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探訪了日本LGBT酒吧聚集地,這裡有一個你不知道的新宿二丁目|CBNweekly未來預想圖

別誤解了多元化。

也別用文藝,遮住了全部的眼簾。

膽固醇

同性戀者聚集區,荷爾蒙四溢的獵豔勝地,酒精飽和的午夜天堂——提到“新宿二丁目”這個詞,人們常常露出意味深長的一笑。

位於住宅區一丁目和商業區三丁目之間,位於日本東京的新宿二丁目被新宿大道分成了南北兩區,人們口中常說的“新宿二丁目”其實僅指同性酒吧集中的北側。對這裡的常住民而言,出了北側區域就算是“出了二丁目”,涇渭分明。

在二丁目,420 餘家酒吧沿著約 240 米長的中心主幹道“仲街”錯落分佈。臨街店面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隱藏在沿街的樓房內部。

位於新千鳥街的“膽固醇”,是這片區域最出名的酒吧之一。相隔 10 余米,它接連開出兩家店面,老店不到 10 平方米,只能容納三四個人。四年前增設的二號店也不過 20 平方米,J 型吧台周邊最多能坐十個人。

2013 年,老闆拓也在日本深夜綜藝“德井義實的拉鍊拉下來”的“矛盾大對決”單元中登場,

同年在臺灣綜藝《康熙來了》露面,從此成了那個在閒談中“心照不宣”的著名“拓也哥”。

幾乎每晚七點半到淩晨一點,拓也通常在一號店厚厚的防盜門後招待明星及名人。而更為寬敞的二號店由員工 Chimama 負責,接待普通客人。

△ 夜幕下的新宿二丁目街頭(上)和 2013 年開始營業的“膽固醇”二號店(下)。

“能和拓也哥合影”也成了膽固醇招攬客人的噱頭之一。攝影 | 夏穎翀

“20 年前離家後,我開始幹起了這一行。” Chimama 前後忙碌,有一搭沒一搭地用著“オネエ言葉”(即有意地使用女性常用詞彙和語氣的說話方式)搭著話,“討厭!可不要猜我的年齡喲。”他用雙手捂住嘴,語氣裡滿是調笑。

在他“出道”的上世紀末,二丁目仍帶有濃厚的地下邊緣色彩。不像現今“膽固醇”,

幾近觀光景點,來店客人有在週末專門從地方上東京的來訪者,更有如今佔據客流 4 成的,來自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的客人。他們基本都為看一眼“拓也哥”。

為了提高翻台率,“膽固醇”採用了在服務業中顯得有些局促與不耐煩的“一小時翻桌制”。入場費加第一杯飲品為 2000 日元(約合 120 元人民幣),在此類消費均價 800 至 1200 日元的二丁目,“膽固醇”開出了更高的價錢。

二丁目

今年是“膽固醇”在新宿二丁目經營的第 11 個年頭。

隨著 2008 年新地鐵線“副都心線”的開通,新宿三丁目站周圍地價走高,每月都有店鋪倒閉。在這樣的狀況下,“膽固醇”實在是算得上長壽了。

而“膽固醇”其實也只是二丁目悠久歷史的一小片波紋。日本學者伏見憲明曾在《同性戀的“經驗”》中提出,二丁目同性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1951 年同性戀酒吧“易蔔生”(イプセン)的開業。當時報刊上的相關報導,為酒吧“易蔔生”帶來了大量客人,漸漸地,新宿車站附近越來越多類似的酒吧開始湧現。

1950 年代,新宿站作為東京副都心圈的交通樞紐快速發展,新宿附近出現了更多女性、兒童的身影。在“提供清潔穩重、無性化的娛樂”的制度背景下,百貨店增多,同性戀酒吧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新宿車站附近同性酒吧逐步衰落。

1956 年,日本國會通過《賣春防止法》,1958 年正式開始實施,也終結著江戶時代以來的著名紅燈區新宿二丁目的性買賣活動。

△ 位於二丁目南側的千鳥街曾是 1960 年代初期 gay bar 聚集地之一。而在 1960 年代中後期,新宿區道路規劃使得這片區域的酒吧紛紛向二丁目北側遷移。圖片來源 | 每日新聞社

