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清國為何不顧洋人抗議,非要在虎門強行銷煙?

文/寂寞的紅酒

1839年,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禁煙。林則徐到廣東後,鐵腕收繳英美等洋商的鴉☆禁☆片,置洋商的抗議於不顧,在虎門進行強行銷煙,結果引發了鴉☆禁☆片戰爭。1840年,

英國派遣了一支強大的艦隊遠征中國,中英爆發了長達兩年的鴉☆禁☆片戰爭,戰爭結果以清政府的戰敗而告終,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開放口岸,從此開始了半殖民的進程。那麼明知道虎門銷煙會激怒列強,清政府為何不顧洋人的抗議,非要在虎門強行銷煙?

第一,鴉☆禁☆片戰爭本質上來講,是一場工業和農業的碰撞,是一場全球政治經濟勢力的重新洗牌。西方工業革命爆發後,西方列強向外擴張是一種時代必然性,鴉☆禁☆片戰爭只是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一個導火索。不過清政府敢不顧外國商人的感受鐵腕銷煙,首要原因是當時清政府長期與世隔絕,閉目塞聽,以天朝上國自居,根本沒把英國人放在眼裡,

否則借清政府兩個膽子也不敢。當然清政府之所以那麼強勢,也和林則徐清正剛直的性格有關。其實,林則徐虎門銷煙前,早就做了戰爭的準備,他在廣東沿海積極佈防,以防止英國開戰。只是沒有想到英國人那麼強大,清政府根本打不過英國,加上英國人不按套路出牌,不打廣東打東南沿海,嚇壞了清政府,最終林則徐當了替罪羊。

第三,鴉☆禁☆片在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國內從皇親貴族到普通百姓都在吸食鴉☆禁☆片,不僅造成了國人身體素質下降,而且很多家庭生活因為吸食鴉☆禁☆片而難以為繼,

連軍隊都被鴉☆禁☆片腐蝕的沒有什麼戰鬥力了,長此以往,大清國離滅亡就不遠了。鴉☆禁☆片已經觸及到清政府的根本利益,所以清政府鐵腕禁煙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