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D列印與汽車行業技術發展報告》新書發佈會邀請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3D Science Valley (3D科學谷)聯合編著的《3D列印與汽車行業技術發展報告》2017版新書發佈會將於2017年10月25日13:30-14:00在上海嘉定汽車會展中心2017中國汽車工程年會暨展覽會展覽區新聞採訪中心舉辦,

發佈會特別邀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先生,3D Science Valley (3D科學谷)創始人兼CEO 王曉燕女士,以及3D列印和汽車行業的專家、新聞媒體與會共同見證新書發佈。

在此3D Science Valley (3D科學穀)特別邀請業界專家前往參加此次發佈會。

此外,2017中國汽車工程年會暨展覽會將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盛會!歡迎參加!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定於2017年10月24-26日在上海舉辦第十九屆亞太汽車工程年會(APAC 19),同時與中國汽車產業內最受認可的技術交流和展示平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2017 SAECCE)合併舉辦。這將是繼FISITA 2012國際年會之後,又一汽車技術領域的國際盛會在華舉辦。

APAC(亞太汽車工程年會)是FISITA(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亞太成員國發起組織的國際汽車學術會議,奇數年由泛亞太地區各國SAE組織輪流舉辦。APAC經過18屆的發展,在FISITA的支持下,在各國SAE組織的參與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汽車學術年會。

自2009年以來,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多年始終蟬聯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在這裡,以智慧化、資訊化、低碳化為特點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外部影響,與中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內在需求合二為一,技術創新空前活躍,技術知識的分享與合作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其活躍程度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圍繞“未來汽車與交通變革”這一會議主題,APAC 19 將奉獻包括全體大會、技術分會、專題分會、技術展覽、企業參觀、試乘試駕在內的豐富會議活動。

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汽車技術前沿的行業盛會,更多資訊請訪問:www.apac19.com.cn

《3D列印與汽車行業技術發展報告》以翔實的資料和案例介紹了3D列印在造型評審、概念車、原型與設計驗證、車身製造、零部件創新、模具與鑄造、工裝以及後市場備品備件等方面如何發揮作用。縱觀全書,新穎的研究視角、豐富的資料資訊將有助於廣大讀者不斷深化對中國汽車行業3D列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認識和瞭解,

並對相關行業的管理部門、決策部門和戰略研究機構等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本書目錄:

3D列印與汽車行業技術發展報告

序言

第一章 汽車製造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1.1我國汽車產業現狀及市場規模

1.2世界汽車發展趨勢

1.3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1.4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製造技術路線圖

第二章 各國政府對3D列印的支持政策及企業調查

2.1 引入3D列印需要考慮的因素

2.2中國出臺的3D列印支持政策

2.3 美國對3D列印的支持

2.4 歐洲對3D列印的支援

2.5國內汽車製造企業3D列印調查

第三章 3D列印在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3.1 3D列印開始邁入萬億級製造業市場

