

(3)日本未來10個最重要的技術方向

日本是一定一個不能忽略的科技國家。任正非說日本在材料方面進步非常快,此外,日本的精益製造和極致服務都十分出色。

日本亞馬遜和7-Eleven的效率很高,不需要高科技,一點技術變成基礎設施,就能夠實現最廣泛的應用。

日本未來10個最重要的技術方向

(4)英國未來經濟增長七大動力

英國也是一個被忽略的國家,但是3D列印、材料、智慧基礎設施產業十分突出。所以,我建議大家去英國看一看,特別是劍橋和牛津。為什麼英國很厲害?因為劍橋和牛津是哈佛和MIT的老師和鼻祖,哈佛和MIT是參照英國開始的。

很多人把日本和英國這兩個國家忽略了,認為以色列很厲害,但是以色列太小了。

各位,我去過以色列,以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很窄的配套市場,就好像我們買房子裝修一樣,他們是做配件的。

兩年前我從以色列坐飛機經過土耳其轉機,飛機晚點了,我們2個上海國有基金企業的,1個深圳做基金的,還有北京做基金的,一共7個人在土耳其機場聊天打牌,全部都是做基金的。當時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說中國未來一定會把以色列初創企業的估值炒得一塌糊塗。

最近以色列企業報價都是三千萬到五千萬美元,比德國企業還高。

(5)中國有七大顛覆性創新領域

先進電腦技術和人工智慧、納米科學和材料科學、基因和建築醫療、人員開發和儲存、網路與資料、智慧汽車和智慧交通、綠色製造與先進製造。

總結:全球科技創新方向:人工智慧、機器人、生物科技。

美國:機器人、人腦計畫、人工智慧;

德國:工業4.0、雲計算、個性化醫療;

日本:資訊通信、醫療健康、核能;

英國:3D列印、互聯網、再生醫學;

中國:量子資訊、智慧裝備、基因治療。

5.美國與德國的“壯志雄心”和“陽謀”

這個世界,“軟體和硬體在急速融合”,正如GE董事長伊梅爾特所講,“這是一個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

在未來的科技戰場上,中國面對的對手只有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美國人控制了資訊技術,德國人控制了工業技術。騰訊、阿裡巴巴都在應用層面。

中國科技聚焦在市場層面和應用層面:

一種是縱深技術開發。例證:華為

另一種則是在一帶一路國家複製中國奇跡。例證:OPPO

為什麼任正非說我們只有到底層才會贏?“摩爾定律”,到逼近底線的時候,華為前面沒有對手的時候,一定要做底層的研發,否則沒有辦法引領方向。

德國人是“狼子野心”,原來是賣裝備的,後來想賣解決方案,現在想賣“技術標準”,結果很清楚。所以美國人在控制資訊技術,德國人想控制工業技術。

最終結論:美中德三國未來科技之爭,在於“核心技術的底層之爭”。

二、抵達距離未來最近的地方——矽谷

1.山頂之城——矽谷

矽谷(Silicon Valley) ,全球創新大本營。這裡平均每5年會創造一個引領世界的科技潮流,每6年會產生一個超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山頂之城——矽谷

這裡有約伯斯、馬斯克、紮克伯格這樣的矽谷大佬;穀歌、蘋果、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頭;Uber、Airbnb、Dropbox這樣的近百家新晉獨角獸……這裡是世界科技中心,全球創新高地。

這裡是:

科技創新能力的策源之地、優秀的科技人才的薈萃之地、領先的科技產業的聚集之地、最成功的科技企業的生長、棲息之地,巨額財富的產生和運作之地。

2.矽谷科技編年史

3.矽谷科技巨頭市值

從今天的資料看,全世界前7名的公司都是高科技企業,矽谷有3家:蘋果、Google、Facebook;西雅圖有2家:微軟、亞馬遜,深圳有1家:騰訊,杭州有1家:阿裡巴巴,就是3+2+1+1,這就是今天的市值。