當時的二丁目,“簡直就是個空殼,或者說是沒有人的‘鬼城’。可對於當時在地下悄悄活動的同性戀酒吧來說,卻是個剛剛好的地方。”見證了二丁目變遷的酒吧“New Sazae”店主紫苑告訴“未來預想圖”。New Sazae 算是二丁目的 gay bar 名店,1966 年開業迄今,被稱作“二丁目的有形文化財產”。

人少,地價便宜,同性戀酒吧逐漸往此處聚集,地下色彩濃厚的新宿二丁目男同性戀酒吧區的特徵逐漸成形。

振興會

日本泡沫經濟年代也將新宿二丁目拱入全盛期,主幹道上每夜來來往往都是人。“門口每夜幾乎都大排長龍。”紫苑回憶說。然而,1989 年開業的“碧珊瑚”店主茂回憶,在泡沫破滅之後的二丁目,無法忍受生活水準落差而自殺的“媽媽桑”不在少數。

經歷 1990 年代的起落,在千禧年之際,當時“東京同志遊行”的主辦者砂川秀樹提了個有趣的想法,他得到了在新宿二丁目擁有包括酒吧和商店等眾多資產的元老級人物川口昭美的支持,他們聯合二丁目部分商鋪經營者,舉辦了第一次“東京彩虹祭”。

比起盛行“同志驕傲遊行”的歐美,在日本,性別議題遠沒有得到充分討論,因此,與其說是那種傳統意義上性質主張性別權力、較為嚴肅的驕傲遊行,以二丁目為中心的“東京彩虹祭”,更類似於一場彰顯文化的“狂歡節”。

△ “東京彩虹祭”的最後一定少不了放飛彩紅氣球這一環節。紅、橙、黃、綠、藍、紫分別代表生命、治癒、陽光、自然、藝術、寧靜和精神——真愛超越一切。圖片來源 | 新宿二丁目振興會

在“東京彩虹祭”上,人們就像逛一個常規的夏季祭典,可以買買小吃,甚至喝點酒,觀賞異裝皇后的演出。觥籌交錯,人聲鼎沸,“彩虹祭”時的二丁目宛如一個大客廳。

“彩虹祭的舉辦的目的,在於促進這條街的活性化,獲得附近住民的理解,以及加深加盟各店的友好關係。因為期待這個活動的人很多,所以我們決定每年都舉辦。”現任“新宿二丁目振興會”第三代會長 Toshi 對“未來預想圖”說。

考慮到活動的資金來源和手續問題,“彩虹祭”的初代主辦者們成立了以“促進地區活性化”為會則的“新宿二丁目振興會”,並正式在新宿區商工課登記。新宿區也開始負責活動的部分資金。

目前,振興會吸納了 130 多間店鋪加盟。年會費 6000 日元,用於製作每年發行三次的“二丁目瓦板”等紙媒宣傳品放置在各會員店,上面載有各店鋪的詳細資訊,以吸引客流。截至 2017 年,二丁目已經在夏天辦了 18 次“彩虹祭”,也在冬天也嘗試了 4 次。

生意

在二丁目一個不起眼的小樓的二層,駐紮著 2017 年迎來開業 20 周年的男同性戀專門(men-only)酒吧“Base”。店面跟“膽固醇”二號店差不多大,但更安靜,它的主要客層,是 40 歲上下的男同性戀人群。

“Base”的店主,正是新宿二丁目振興會第三代會長Toshi 。他對“未來預想圖”說,“其實振興會也好彩虹祭也罷,說到底還是為了做好生意。”在他看來,也許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真正關心 LGBT 議題的二丁目酒吧經營者是極少數。

參與振興會的會員們最重視的,還是如何通過加強各店間的聯絡,帶來客源分享這類實際利益。

近五年來,早先大多數為男同性戀酒吧的二丁目迎來了新的成員,以“百合小道”為代表的女同性戀酒吧增加了 30 多家。

同時,男同性戀交友方式的變化,也改變了那些推開二丁目酒吧大門客人們的樣貌。“網路慢慢發達起來,gay 們開始線上交友。不像以前,想要找到 partner 就得到二丁目。” 拓也對“未來預想圖”說,“尤其是這四五年,來二丁目的 gay 變少、觀光客變多了。這也許是這條街最大的變化。”