3.2 理解3D列印的價值

3.3 走向生產的3D列印技術

3.3.1 寶馬車間裡的3D列印

3.3.2 福特生產車間裡的3D快速原型製作

3.3.3 奧迪智慧工廠中的金屬3D列印

3.3.4 戴姆勒-迎接3D列印新時代

3.4 3D列印技術與生產線的結合

3.4.1 3D列印與機加工結合成就複雜零件

3.4.2 3D列印與模具製造機加工技術的結合

3.4.3 3D列印柔性生產線

第四章 汽車行業3D列印應用案例

4.1 造型評審

4.2 概念車

4.3原型與設計驗證

4.4 顛覆性的車身製造技術

4.5 3D列印與汽車零部件創新

4.5.1柴油發動機

4.5.2 高效能熱交換器

4.5.3輕量化汽車座椅

4.5.4汽車內飾

4.6 模具

4.6.1 提升隨形冷卻模具的價值

4.6.2 熱衝壓模具隨形冷卻通道製造

4.7 鑄造

4.7.1 模擬優化與3D列印技術激發鑄造活力

4.7.2 3D列印砂模助力發動機鑄件的快速鑄造

4.7.33D列印熔模在汽車發動機鑄造中的應用

4.8 工裝

4.9 汽車後市場

第五章 3D列印對汽車設計和製造思維的影響

5.1 研發加速器

5.1.1 渦輪增壓器零件試製

5.1.2 汽車零部件的快速試製

5.2 3D列印與汽車輕量化

5.2.1快速發展的碳纖維3D列印

5.2.2輕量化結構與3D列印

5.3 3D列印與新能源汽車

5.4 3D列印與智慧汽車

5.5 3D列印帶來的顛覆性汽車設計思路

5.6 3D列印與賽車零部件製造

第六章 中國汽車製造業3D列印專利分析

6.1 專利技術的應用方向

6.2 具有代表性的專利技術

6.2.1鑄造

6.2.2 模具

6.2.3 汽車零部件

第七章 用於汽車製造領域的3D列印材料

7.1 3D列印材料市場

7.2 塑膠3D列印材料

7.2.1 尼龍材料

7.2.2光敏樹脂材料

7.2.3 ABS 和PLA 絲材

7.2.4 碳纖維材料

7.2.5可替代金屬的PEEK

7.2.6TPU材料

7.3 金屬3D列印粉末

7.3.1 粉末市場

7.3.2粉末熱潮

7.3.3材料解決方案

第八章 3D列印的核心競爭力:設計與軟體

8.1 為增材製造而設計

8.2 軟體

8.2.1模擬軟體

8.2.2拓撲優化軟體

8.2.3晶格建模軟體

8.2.4 超材料設計軟體

8.2.5多材料設計軟體

第九章 成功列印金屬零件的要素

9.1 後處理技術

9.2 品質控制技術

9.3 增材製造的國際標準

9.4 關於3D列印的安全生產

第十章 創新的商業模式

10.1 寶馬投資3D列印

10.2 米其林發力輪胎模具製造

10.3 亞創列印超級跑車

10.4標緻雪鐵龍的3D列印戰略

第十一章 各具特色的3D列印服務

11.1 全:一站式3D列印服務能力

11.2 大: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工廠

11.3 精:從材料到成品的精益生產

11.4高:輕量化零件的3D列印

11.5智:3D列印服務商的運營思路

第十二章 走向產業化的3D列印

12.1 GE推進增材製造的四大宣言

12.2空客推進3D列印結構件的規模化生產

12.3 3D列印技術在飛機發動機領域的應用

12.4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狀況及進展

12.5西門子推進3D列印與工業生產的融合

12.6惠普強化3D列印技術與注塑工藝競爭

第十三章 飛速發展的3D列印技術

13.1 設備:跳躍式的創新技術

13.2材料:用於批次鑒定材料的機器視覺

13.3應用:需求引領行業發展

附錄1 技術名詞注釋

附錄2 主要3D列印設備廠商名錄(排名不分先後)

附錄3 一張圖瞭解金屬3D列印

附錄4 跨界到3D列印領域的機床製造商

附錄5 參考資料

附錄6:圖表

下載科學穀系列白皮書,請加入3D科學穀3D產業鏈QQ群:529965687

查找往期文章,請登陸www.51shape.com,在首頁搜索關鍵字

網站投稿請發送至editor@51shape.com

1.3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1.4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製造技術路線圖

第二章 各國政府對3D列印的支持政策及企業調查

2.1 引入3D列印需要考慮的因素

2.2中國出臺的3D列印支持政策

2.3 美國對3D列印的支持

2.4 歐洲對3D列印的支援

2.5國內汽車製造企業3D列印調查

第三章 3D列印在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3.1 3D列印開始邁入萬億級製造業市場