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全部位於矽谷和西雅圖。

蘋果:7748 億美元

穀歌:6464 億美元

微軟:5707 億美元

Facebook:4932 億美元

亞馬遜:4875 億美元

曾鳴5月7號去了奧馬哈,寫了一篇文章《世上再無巴菲特》。

因為巴菲特投資的是工業時代的企業,比如投資可口可樂,巴菲特在IBM虧損了一百三十億美元,錯過了蘋果、Google和亞馬遜。他認為亞馬遜可能會達到一萬億美元。

4.矽谷“獨角獸”

全球估值1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美國8家,都來自矽谷和西雅圖。

這些是獨角獸,全球估值一百億以上的。小米的估值在往下掉,UBER的估值也在往下掉。

全球估值1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

美國8家,大多數在矽谷

5.矽谷科技巨頭的下一個十年,他們究竟在做什麼?

蘋果做智慧駕駛,Google做C端的人工智慧,微軟做人工智慧+雲,亞馬遜做AI、雲和下一代物流,Facebook做虛擬實境,英特爾做物聯網,通用電器做工業互聯網,IBM做B端人工智慧,特斯拉做電動汽車,UBER做自動駕駛,Airbnb做共用型社交媒體。

這11家公司當中有6家都是在做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蘋果做自動駕駛、Google做人工智慧駕駛,UBER也在做自動駕駛,特斯拉未來也會做自動駕駛。

手機之後,下一個全世界最重要的賽道就是智慧汽車,沒有其它。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做了兩家AI公司,都是做自動駕駛的。

6.站在矽谷,看未來技術趨勢

2000年到2020年技術的五個階段:

互聯網時代的標誌是人人連接、物聯網是萬物互聯、人工智慧是人機合一、生命科學是基因組學、太空科學是星球殖民。今天我們處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的早期。

7.影響未來的6項核心技術

資訊技術、工業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太空技術、材料技術。

資訊技術的底層是資料,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ARVR都是資訊技術的範疇,核心都是資料驅動的。

8.為什麼基因的編輯技術會成為很重要的技術?

因為DNA像軟體一樣,現在可以編輯和刪除。這是美國生物科學領域最新的認知,他們認為人的DNA相當於軟體,可以編輯、可以刪除。

孫正義說人類平均壽命要達到兩百歲,七八十歲還是小年輕,未來最重要的領域就是生命科學。未來,將會產生擁有完美基因的新物種。

9.在互聯網領域,中國是這個世界的“平行宇宙”

矽谷一直在問一個問題,誰能超過一萬億美元?

過去大家認為是Google,現在認為是亞馬遜,亞馬遜4800億,和阿裡巴巴相比,一個是電商,一個是AWS,。

中美互聯網到這裡就是歷史性階段了,上半年是共用汽車,今天滴滴是350億,UBER是680億,但是最近創始人離職以後掉了200億,現在大概是480億。

到了這個階段,共用汽車出行方面滴滴的市值一定會超過Uber。因為最關鍵的是資料。現在,滴滴打車的流量是Uber的5倍,所以我認為滴滴公司的市值一定會超過Uber,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改變。

過去,我們的公司市值都比矽谷的公司少:穀歌市值是百度的10倍,蘋果市值是華為的2.3倍,亞馬遜的市值是阿裡巴巴的1.6倍;特斯拉是比亞迪的2倍。

從滴滴打車開始,中國開始反超矽谷。共用單車、螞蟻金服將會創造中國有而矽谷沒有的科技巨頭。

先前,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平行宇宙,矽谷有的企業中國也有。現在,我認為中國有的美國不一定有。

未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一定是科技競爭,公司與公司的競爭也會是科技競爭,人和人之間也是一樣。

毫無疑問“認知”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單詞,因為“認知”不是一個普通的漢語單詞,是將人和電腦聯繫在一起。

三、捕捉中國下一個“技術風口”

我和達晨創投的董事長在德國交流過中國的“技術風口”,我個人認為有5個風口,首先是消費升級。

1.消費升級

中國消費結構與發達國家日益相像,到2030年,中國家庭全年在食物上的支出占比將下降18%, 而“可選品”與“次必需品”的支出將顯著增加。未來15年,中國將貢獻全球消費增量的30%。

——2016.6 麥肯錫《重塑全球消費格局的中國力量》

消費升級的邏輯是什麼?

