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賭氣還是來真的?遲遲拿不下Uber,軟銀或改投打車應用Lyft!

編者按:軟銀將投資Uber的消息已經傳了很久了,但一直都得不到官方的證實。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這項投資交易的背後正面臨著軟銀與Uber的主要投資者Benchmark之間的博弈。文章由36氪編譯。

Uber董事會同意向軟銀出售價值70億至100億美元的股票已經過去一周了,從理論上來說,這筆交易應該落地實施了,但至今仍舊沒有任何進展。原因是:軟銀和包括Benchmark在內的Uber主要投資者,仍然無法就交易的結構和價格達成一致。

Benchmark希望,所有出售給軟銀股的投資者都能獲得同樣的價格。

但據參與談判的人士透露,軟銀和參與談判的另一個潛在買家Dragoneer,希望投資者能夠同意提前出售股票,以獲得更高的價格。Benchmark和其他投資者表示,這將會迫使股東在不知道價格的情況下提早賣出。

這一分歧,表明了私人企業和投資者通常是如何制定規格的,也是Uber這筆能夠稱得上科技領域私有股權最複雜交易之一的最新轉折。

這筆交易將允許現有投資者(包括1000多名現任和前任Uber員工)從公司中獲取一些資金,

同時也是對Uber將來到底有多大價值的一個重大考驗。

這會讓軟銀從Uber的競爭對手變成Uber的盟友,從而阻止Uber的投資者開展與其競爭對手更加激烈的競爭。

儘管出現了分歧,但參與討論的人士表示,談判正在恢復勢頭,也非常有可能達成協議。畢竟,當前的情況對於Uber來說並不樂觀。Uber首席執行官Dara Khosrowshahi希望能達成協議,而Benchmark希望公司能進行重大的治理變革。

Khosrowshahi的發言人沒有發表評論。

主要原因是定價過程。

Benchmark 提出了“反向拍賣”的方案,由Uber設定一個價格區間,讓賣家在這個範圍內給出價格。在這個情況下,一旦發現有價格能夠同時滿足占Uber 14%股份的賣家要求,這也就能夠達到董事會批准該交易的門檻,交易就能進行,這個價格將會是最終價格。

軟銀一直爭論稱,這樣的結構對一家私人公司來說是違法的,因為在那裡,

早期投資者沒有內幕資訊。但Benchmark和其他早期投資者認為,他們負有受託責任,要確保交易中的每一位元賣家都能得到同樣的、最好的價格。

以激進的策略和條款而聞名的軟銀,似乎面臨著一場硬仗。

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軟銀的CFO Rajeev Misra最近在與Khosrowshahi的一次會議上對Uber的早期投資者表示,如果最終不能達成協議,軟銀將投資Uber的美國競爭對手Lyft。

Benchmark也想要促成這項交易,相對來說,鎖定收益的機會並不重要。

它正尋求減少 Uber 前任CEO Travis Kalanick 的投票權。Uber 的董事會標識,如果軟銀獲准收購 Uber 14%至17%的股份,將會採取上述措施。

如果雙方能就這部分交易達成協議,軟銀還將以近700億美元的估值投資約10億美元,這是Uber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

這一僵局突顯了Uber政面臨的挑戰:一個私人公司,卻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值和股東數量。這也表明,要達成一項對一些早期員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協議是多麼困難,對於像軟銀這樣的早期投資者來說,他們可以等待IPO以獲得更好的回報。

Benchmark在2011年首次投資Uber,當時它以4900萬美元的估值領投了Uber 1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這家風投公司目前擁有Uber 13%的股權,該公司在8月7日發佈消息稱,Uber的估值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

(本文由36氪編譯組授權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編輯:郝鵬程)

對於像軟銀這樣的早期投資者來說,他們可以等待IPO以獲得更好的回報。

Benchmark在2011年首次投資Uber,當時它以4900萬美元的估值領投了Uber 1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這家風投公司目前擁有Uber 13%的股權,該公司在8月7日發佈消息稱,Uber的估值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

(本文由36氪編譯組授權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