“很多酒吧都變成觀光酒吧了,純做買賣。”New Sazae 店主紫苑感歎不已。

New Sazae,這家曾經招待過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和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默丘裡的酒吧,靈魂裡仍然流淌著迪斯可音樂,舞池裡閃耀著炫目的光球,人來人往時光流逝,店內卻定格在了泡沫經濟的繁榮光景。除了 2016 年在客人的勸說下給自己放了一個星期假、去法國旅行,自從 New Sazae 開業以來,紫苑從未休息過一天。

△ Toshi(上)和紫苑(下)都是二丁目的老人了。紫苑的記憶裡,三島由紀夫總喜歡握著酒杯默默地看著人群跳舞,而弗雷迪·默丘裡幾乎每次到日本開演唱會,都會來 New Sazae 坐坐。在這片區域,經營了 30 年以上的老店至少有 30 家, 20 年以上的店鋪則在 300 家左右。攝影 | 夏穎翀

他店裡的客人也有了些變化。如果是工作日,店裡幾乎都是常客,其中不乏光顧 41 年的老相熟。他甚至熟知老客人喜歡聽哪些曲子。但一到週末,遊客們就會湧進門來。

“我不用智慧手機,也不太關心網上怎麼介紹我的酒吧。”和一些老派人士一樣,紫苑現在仍然在使用翻蓋手機。他表示,自己固然歡迎遊客,但不會為遊客改變自己的風格。

外來者們

在二丁目客源占比越來越高的遊客中,不少人其實並非“性少數”,也不瞭解二丁目的“規矩”——諸如酒吧是面向女性還是男性,是面向所有性向、還是限定性向、或是有特定性癖好,又或是收費方式等。因此,雖然酒吧數量眾多,若沒有知情人陪伴,很多人可能很難踏入。

那些進不去酒吧的人,常常去便利店買些酒水,站在二丁目街邊或跑去不遠的新宿公園喝酒喧鬧。周圍居民無法忍受不斷增多的深夜噪音和清晨成堆的垃圾,又跑去跟新宿區政府抗議。

人們只能坐下來談談。新宿區政府、居民代表、二丁目振興會、二丁目町會四方舉辦過 2 次談話會。Toshi 回憶,自己花了太多口舌去解釋那些噪音和垃圾的來源——它們主要來自年輕遊客,和既存的酒吧以及同性戀群體沒有必然聯繫,但是,“居民們很難分清這之間的關係”。最後的解決方案,是在“重災區”新宿公園安裝柵欄,並在晚上徹底封鎖、以防人群聚集。

越來越多遊客的到訪,和最近十幾年來電視節目中女裝藝人(生理性別為男性)的大量登場可能有一些關係。“人們看慣了電視上的女裝藝人,覺得有趣,開始有所關心。但這並不代表 LGBT 群體已在根本上被接受,或人們觀念已經轉變。” Toshi 說。

但二丁目的名氣還是越來越大。結伴或獨身而來的女性客人的身影比往年多了不少。“二丁目的酒吧在整個東京來看,相對而言消費較低。而且在 gay 面前,女性非常安全,無論是感情還是工作,都可以暢所欲言。”Chimama 對“未來預想圖”說。

這些“外來者”讓那些原先活躍在二丁目的“性少數”人群越來越感到“有負擔”。“很多 gay 都往新橋、上野、淺草、澀穀轉移了。”在振興會會長 Toshi 看來,很多 gay 一是擔心在二丁目遇見熟人,二是女性和遊客的存在,讓他們仍然無法擺脫“白天拼命偽裝著的自己”的狀態,無法得到真正的放鬆。

Toshi 仍然想像著二丁目的未來——“也許會成為一個能容納所有可能的存在狀態的地方。你需要的都能在這裡找到,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在這裡體驗到快樂。”

拓也

7 月 28 日,一個普通的夏日,週五晚 9 點左右,“膽固醇” 2 號店陸陸續續開始迎接從四面八方到此找樂子的人。Chimama 朝著入店的四名中國遊客熟練地露出微笑。

“拓也哥呢?”