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的時候,國人的需求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消費升級的5個小的風口:文化、體育、遊戲、教育、旅遊,和人均GDP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馬拉松,它是一項非常昂貴的運動,去柏林跑一次馬拉松需要五萬塊錢。而馬拉松只是體育裡面一個很小的分支,為什麼現在有很多體育公司?這個產業是有巨大發展的。

今年7月,我和達晨創投、分眾傳媒等8個投資人在洛杉磯看全世界最大的體育競技公司CAA和體育場館公司AEG,體育產業、遊戲產業和文化產業,很多產業都有很大的關聯。

以前,我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現在看來就是“娛樂”這兩個字,所有產業都是娛樂業。

現在,有一個萬達兒童娛樂有限公司,教育、旅遊、遊戲、體育都是和娛樂連在一起的,就是“體育+娛樂”、“教育+娛樂”。六歲的孩子能學什麼東西?全是娛樂。

前段時間有一個中國VC跟我講,所有的產業都在轉向娛樂。

過去我認為“娛樂”這個詞很空,現在看來不是的,因為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以後,人的精神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

所以我認為“網易嚴選”是最成功的電商,雖然是仿製無印良品,但是可以看到智慧製造、大健康、環保產業、高科技和消費升級。

2.智慧製造;

3.環保產業;

4.高科技。

四、人工智慧—賦能下一個世界的基礎設施

人工智慧會是下一個20年顛覆人類社會的技術,它的力量將堪比電與互聯網。

——未來學家 凱文 · 凱利

1.人工智慧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人工智慧是由演算法和資料組成的;從狹義上講,人工智慧實際上就是一個超算中心,它的載體則是“機器人”。最可怕的是獨立意志模式。

人工智慧是對人類“認知框架”的更迭,演算法則連通了人、事物、業務和資訊;在未來,演算法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全球正在進入“演算法經濟時代”。

2.人工智慧的分類

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超級人工智慧。

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院長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超級人工智慧三種工作模式:

①先知模式:能準確回答幾乎所有的問題,包括對人類來說很困難的複雜問題,比如“怎樣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

②精靈模式:能夠執行任何高級指令,比如用分子組合器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出來。

③獨立意志模式:能夠執行開放式的任務,能在世界裡自由活動,可以自己做決定,比如發明一種比汽車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交通模式。

對於AI的發展,紮克伯格是樂觀派,馬斯克和比爾·蓋茨是悲觀派,紮克伯格說馬雲也是樂觀派。

但是,Facebook最近把AI關閉了,紮克伯格認為我們是被控制的。當時AI自己舉例子,認為下面的程式都是錯誤的,自己可以做出一個更聰明更符合邏輯的程式出來。

這是最初級的AI,只有給予它獨立的思考空間,自己可以做決定,就會做出比人更強的東西。

這對Google的影響非常巨大。

3.人工智慧的技術基礎及研究趨勢

第一代是改善,第二代是反覆運算。

人工智慧的定義是機器每天晚上都在改善。

AI在電腦裡面,晚上我們睡覺的時候它自己在不停地反覆運算,可以發現最好的程式,可以做出最符合邏輯的決定,恰恰是我們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很難做出的。

人工智慧的計算基礎、資料演算法,這些都是概念性的東西。

人工智慧的垂直應用,個人定義為“穿透性技術”,穿透所有行業,但和互聯網一樣,本身不會產生千億美元的公司。

今天騰訊四千億美元的市值,你說是互聯網公司嗎?不是,這個是互聯網上的社交媒體。

應用才會產生大公司,可以做技術和垂直應用,比如無人機服務機器人和個性化醫療。現在達芬奇機器人可以做遠端的手術。

我希望大家記住我的一個觀點:智慧手機之後,下一個最重要的市場來自于智慧汽車。

教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全世界都是最重要的。

現在矽谷有兩個觀點:基因是軟體,教育是軟體,凡是軟體就有編輯和刪除,這是從去年開始的最新觀點。一旦認為教育是個軟體,基因是個軟體,實際上這個產業本身就重新定義了。

