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年薅100億?」攜程緊急整改捆綁套餐,是否還能挽回你的心?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十一”黃金周剛過,線上旅遊平臺攜程就火了。

事件起因於一篇叫做《一年100億?揭秘“攜程”坑人“陷阱”》的文章,文中指出,用戶在攜程上預訂機票、火車票時,經常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支付預設的捆綁服務費用。

10月10日晚間,攜程發出一份公關聲明,

回應稱攜程機票產品緊急整改,推出了“普通預訂”視窗,客戶可隨時勾選取消。

1

攜程,真的說到做到了嗎?

為了驗證攜程說法,筆者特地進行了一番測試。在實際操作中,可發現目前機票預訂頁面有所調整,使用者可以通過普通預定與極速預定兩種方式來訂購同一班飛機的機票。

在介面顯示方面,雖然有兩個購票入口,但是極速預定被標注為顯眼的橙色並且有“車酒券”的字樣,

以提醒消費者,而普通預定則被標為淺淺的灰色,因此,在這裡友情提醒消費者在預訂時還要睜大眼睛看看仔細。

來源 | 攜程App

在服務專案方面,極速預定比普通預定增加了一項專車、酒店抵用券,因此費用上略高於普通預定。

來源 | 攜程App

在操作流程方面,普通預定的用戶體驗要比極速預定來得差。因為當使用者點擊並進入普通預定頁面後,首先看到的將是長達5秒的“旅行家”廣告,主要包括貴賓休息室、保險、快速過安檢、租車等折扣優惠。這就導致消費者容易“手滑”,錯點了廣告。

來源 | 攜程App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網友反應稱,不只是攜程,其他線上旅遊平臺也都有著捆綁銷售的跡象。

2

捆綁銷售已成行業潛規則?

隨著攜程一事刷屏朋友圈,人們對於線上旅遊平臺的關注也越來越大,其中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被線上旅遊平臺“坑”的經歷。

來源 | 網路

目前,國內線上旅遊平臺普遍存在著捆綁銷售產品的行為,在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將一些“配套”產品,如專車、保險等設置為預設選項。消費者只要稍不留神,就可能會“上了套”。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中國民航局和航空公司逐步規範機票銷售,實施機票“明碼標價”,要求銷售代理不得向消費者額外加收任何服務費以及航空公司自身提高直銷比例,導致線上旅遊平臺的“油水”收到“擠壓”,利潤開始流失,於是許多平臺就將捆綁銷售產品作為新的利潤點。

目前,線上旅遊平臺上常見的捆綁銷售產品,主要包括保險、搶票、專車票、酒店票等高利潤產品,捆綁銷售此類產品也成了業內預設的“潛規則”。

另外,許多消費者在發現問題後,難以舉證和維權也愈發滋生了行業“潛規則”的爆發。

3

捆綁銷售侵犯消費者權益

另外,8月10日,中國民航局運輸司發佈《關於規範互聯網機票銷售行為的通知》,要求嚴禁互聯網機票銷售中的“搭售”行為,並表示要加強對互聯網機票銷售行為的監督管理。

雖然,攜程方面目前已進行了緊急整改,但是此事件對於消費者帶來的信任危機恐怕並不是一條公關新聞,一次整改所能挽回。近年來,旅遊行業發展逐步規範,線上旅遊平臺生存空間受擠壓的現狀無可否認,但是,攜程等平臺並不應該將矛頭指向消費者,從消費者身上薅羊毛。如果需要通過一系列“潛規則”來欺騙消費者,彌補利潤空間的話,那麼不僅與中國民航局和航空公司規範機票銷售的初衷背道而馳,也切實地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最後,還是那句話,App在手,看清楚再走。

實施機票“明碼標價”,要求銷售代理不得向消費者額外加收任何服務費以及航空公司自身提高直銷比例,導致線上旅遊平臺的“油水”收到“擠壓”,利潤開始流失,於是許多平臺就將捆綁銷售產品作為新的利潤點。

目前,線上旅遊平臺上常見的捆綁銷售產品,主要包括保險、搶票、專車票、酒店票等高利潤產品,捆綁銷售此類產品也成了業內預設的“潛規則”。

另外,許多消費者在發現問題後,難以舉證和維權也愈發滋生了行業“潛規則”的爆發。

3

捆綁銷售侵犯消費者權益

另外,8月10日,中國民航局運輸司發佈《關於規範互聯網機票銷售行為的通知》,要求嚴禁互聯網機票銷售中的“搭售”行為,並表示要加強對互聯網機票銷售行為的監督管理。

雖然,攜程方面目前已進行了緊急整改,但是此事件對於消費者帶來的信任危機恐怕並不是一條公關新聞,一次整改所能挽回。近年來,旅遊行業發展逐步規範,線上旅遊平臺生存空間受擠壓的現狀無可否認,但是,攜程等平臺並不應該將矛頭指向消費者,從消費者身上薅羊毛。如果需要通過一系列“潛規則”來欺騙消費者,彌補利潤空間的話,那麼不僅與中國民航局和航空公司規範機票銷售的初衷背道而馳,也切實地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最後,還是那句話,App在手,看清楚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