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8米長畫卷,福清版《清明上河圖》,簡直震撼爆了!

74歲,1.9米x28米。

這幾個數位組合在一起,

是什麼概念?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去看一幅畫,

這幅畫有個美麗的名字

——《大美玉融入畫卷》。

小編告訴你,它將打破福建畫壇的歷史記錄!

楊前華,福清漁溪人,

著名畫家。雖然出生于印尼,但他對家鄉福清充滿眷戀。楊前華說,現在咱們福清是越來越美了,很多人都用不同方式表達著他們對福清的熱愛,他是一名畫家,就用畫筆畫出了他心目中的美麗福清。

從元月16日開始創作

為了儘快完成這幅畫卷,

74歲的楊前華每天堅持作畫8小時。

推動藝術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有無愧於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他這樣說,也這樣做!

儘管麻煩,但是出於對家鄉的熱愛,楊前華樂在其中。靈石山、上逕橋、石竹山、南少林等福清景物經過他的手,逐一呈現在了畫上,

看起來也是活靈活現。

目前,《大美玉融入畫卷》已經完工三分之二,楊前華說,可能要等到8、9月份才能完成,到時候畫卷裝裱完會更壯觀。

記者瞭解到,雖然有商家想花鉅資買走收藏畫卷,但被他拒絕。他認為這幅作品的最佳歸宿是留在福清僑鄉博物館作為永久展示,

讓它成為福清人的驕傲。

“這幅畫不僅描繪了黃檗寺、南少林、石竹山、靈石山等福清山水古跡風光,而且將現代城市新面貌也融入畫卷,完美體現了福清僑鄉發展的全貌。”福清藝術家之家創辦人陳文奇對記者介紹。

這幅美麗的玉融畫卷涵蓋家鄉各個鄉鎮的特色景點,

大家快來找找有沒有你的家鄉?

話不多說,上圖欣賞

局部圖▼▼▼

《大美玉融入畫卷》之上逕橋

上逕橋,又名躡雲橋,位於上逕鎮上逕村,橫跨興化灣西港上游的逕江上端。

福州新港國際集裝箱碼頭

漁溪橋

東張水庫

黃檗山萬福寺

萬福寺位於漁溪鎮西北的黃檗山上。黃檗山古時以盛產黃檗木而得名。

石竹山

石竹山"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素以石奇竹秀而得名,有"雅勝鼓山"之譽,為我省道教名山,1987年被評為首批省級十大風景區之一。

南少林

靈石山

靈石山位於東張鎮,其間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峭特的山勢,形成各種自然勝景,著名的有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

福耀玻璃廠

雖然《大美玉融入畫卷》還沒有全部完成,但是已經吸引不少人前來欣賞。

我第一次看到這麼長的畫卷,很震撼!

嗯,我也覺得,而且把福清畫得很美。

畫的人很用心,畫中每一個細節都很好。

這幅美麗的畫卷出自一位74歲的老人家,楊前華之手。

“福清是我的故鄉,雖然我出生在海外,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一直在我的夢裡。這幅描繪故鄉的畫,也表達我這個海外遊子對故鄉的一片情。”楊前華說。

楊前華

作者簡介

楊前華,號千帆,1943年出生于印尼,後隨父親回到福清漁溪。現為香港職業畫家,香港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會員。在香港乃至東南亞藝術界,楊前華聲名遠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76年,楊前華移居香港。他摹大量中外古今名畫,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無不涉獵,畫藝突飛猛進,奠定了作為職業畫家的藝術生涯。他用筆、用彩、用墨之精髓受到藝術界的高度肯定。他還勤臨顧愷之、吳道子等古代名家墨蹟,研習近現代名家名畫,使人物畫線條更加圓轉流利、山水畫筆法更加嫺熟老辣。由於其畫風深受日本竹內棲鳳和嶺南派的影響,在抽象朦朧中有細緻的具象描繪,作品意境深邃、韻味無窮、雅麗大方,深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並被多國政要及商賈收藏。

看完這幅28米長的《大美玉融入畫卷》,

不知道是否有勾起你對家鄉的記憶?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可以前往清宏路933文創園欣賞畫卷。

黃檗山萬福寺

萬福寺位於漁溪鎮西北的黃檗山上。黃檗山古時以盛產黃檗木而得名。

石竹山

石竹山"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素以石奇竹秀而得名,有"雅勝鼓山"之譽,為我省道教名山,1987年被評為首批省級十大風景區之一。

南少林

靈石山

靈石山位於東張鎮,其間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峭特的山勢,形成各種自然勝景,著名的有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

福耀玻璃廠

雖然《大美玉融入畫卷》還沒有全部完成,但是已經吸引不少人前來欣賞。

我第一次看到這麼長的畫卷,很震撼!

嗯,我也覺得,而且把福清畫得很美。

畫的人很用心,畫中每一個細節都很好。

這幅美麗的畫卷出自一位74歲的老人家,楊前華之手。

“福清是我的故鄉,雖然我出生在海外,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一直在我的夢裡。這幅描繪故鄉的畫,也表達我這個海外遊子對故鄉的一片情。”楊前華說。

楊前華

作者簡介

楊前華,號千帆,1943年出生于印尼,後隨父親回到福清漁溪。現為香港職業畫家,香港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會員。在香港乃至東南亞藝術界,楊前華聲名遠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76年,楊前華移居香港。他摹大量中外古今名畫,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無不涉獵,畫藝突飛猛進,奠定了作為職業畫家的藝術生涯。他用筆、用彩、用墨之精髓受到藝術界的高度肯定。他還勤臨顧愷之、吳道子等古代名家墨蹟,研習近現代名家名畫,使人物畫線條更加圓轉流利、山水畫筆法更加嫺熟老辣。由於其畫風深受日本竹內棲鳳和嶺南派的影響,在抽象朦朧中有細緻的具象描繪,作品意境深邃、韻味無窮、雅麗大方,深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並被多國政要及商賈收藏。

看完這幅28米長的《大美玉融入畫卷》,

不知道是否有勾起你對家鄉的記憶?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可以前往清宏路933文創園欣賞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