最關鍵的是AI-Forced,人工智慧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玩家。

Google無人車、Google雲計算平臺,人工智慧是繼Google和Android之後的下一個產品。兩百多個AI團隊,三千多個項目在深入學習。

貝索斯認為應該把每天都當成第一天,關鍵是敏捷和前瞻性思維。眼下我們處在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當中,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

巴菲特在這個領域投了130億美元,IBM沃森在與德克薩斯的安德魯癌症中心合作,所以前景還有待考證。

微軟是AI For Everyone,微軟和英國都是曾經輝煌卻沒有衰落的特例。

4.未來的可能

未來,“人”可能被重新定義:

自然人、機器人、生物機器人、機器人編輯、增強智慧、基因編輯,可能也會產生很多創業專案,都是非常棒的技術。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未來是AI和人的綜合體,還有半機械人。

人工智慧是賦能下一個時代的基礎設施,未來“人”是被重新定義的,商業也是被重新定義的。最終是從智慧開始,智慧手機到智慧汽車,智慧商業到智慧製造。

非常感謝騰訊青騰大學的邀請,讓我分享對未來的一些看法和見解。

所有的科學家都是講某一個領域的垂直技術,我是把這些垂直技術連接在一起,然後給出我的一些觀察和思考,還給出一些結論。很多結論有可能是錯的,但我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英國開啟工業革命兩百三十年,到今天都沒有衰落,未來也是一樣,他們是過去的霸主,而雅虎這樣的公司已經消失了。

未來,要靠作業系統才成為霸主。

蘋果、Google是Android和IOS這兩個系統;騰訊是一個連接系統;GE公司在做一款工業作業系統;智慧汽車英偉達在做作業系統相關晶片。

未來,哪一家智慧汽車將成為巨頭還不知道,機器人也是一樣。

現在,物聯網方面,阿裡、華為、西門子全部推出整個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3.全球7個科技創新高地

三藩市矽谷是全球創新大本營

波士頓是生物科技未來之城

德國是工業4.0策源地

以色列是世界創新工廠

日本是機器人和新材料的皇冠明珠

英國是AI和3D列印應用大國

印度是創新的聖杯

樸素式創新很厲害,就是用最少的錢來做開發。

以後大家去印度,要看他們的樸素式創新,對中國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中國的優勢是快,速度特別快,而且錢特別多。這些錢都變成投資的錢,所以也在進入良性的迴圈。

4.全球科技創新佈局

(1)美國的顛覆性技術領域

MIT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術裡面有三分之一和人工智慧機器人有關,核心都是基於人工智慧的。

(2)德國高科技戰略

德國的核心是工業4.0。按照我們的想法,德國是相對比較淡定的國家,和日本一樣不會有新的概念產生,但德國這輛戰車出口從1.0、2.0、3.0到4.0,真的是石破天驚。

(3)日本未來10個最重要的技術方向

日本是一定一個不能忽略的科技國家。任正非說日本在材料方面進步非常快,此外,日本的精益製造和極致服務都十分出色。

日本亞馬遜和7-Eleven的效率很高,不需要高科技,一點技術變成基礎設施,就能夠實現最廣泛的應用。

日本未來10個最重要的技術方向

(4)英國未來經濟增長七大動力

英國也是一個被忽略的國家,但是3D列印、材料、智慧基礎設施產業十分突出。所以,我建議大家去英國看一看,特別是劍橋和牛津。為什麼英國很厲害?因為劍橋和牛津是哈佛和MIT的老師和鼻祖,哈佛和MIT是參照英國開始的。

很多人把日本和英國這兩個國家忽略了,認為以色列很厲害,但是以色列太小了。

各位,我去過以色列,以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很窄的配套市場,就好像我們買房子裝修一樣,他們是做配件的。

兩年前我從以色列坐飛機經過土耳其轉機,飛機晚點了,我們2個上海國有基金企業的,1個深圳做基金的,還有北京做基金的,一共7個人在土耳其機場聊天打牌,全部都是做基金的。當時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說中國未來一定會把以色列初創企業的估值炒得一塌糊塗。