Chimama 忙碌的身影旁,是好幾張印有拓也哥大頭照、色彩誇張的小型海報。他也習慣了這些參觀型的客人,“可能還要稍等一會兒。”

幾輪問答過後,看著菜單上標價 1.5 萬至 4.5 萬日元、“叫整瓶香檳即可讓拓也媽媽桑接待”的服務,一個女客人沒有耐心再等下去,慫恿著同伴點單。但他們最終輸給了猶豫。拓也哥最終也沒有出現在無人點整瓶香檳的2號店。

文:夏穎翀 | 視覺設計:王方宏 | 編輯:趙慧

Editor's Note:

這篇文章我們修改了有一段時間。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想坐在電腦前研究出一篇文章,那麼它可能只是你“想像的樣子”。如果你去現場看一看,那麼它會有些不同。如果你終於開始與人交談,好吧,它可能會離真實情況更近一點(當然,也有接近偏見的風險)。

這篇文章也是如此,一開始,它只是新宿二丁目的發展史,然後有了對酒吧們的採訪,出現了遊客,然後又有了新宿二丁目振興會、居民們的身影。如果你身在日本,看到街邊人們的自由表態或是電視節目上女裝藝人的不斷出現,可能會覺得,哦,人們不會以異樣眼光去看他們,這可真是個多元化的地方。我與作者的爭論也在於此——真的多元化了嗎?什麼叫多元化?

雖然二丁目裡的 gay bar 占多數,到底是誰在光顧?酒吧裡的媽媽桑經歷過繁華年代,如今他們又有什麼煩惱?性少數人群為什麼會去那裡?遊客為什麼會去?居民們怎麼想?街區有了什麼變化?這個出現在歌裡、看起來是噱頭的街區,其實反映出太多社會學層面的變化。

不知有多少讀者覺得自己瞭解 LGBT 這個話題,LA Pride(洛杉磯彩虹節)增加了這個話題的知名度,人們會覺得性少數群體有了更多發言權,漸漸地,“我尊重你的選擇”就成了一種帶有獵奇感的政治正確,“表態站隊”會很容易成為保護自己不受輿論傷害的分水嶺。

但這並不能掩蓋大多數人仍然不瞭解 LGBT 群體生活狀態的現實。正因如此,才會有那麼多遊客湧入新宿二丁目,去滿足他們自己對這個群體生活的想像。這種獵奇的眼神,也讓二丁目早先的客人們慢慢離開了這裡。人們太心照不宣了:如果還沒有做好出櫃的準備,他絕對不想在這裡遇見熟人。他是來聊天吐槽喝杯酒放鬆的,不是來被人參觀的。

有些人可能會表示,自己喜歡並欣賞出櫃藝人的勇氣。但不是所有的性少數人群都有勇氣與資源發出聲音,社會對 LGBT 議題的包容度也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想像的,朋友圈、Facebook 的 Timeline 裡表現的那種程度。SNS 頭像裡罩上彩虹條的人,可能轉身就會跑去二丁目去體驗一下 gay bar 的氣氛。這其實蠻詭異——如果你真的理解並且接受一件事,它就會像空氣一樣自然,你不會跑去隔壁王二常去的一個地方“體驗氣氛”對不?只有他推薦了,或者那裡有什麼你覺得特別的地方,你才會願意奉獻你的時間。

但我們也沒有任何批判誰的意思。也正因為有了那些願意去理解 LGBT 話題的人(頭像彩虹條也許正是第一步),少數者的權利才更有可能慢慢得到重視與保障。在這個意義上,獵奇也不是壞事,甚至可以說是理解前的社會學成本。但千萬不要把這些理解為多元化——那還差得遠。

漸漸地,新宿車站附近越來越多類似的酒吧開始湧現。

1950 年代,新宿站作為東京副都心圈的交通樞紐快速發展,新宿附近出現了更多女性、兒童的身影。在“提供清潔穩重、無性化的娛樂”的制度背景下,百貨店增多,同性戀酒吧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新宿車站附近同性酒吧逐步衰落。

