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打開他的陵墓後,真相才告白於天下

可能很多人對明朝的瞭解源於一本很暢銷的書——《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中為大家講述了明朝十七位皇帝的命運和一些故事。說起明朝皇帝,最有爭議的還是那一位,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在其幼年時期就登基了,其在位四十八年,算得上是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萬曆早期在位的十年是很勵精圖治的,明朝的國力也這段時期得到了恢復。但熱衷於朝政的萬曆為何態度轉變,從此不上早朝了呢?根據明朝部分的史料記載,

“萬曆皇帝由於身體狀況不佳,不方便出席各種活動,並受到了大臣的指責和謾駡 ”萬曆也曾也多次向大臣解釋,說明身體情況,的的確確不適合上朝,但是越解釋越洗不清,被當做推脫的理由。

到了後面,越來越嚴重了,萬曆直接說“面目發腫、行步艱難”,

但大臣們堅信是萬曆長期沉迷於酒色,是他咎由自取的造成的。因此萬曆也和大臣們發生過口角的衝突,甚至一些大臣為了出名二故意罵萬曆,時間久了,他也是習慣了,不再回應。

但是事實真的是歷史記載的那樣嗎? 1958年,郭沫若和吳晗開始挖掘定陵,

在他們進入了定陵以後,發現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資訊,就是把萬曆的屍骨復原以後右腿比左腿明顯的短,屍骨右腿表現出一種全曲的痛苦狀態,通過這個可以確定萬曆皇帝應該是有嚴重的腿疾,行走不便,也證實了萬曆經常說的“足心疼痛”。

上早朝的時都是先文武百官到,再等著皇上來,若皇上是一瘸一拐的過來,那便有失體統,皇上的面子都是很大的,萬曆不去上朝也是顧及到自己的面子。

雖然萬曆不上朝,但是並不代表不理朝政,明朝在萬曆期間沒出現過的大動盪,就是很好的證明。“萬曆三大征”在這個時期,這三場戰爭持續時間長、規模大,而且特別困難,最終還是獲得了勝利。有人認為是“內閣制”的原因,導致了皇權不集中,

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是大臣們的。

但不管怎麼說,萬曆皇帝還是功不可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