最近以色列企業報價都是三千萬到五千萬美元,比德國企業還高。

(5)中國有七大顛覆性創新領域

先進電腦技術和人工智慧、納米科學和材料科學、基因和建築醫療、人員開發和儲存、網路與資料、智慧汽車和智慧交通、綠色製造與先進製造。

總結:全球科技創新方向:人工智慧、機器人、生物科技。

美國:機器人、人腦計畫、人工智慧;

德國:工業4.0、雲計算、個性化醫療;

日本:資訊通信、醫療健康、核能;

英國:3D列印、互聯網、再生醫學;

中國:量子資訊、智慧裝備、基因治療。

5.美國與德國的“壯志雄心”和“陽謀”

這個世界,“軟體和硬體在急速融合”,正如GE董事長伊梅爾特所講,“這是一個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

在未來的科技戰場上,中國面對的對手只有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美國人控制了資訊技術,德國人控制了工業技術。騰訊、阿裡巴巴都在應用層面。

中國科技聚焦在市場層面和應用層面:

一種是縱深技術開發。例證:華為

另一種則是在一帶一路國家複製中國奇跡。例證:OPPO

為什麼任正非說我們只有到底層才會贏?“摩爾定律”,到逼近底線的時候,華為前面沒有對手的時候,一定要做底層的研發,否則沒有辦法引領方向。

德國人是“狼子野心”,原來是賣裝備的,後來想賣解決方案,現在想賣“技術標準”,結果很清楚。所以美國人在控制資訊技術,德國人想控制工業技術。

最終結論:美中德三國未來科技之爭,在於“核心技術的底層之爭”。

二、抵達距離未來最近的地方——矽谷

1.山頂之城——矽谷

矽谷(Silicon Valley) ,全球創新大本營。這裡平均每5年會創造一個引領世界的科技潮流,每6年會產生一個超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山頂之城——矽谷

這裡有約伯斯、馬斯克、紮克伯格這樣的矽谷大佬;穀歌、蘋果、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頭;Uber、Airbnb、Dropbox這樣的近百家新晉獨角獸……這裡是世界科技中心,全球創新高地。

這裡是:

科技創新能力的策源之地、優秀的科技人才的薈萃之地、領先的科技產業的聚集之地、最成功的科技企業的生長、棲息之地,巨額財富的產生和運作之地。

2.矽谷科技編年史

3.矽谷科技巨頭市值

從今天的資料看,全世界前7名的公司都是高科技企業,矽谷有3家:蘋果、Google、Facebook;西雅圖有2家:微軟、亞馬遜,深圳有1家:騰訊,杭州有1家:阿裡巴巴,就是3+2+1+1,這就是今天的市值。

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全部位於矽谷和西雅圖。

蘋果:7748 億美元

穀歌:6464 億美元

微軟:5707 億美元

Facebook:4932 億美元

亞馬遜:4875 億美元

曾鳴5月7號去了奧馬哈,寫了一篇文章《世上再無巴菲特》。

因為巴菲特投資的是工業時代的企業,比如投資可口可樂,巴菲特在IBM虧損了一百三十億美元,錯過了蘋果、Google和亞馬遜。他認為亞馬遜可能會達到一萬億美元。

4.矽谷“獨角獸”

全球估值1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美國8家,都來自矽谷和西雅圖。

這些是獨角獸,全球估值一百億以上的。小米的估值在往下掉,UBER的估值也在往下掉。

全球估值1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

美國8家,大多數在矽谷

5.矽谷科技巨頭的下一個十年,他們究竟在做什麼?

蘋果做智慧駕駛,Google做C端的人工智慧,微軟做人工智慧+雲,亞馬遜做AI、雲和下一代物流,Facebook做虛擬實境,英特爾做物聯網,通用電器做工業互聯網,IBM做B端人工智慧,特斯拉做電動汽車,UBER做自動駕駛,Airbnb做共用型社交媒體。

這11家公司當中有6家都是在做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蘋果做自動駕駛、Google做人工智慧駕駛,UBER也在做自動駕駛,特斯拉未來也會做自動駕駛。

手機之後,下一個全世界最重要的賽道就是智慧汽車,沒有其它。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做了兩家AI公司,都是做自動駕駛的。

6.站在矽谷,看未來技術趨勢

2000年到2020年技術的五個階段:

互聯網時代的標誌是人人連接、物聯網是萬物互聯、人工智慧是人機合一、生命科學是基因組學、太空科學是星球殖民。今天我們處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的早期。

7.影響未來的6項核心技術

資訊技術、工業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太空技術、材料技術。

資訊技術的底層是資料,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ARVR都是資訊技術的範疇,核心都是資料驅動的。

8.為什麼基因的編輯技術會成為很重要的技術?