1956 年,日本國會通過《賣春防止法》,1958 年正式開始實施,也終結著江戶時代以來的著名紅燈區新宿二丁目的性買賣活動。

△ 位於二丁目南側的千鳥街曾是 1960 年代初期 gay bar 聚集地之一。而在 1960 年代中後期,新宿區道路規劃使得這片區域的酒吧紛紛向二丁目北側遷移。圖片來源 | 每日新聞社

當時的二丁目,“簡直就是個空殼,或者說是沒有人的‘鬼城’。可對於當時在地下悄悄活動的同性戀酒吧來說,卻是個剛剛好的地方。”見證了二丁目變遷的酒吧“New Sazae”店主紫苑告訴“未來預想圖”。New Sazae 算是二丁目的 gay bar 名店,1966 年開業迄今,被稱作“二丁目的有形文化財產”。

人少,地價便宜,同性戀酒吧逐漸往此處聚集,地下色彩濃厚的新宿二丁目男同性戀酒吧區的特徵逐漸成形。

振興會

日本泡沫經濟年代也將新宿二丁目拱入全盛期,主幹道上每夜來來往往都是人。“門口每夜幾乎都大排長龍。”紫苑回憶說。然而,1989 年開業的“碧珊瑚”店主茂回憶,在泡沫破滅之後的二丁目,無法忍受生活水準落差而自殺的“媽媽桑”不在少數。

經歷 1990 年代的起落,在千禧年之際,當時“東京同志遊行”的主辦者砂川秀樹提了個有趣的想法,他得到了在新宿二丁目擁有包括酒吧和商店等眾多資產的元老級人物川口昭美的支持,他們聯合二丁目部分商鋪經營者,舉辦了第一次“東京彩虹祭”。

比起盛行“同志驕傲遊行”的歐美,在日本,性別議題遠沒有得到充分討論,因此,與其說是那種傳統意義上性質主張性別權力、較為嚴肅的驕傲遊行,以二丁目為中心的“東京彩虹祭”,更類似於一場彰顯文化的“狂歡節”。

△ “東京彩虹祭”的最後一定少不了放飛彩紅氣球這一環節。紅、橙、黃、綠、藍、紫分別代表生命、治癒、陽光、自然、藝術、寧靜和精神——真愛超越一切。圖片來源 | 新宿二丁目振興會

在“東京彩虹祭”上,人們就像逛一個常規的夏季祭典,可以買買小吃,甚至喝點酒,觀賞異裝皇后的演出。觥籌交錯,人聲鼎沸,“彩虹祭”時的二丁目宛如一個大客廳。

“彩虹祭的舉辦的目的,在於促進這條街的活性化,獲得附近住民的理解,以及加深加盟各店的友好關係。因為期待這個活動的人很多,所以我們決定每年都舉辦。”現任“新宿二丁目振興會”第三代會長 Toshi 對“未來預想圖”說。

考慮到活動的資金來源和手續問題,“彩虹祭”的初代主辦者們成立了以“促進地區活性化”為會則的“新宿二丁目振興會”,並正式在新宿區商工課登記。新宿區也開始負責活動的部分資金。

目前,振興會吸納了 130 多間店鋪加盟。年會費 6000 日元,用於製作每年發行三次的“二丁目瓦板”等紙媒宣傳品放置在各會員店,上面載有各店鋪的詳細資訊,以吸引客流。截至 2017 年,二丁目已經在夏天辦了 18 次“彩虹祭”,也在冬天也嘗試了 4 次。

生意

在二丁目一個不起眼的小樓的二層,駐紮著 2017 年迎來開業 20 周年的男同性戀專門(men-only)酒吧“Base”。店面跟“膽固醇”二號店差不多大,但更安靜,它的主要客層,是 40 歲上下的男同性戀人群。

“Base”的店主,正是新宿二丁目振興會第三代會長Toshi 。他對“未來預想圖”說,“其實振興會也好彩虹祭也罷,說到底還是為了做好生意。”在他看來,也許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真正關心 LGBT 議題的二丁目酒吧經營者是極少數。