3.2 理解3D列印的價值

3.3 走向生產的3D列印技術

3.3.1 寶馬車間裡的3D列印

3.3.2 福特生產車間裡的3D快速原型製作

3.3.3 奧迪智慧工廠中的金屬3D列印

3.3.4 戴姆勒-迎接3D列印新時代

3.4 3D列印技術與生產線的結合

3.4.1 3D列印與機加工結合成就複雜零件

3.4.2 3D列印與模具製造機加工技術的結合

3.4.3 3D列印柔性生產線

第四章 汽車行業3D列印應用案例

4.1 造型評審

4.2 概念車

4.3原型與設計驗證

4.4 顛覆性的車身製造技術

4.5 3D列印與汽車零部件創新

4.5.1柴油發動機

4.5.2 高效能熱交換器

4.5.3輕量化汽車座椅

4.5.4汽車內飾

4.6 模具

4.6.1 提升隨形冷卻模具的價值

4.6.2 熱衝壓模具隨形冷卻通道製造

4.7 鑄造

4.7.1 模擬優化與3D列印技術激發鑄造活力

4.7.2 3D列印砂模助力發動機鑄件的快速鑄造

4.7.33D列印熔模在汽車發動機鑄造中的應用

4.8 工裝

4.9 汽車後市場

第五章 3D列印對汽車設計和製造思維的影響

5.1 研發加速器

5.1.1 渦輪增壓器零件試製

5.1.2 汽車零部件的快速試製

5.2 3D列印與汽車輕量化

5.2.1快速發展的碳纖維3D列印

5.2.2輕量化結構與3D列印

5.3 3D列印與新能源汽車

5.4 3D列印與智慧汽車

5.5 3D列印帶來的顛覆性汽車設計思路

5.6 3D列印與賽車零部件製造

第六章 中國汽車製造業3D列印專利分析

6.1 專利技術的應用方向

6.2 具有代表性的專利技術

6.2.1鑄造

6.2.2 模具

6.2.3 汽車零部件

第七章 用於汽車製造領域的3D列印材料

7.1 3D列印材料市場

7.2 塑膠3D列印材料

7.2.1 尼龍材料

7.2.2光敏樹脂材料

7.2.3 ABS 和PLA 絲材

7.2.4 碳纖維材料

7.2.5可替代金屬的PEEK

7.2.6TPU材料

7.3 金屬3D列印粉末

7.3.1 粉末市場

7.3.2粉末熱潮

7.3.3材料解決方案

第八章 3D列印的核心競爭力:設計與軟體

8.1 為增材製造而設計

8.2 軟體

8.2.1模擬軟體

8.2.2拓撲優化軟體

8.2.3晶格建模軟體

8.2.4 超材料設計軟體

8.2.5多材料設計軟體

第九章 成功列印金屬零件的要素

9.1 後處理技術

9.2 品質控制技術

9.3 增材製造的國際標準

9.4 關於3D列印的安全生產

第十章 創新的商業模式

10.1 寶馬投資3D列印

10.2 米其林發力輪胎模具製造

10.3 亞創列印超級跑車

10.4標緻雪鐵龍的3D列印戰略

第十一章 各具特色的3D列印服務

11.1 全:一站式3D列印服務能力

11.2 大: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工廠

11.3 精:從材料到成品的精益生產

11.4高:輕量化零件的3D列印

11.5智:3D列印服務商的運營思路

第十二章 走向產業化的3D列印

12.1 GE推進增材製造的四大宣言

12.2空客推進3D列印結構件的規模化生產

12.3 3D列印技術在飛機發動機領域的應用

12.4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狀況及進展

12.5西門子推進3D列印與工業生產的融合

12.6惠普強化3D列印技術與注塑工藝競爭

第十三章 飛速發展的3D列印技術

13.1 設備:跳躍式的創新技術

13.2材料:用於批次鑒定材料的機器視覺

13.3應用:需求引領行業發展

附錄1 技術名詞注釋

附錄2 主要3D列印設備廠商名錄(排名不分先後)

附錄3 一張圖瞭解金屬3D列印

附錄4 跨界到3D列印領域的機床製造商

附錄5 參考資料

附錄6:圖表

下載科學穀系列白皮書,請加入3D科學穀3D產業鏈QQ群:529965687

查找往期文章,請登陸www.51shape.com,在首頁搜索關鍵字

網站投稿請發送至editor@51sh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