因為DNA像軟體一樣,現在可以編輯和刪除。這是美國生物科學領域最新的認知,他們認為人的DNA相當於軟體,可以編輯、可以刪除。

孫正義說人類平均壽命要達到兩百歲,七八十歲還是小年輕,未來最重要的領域就是生命科學。未來,將會產生擁有完美基因的新物種。

9.在互聯網領域,中國是這個世界的“平行宇宙”

矽谷一直在問一個問題,誰能超過一萬億美元?

過去大家認為是Google,現在認為是亞馬遜,亞馬遜4800億,和阿裡巴巴相比,一個是電商,一個是AWS,。

中美互聯網到這裡就是歷史性階段了,上半年是共用汽車,今天滴滴是350億,UBER是680億,但是最近創始人離職以後掉了200億,現在大概是480億。

到了這個階段,共用汽車出行方面滴滴的市值一定會超過Uber。因為最關鍵的是資料。現在,滴滴打車的流量是Uber的5倍,所以我認為滴滴公司的市值一定會超過Uber,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改變。

過去,我們的公司市值都比矽谷的公司少:穀歌市值是百度的10倍,蘋果市值是華為的2.3倍,亞馬遜的市值是阿裡巴巴的1.6倍;特斯拉是比亞迪的2倍。

從滴滴打車開始,中國開始反超矽谷。共用單車、螞蟻金服將會創造中國有而矽谷沒有的科技巨頭。

先前,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平行宇宙,矽谷有的企業中國也有。現在,我認為中國有的美國不一定有。

未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一定是科技競爭,公司與公司的競爭也會是科技競爭,人和人之間也是一樣。

毫無疑問“認知”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單詞,因為“認知”不是一個普通的漢語單詞,是將人和電腦聯繫在一起。

三、捕捉中國下一個“技術風口”

我和達晨創投的董事長在德國交流過中國的“技術風口”,我個人認為有5個風口,首先是消費升級。

1.消費升級

中國消費結構與發達國家日益相像,到2030年,中國家庭全年在食物上的支出占比將下降18%, 而“可選品”與“次必需品”的支出將顯著增加。未來15年,中國將貢獻全球消費增量的30%。

——2016.6 麥肯錫《重塑全球消費格局的中國力量》

消費升級的邏輯是什麼?

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的時候,國人的需求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消費升級的5個小的風口:文化、體育、遊戲、教育、旅遊,和人均GDP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馬拉松,它是一項非常昂貴的運動,去柏林跑一次馬拉松需要五萬塊錢。而馬拉松只是體育裡面一個很小的分支,為什麼現在有很多體育公司?這個產業是有巨大發展的。

今年7月,我和達晨創投、分眾傳媒等8個投資人在洛杉磯看全世界最大的體育競技公司CAA和體育場館公司AEG,體育產業、遊戲產業和文化產業,很多產業都有很大的關聯。

以前,我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現在看來就是“娛樂”這兩個字,所有產業都是娛樂業。

現在,有一個萬達兒童娛樂有限公司,教育、旅遊、遊戲、體育都是和娛樂連在一起的,就是“體育+娛樂”、“教育+娛樂”。六歲的孩子能學什麼東西?全是娛樂。

前段時間有一個中國VC跟我講,所有的產業都在轉向娛樂。

過去我認為“娛樂”這個詞很空,現在看來不是的,因為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以後,人的精神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

所以我認為“網易嚴選”是最成功的電商,雖然是仿製無印良品,但是可以看到智慧製造、大健康、環保產業、高科技和消費升級。

2.智慧製造;