參與振興會的會員們最重視的,還是如何通過加強各店間的聯絡,帶來客源分享這類實際利益。

近五年來,早先大多數為男同性戀酒吧的二丁目迎來了新的成員,以“百合小道”為代表的女同性戀酒吧增加了 30 多家。

同時,男同性戀交友方式的變化,也改變了那些推開二丁目酒吧大門客人們的樣貌。“網路慢慢發達起來,gay 們開始線上交友。不像以前,想要找到 partner 就得到二丁目。” 拓也對“未來預想圖”說,“尤其是這四五年,來二丁目的 gay 變少、觀光客變多了。這也許是這條街最大的變化。”

“很多酒吧都變成觀光酒吧了,純做買賣。”New Sazae 店主紫苑感歎不已。

New Sazae,這家曾經招待過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和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默丘裡的酒吧,靈魂裡仍然流淌著迪斯可音樂,舞池裡閃耀著炫目的光球,人來人往時光流逝,店內卻定格在了泡沫經濟的繁榮光景。除了 2016 年在客人的勸說下給自己放了一個星期假、去法國旅行,自從 New Sazae 開業以來,紫苑從未休息過一天。

△ Toshi(上)和紫苑(下)都是二丁目的老人了。紫苑的記憶裡,三島由紀夫總喜歡握著酒杯默默地看著人群跳舞,而弗雷迪·默丘裡幾乎每次到日本開演唱會,都會來 New Sazae 坐坐。在這片區域,經營了 30 年以上的老店至少有 30 家, 20 年以上的店鋪則在 300 家左右。攝影 | 夏穎翀

他店裡的客人也有了些變化。如果是工作日,店裡幾乎都是常客,其中不乏光顧 41 年的老相熟。他甚至熟知老客人喜歡聽哪些曲子。但一到週末,遊客們就會湧進門來。

“我不用智慧手機,也不太關心網上怎麼介紹我的酒吧。”和一些老派人士一樣,紫苑現在仍然在使用翻蓋手機。他表示,自己固然歡迎遊客,但不會為遊客改變自己的風格。

外來者們

在二丁目客源占比越來越高的遊客中,不少人其實並非“性少數”,也不瞭解二丁目的“規矩”——諸如酒吧是面向女性還是男性,是面向所有性向、還是限定性向、或是有特定性癖好,又或是收費方式等。因此,雖然酒吧數量眾多,若沒有知情人陪伴,很多人可能很難踏入。

那些進不去酒吧的人,常常去便利店買些酒水,站在二丁目街邊或跑去不遠的新宿公園喝酒喧鬧。周圍居民無法忍受不斷增多的深夜噪音和清晨成堆的垃圾,又跑去跟新宿區政府抗議。

人們只能坐下來談談。新宿區政府、居民代表、二丁目振興會、二丁目町會四方舉辦過 2 次談話會。Toshi 回憶,自己花了太多口舌去解釋那些噪音和垃圾的來源——它們主要來自年輕遊客,和既存的酒吧以及同性戀群體沒有必然聯繫,但是,“居民們很難分清這之間的關係”。最後的解決方案,是在“重災區”新宿公園安裝柵欄,並在晚上徹底封鎖、以防人群聚集。

越來越多遊客的到訪,和最近十幾年來電視節目中女裝藝人(生理性別為男性)的大量登場可能有一些關係。“人們看慣了電視上的女裝藝人,覺得有趣,開始有所關心。但這並不代表 LGBT 群體已在根本上被接受,或人們觀念已經轉變。” Toshi 說。

但二丁目的名氣還是越來越大。結伴或獨身而來的女性客人的身影比往年多了不少。“二丁目的酒吧在整個東京來看,相對而言消費較低。而且在 gay 面前,女性非常安全,無論是感情還是工作,都可以暢所欲言。”Chimama 對“未來預想圖”說。

這些“外來者”讓那些原先活躍在二丁目的“性少數”人群越來越感到“有負擔”。“很多 gay 都往新橋、上野、淺草、澀穀轉移了。”在振興會會長 Toshi 看來,很多 gay 一是擔心在二丁目遇見熟人,二是女性和遊客的存在,讓他們仍然無法擺脫“白天拼命偽裝著的自己”的狀態,無法得到真正的放鬆。

Toshi 仍然想像著二丁目的未來——“也許會成為一個能容納所有可能的存在狀態的地方。你需要的都能在這裡找到,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在這裡體驗到快樂。”

拓也

7 月 28 日,一個普通的夏日,週五晚 9 點左右,“膽固醇” 2 號店陸陸續續開始迎接從四面八方到此找樂子的人。Chimama 朝著入店的四名中國遊客熟練地露出微笑。

“拓也哥呢?”

