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間去哪了:西曆2月為什麼只有28天?

1/

人們過日子,是離不開曆法的。我國在民國之前,一直是按農曆(也稱夏曆、漢曆、陰曆等)來安排生產生活的。

中華民國成立後,紀年才改用西曆(又稱西曆)或民國紀年並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使用西曆,以西元紀年。

西曆的標準名稱為格裡高利曆,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是一種陽曆。陽曆是太陽曆的簡稱,這種曆法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有關,與月相無關。格裡高利曆為西方的曆法,並非中國所創,故又名"西曆"(是相對於中曆而言)。

大家在使用日歷時,肯定會發現這一現象,那就是,西曆2月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一般年份是28天,特殊年份也不過29天,大異於其他30或31天一月的編排規律。地球繞太陽的一周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平均到12個月可以是30天或者31天,完全沒有必要搞出這種28天的特例。

西曆再往前捯,是古羅馬大帝凱撒修訂的儒略曆。這種怪異設計的源頭就在羅馬。

2/

西元前46年,羅馬皇帝愷撒在修改曆法時,規定每年為12個月,一、三、五、七、十、十二月定為大月,每月31天;其他月份定為小月,每月30天。但是照這樣規定,一年就不是365天,因此得找出一個月扣去一天。那個時候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處死,所以人們都希望二月能快點過去。於是,

就把二月扣去了一天。這樣,二月就剩下29天。這樣的設計,還是充滿人情味的。

那麼,2月後來為什麼又被減去一天呢?

原來,愷撒死後,有一個叫奧古斯特的人做了羅馬皇帝。他發現愷撒是7月份生的,7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8月份生的,8月卻是小月。他為了顯示自己和前一位元皇帝有同樣尊嚴,就把8月也定為大月,改為31天。每年不可能憑空多出一天的時間來,為了補上被8月佔用的一天,

只有從其他月份“撬”一天過來。“撬”誰呢?其他月份的大小及天數早已定過,只有2月不在大小月更替之列,反正2月已經被“撬”過一天了,再“撬”一天又何妨?

為了8月多出的這一天,2月又作了回貢獻,這樣,2月只剩下28天了。這減去的一天,是被特權霸佔的。

3/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

2月有時也會有29天,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在西曆紀年中,也有閏年一說。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西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這一天被人加在2月裡,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2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2月為29天。 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古代埃及人及我國春秋時代的曆法家都測算出一年為365天。實際上,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即陽曆的一年)為365天5時48分46秒。這樣,4年時間就要多出23時15分4秒,接近一天(24小時)的時間,於是,曆法家便規定每四年置一個“閏年”,即在這一年的2月增加一天,這一天也稱“閏日”,後來又規定每400年置97個閏年。西元2016年就是個“閏年”,所以,2016年2月是29天。

農曆也閏年,俗稱“閏月”,這個大家非常熟悉了,即一年中多出一個月,為13個月。我國古代曆法中有太陰(月亮)曆,是以月圓的週期為一個月,單數月為大月30天,雙數月為小月29天,一年為354天,這就比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少11天多,3年就少了33天多,於是曆法家規定逢3年置一個“閏月”。為精確起見,又規定在19年中置7個“閏月”年。

看來,再科學的東西,也少不了人的因素。

實際上,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即陽曆的一年)為365天5時48分46秒。這樣,4年時間就要多出23時15分4秒,接近一天(24小時)的時間,於是,曆法家便規定每四年置一個“閏年”,即在這一年的2月增加一天,這一天也稱“閏日”,後來又規定每400年置97個閏年。西元2016年就是個“閏年”,所以,2016年2月是29天。

農曆也閏年,俗稱“閏月”,這個大家非常熟悉了,即一年中多出一個月,為13個月。我國古代曆法中有太陰(月亮)曆,是以月圓的週期為一個月,單數月為大月30天,雙數月為小月29天,一年為354天,這就比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少11天多,3年就少了33天多,於是曆法家規定逢3年置一個“閏月”。為精確起見,又規定在19年中置7個“閏月”年。

看來,再科學的東西,也少不了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