3.環保產業;

4.高科技。

四、人工智慧—賦能下一個世界的基礎設施

人工智慧會是下一個20年顛覆人類社會的技術,它的力量將堪比電與互聯網。

——未來學家 凱文 · 凱利

1.人工智慧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人工智慧是由演算法和資料組成的;從狹義上講,人工智慧實際上就是一個超算中心,它的載體則是“機器人”。最可怕的是獨立意志模式。

人工智慧是對人類“認知框架”的更迭,演算法則連通了人、事物、業務和資訊;在未來,演算法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全球正在進入“演算法經濟時代”。

2.人工智慧的分類

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超級人工智慧。

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院長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超級人工智慧三種工作模式:

①先知模式:能準確回答幾乎所有的問題,包括對人類來說很困難的複雜問題,比如“怎樣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

②精靈模式:能夠執行任何高級指令,比如用分子組合器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出來。

③獨立意志模式:能夠執行開放式的任務,能在世界裡自由活動,可以自己做決定,比如發明一種比汽車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交通模式。

對於AI的發展,紮克伯格是樂觀派,馬斯克和比爾·蓋茨是悲觀派,紮克伯格說馬雲也是樂觀派。

但是,Facebook最近把AI關閉了,紮克伯格認為我們是被控制的。當時AI自己舉例子,認為下面的程式都是錯誤的,自己可以做出一個更聰明更符合邏輯的程式出來。

這是最初級的AI,只有給予它獨立的思考空間,自己可以做決定,就會做出比人更強的東西。

這對Google的影響非常巨大。

3.人工智慧的技術基礎及研究趨勢

第一代是改善,第二代是反覆運算。

人工智慧的定義是機器每天晚上都在改善。

AI在電腦裡面,晚上我們睡覺的時候它自己在不停地反覆運算,可以發現最好的程式,可以做出最符合邏輯的決定,恰恰是我們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很難做出的。

人工智慧的計算基礎、資料演算法,這些都是概念性的東西。

人工智慧的垂直應用,個人定義為“穿透性技術”,穿透所有行業,但和互聯網一樣,本身不會產生千億美元的公司。

今天騰訊四千億美元的市值,你說是互聯網公司嗎?不是,這個是互聯網上的社交媒體。

應用才會產生大公司,可以做技術和垂直應用,比如無人機服務機器人和個性化醫療。現在達芬奇機器人可以做遠端的手術。

我希望大家記住我的一個觀點:智慧手機之後,下一個最重要的市場來自于智慧汽車。

教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全世界都是最重要的。

現在矽谷有兩個觀點:基因是軟體,教育是軟體,凡是軟體就有編輯和刪除,這是從去年開始的最新觀點。一旦認為教育是個軟體,基因是個軟體,實際上這個產業本身就重新定義了。

最關鍵的是AI-Forced,人工智慧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玩家。

Google無人車、Google雲計算平臺,人工智慧是繼Google和Android之後的下一個產品。兩百多個AI團隊,三千多個項目在深入學習。

貝索斯認為應該把每天都當成第一天,關鍵是敏捷和前瞻性思維。眼下我們處在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當中,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

巴菲特在這個領域投了130億美元,IBM沃森在與德克薩斯的安德魯癌症中心合作,所以前景還有待考證。

微軟是AI For Everyone,微軟和英國都是曾經輝煌卻沒有衰落的特例。

4.未來的可能

未來,“人”可能被重新定義:

自然人、機器人、生物機器人、機器人編輯、增強智慧、基因編輯,可能也會產生很多創業專案,都是非常棒的技術。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未來是AI和人的綜合體,還有半機械人。

人工智慧是賦能下一個時代的基礎設施,未來“人”是被重新定義的,商業也是被重新定義的。最終是從智慧開始,智慧手機到智慧汽車,智慧商業到智慧製造。

非常感謝騰訊青騰大學的邀請,讓我分享對未來的一些看法和見解。

所有的科學家都是講某一個領域的垂直技術,我是把這些垂直技術連接在一起,然後給出我的一些觀察和思考,還給出一些結論。很多結論有可能是錯的,但我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