Chimama 忙碌的身影旁,是好幾張印有拓也哥大頭照、色彩誇張的小型海報。他也習慣了這些參觀型的客人,“可能還要稍等一會兒。”

幾輪問答過後,看著菜單上標價 1.5 萬至 4.5 萬日元、“叫整瓶香檳即可讓拓也媽媽桑接待”的服務,一個女客人沒有耐心再等下去,慫恿著同伴點單。但他們最終輸給了猶豫。拓也哥最終也沒有出現在無人點整瓶香檳的2號店。

文:夏穎翀 | 視覺設計:王方宏 | 編輯:趙慧

Editor's Note:

這篇文章我們修改了有一段時間。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想坐在電腦前研究出一篇文章,那麼它可能只是你“想像的樣子”。如果你去現場看一看,那麼它會有些不同。如果你終於開始與人交談,好吧,它可能會離真實情況更近一點(當然,也有接近偏見的風險)。

這篇文章也是如此,一開始,它只是新宿二丁目的發展史,然後有了對酒吧們的採訪,出現了遊客,然後又有了新宿二丁目振興會、居民們的身影。如果你身在日本,看到街邊人們的自由表態或是電視節目上女裝藝人的不斷出現,可能會覺得,哦,人們不會以異樣眼光去看他們,這可真是個多元化的地方。我與作者的爭論也在於此——真的多元化了嗎?什麼叫多元化?

雖然二丁目裡的 gay bar 占多數,到底是誰在光顧?酒吧裡的媽媽桑經歷過繁華年代,如今他們又有什麼煩惱?性少數人群為什麼會去那裡?遊客為什麼會去?居民們怎麼想?街區有了什麼變化?這個出現在歌裡、看起來是噱頭的街區,其實反映出太多社會學層面的變化。

不知有多少讀者覺得自己瞭解 LGBT 這個話題,LA Pride(洛杉磯彩虹節)增加了這個話題的知名度,人們會覺得性少數群體有了更多發言權,漸漸地,“我尊重你的選擇”就成了一種帶有獵奇感的政治正確,“表態站隊”會很容易成為保護自己不受輿論傷害的分水嶺。

但這並不能掩蓋大多數人仍然不瞭解 LGBT 群體生活狀態的現實。正因如此,才會有那麼多遊客湧入新宿二丁目,去滿足他們自己對這個群體生活的想像。這種獵奇的眼神,也讓二丁目早先的客人們慢慢離開了這裡。人們太心照不宣了:如果還沒有做好出櫃的準備,他絕對不想在這裡遇見熟人。他是來聊天吐槽喝杯酒放鬆的,不是來被人參觀的。

有些人可能會表示,自己喜歡並欣賞出櫃藝人的勇氣。但不是所有的性少數人群都有勇氣與資源發出聲音,社會對 LGBT 議題的包容度也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想像的,朋友圈、Facebook 的 Timeline 裡表現的那種程度。SNS 頭像裡罩上彩虹條的人,可能轉身就會跑去二丁目去體驗一下 gay bar 的氣氛。這其實蠻詭異——如果你真的理解並且接受一件事,它就會像空氣一樣自然,你不會跑去隔壁王二常去的一個地方“體驗氣氛”對不?只有他推薦了,或者那裡有什麼你覺得特別的地方,你才會願意奉獻你的時間。

但我們也沒有任何批判誰的意思。也正因為有了那些願意去理解 LGBT 話題的人(頭像彩虹條也許正是第一步),少數者的權利才更有可能慢慢得到重視與保障。在這個意義上,獵奇也不是壞事,甚至可以說是理解前的社會學成本。但千萬不要把這些理解為多元化——那還差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