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將領能以一敵百?關羽、項羽或被誇大,專家用實驗證其真偽

我們在很多的古裝劇中都看到過這樣的形容,某位將軍動輒能在萬人敵陣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或者是形容某某人有萬夫不當之勇,雖然說肯定有些人的確是武力驚人,

但是要說能以一敵百甚至是以一敵千,這似乎有些不符合常理,難道成百上千的人將一個大將軍團團圍住還不能制服他嗎?為此,日本的專家們用一個試驗測試這種說法是否屬實。

以大家最熟悉的《三國演義》為例,關羽不止一次出陣短短幾分鐘就斬下敵將首級,

然後小兵們在旁邊都傻眼了也不敢上去制服他。趙雲在長阪坡一人七進七出,殺了54名敵將,這是什麼概念?趙雲本身也是一名將領,他卻殺了54名與他級別差不多的人,其他被殺死的小兵就更是不計其數了,這怕是開了外掛吧?

但是《三國演義》始終只是一本小說,誇大其詞的地方存在太多,真實的古代將軍又是怎樣的呢?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是負責坐鎮後方,指揮全域,什麼一人沖入敵陣的情況是不可能的,即便衝鋒也會有親兵跟隨保護他,之所以如此對待主將正是因為一旦主將死亡,整個部隊就會潰不成軍,以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為例,當時趙括率領40萬大軍氣震山河,可是這趙括一死,這40萬大軍就跟無頭蒼蠅一樣,

瞬間就選擇了投降,可見,主將作用非凡,但是是否能夠以一敵百是值得商榷的。

像《三國演義》中那種兩軍主將動不動就出來大戰幾十上百回合的事情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那什麼時候才會有主將以一敵百的情況發生呢?通常只有在一方不退潰逃,

主將被圍追堵截的時候,但是真正能殺出重圍者又是少之又少了。

《資治通鑒》中有記載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曾經一人扛著大刀追幾千敵軍的場景,難道這人真的能強大到一人站千人?顯然不是,很多小兵充軍都是被迫的,

根本沒什麼物力,再加上面對一個大將軍,幾乎都是被嚇得落荒而逃的。

《史記》中關於項羽的記載也十分耐人尋味,項羽一人先是殺了百餘人漢兵,落馬之後又殺了數百。這個資料簡直誇張得不行,我們試想一對一殺個敵人都可能需要幾分鐘吧?殺數百人是什麼概念,無論是時間還是項羽的體力恐怕都難以支撐,似乎有些違背常理了。

帶著這些疑問,日本專家就做了一個針對性的測試,他們挑選了3位元擊劍職業運動員,需要對抗僅僅是50人的業餘擊劍手,這還沒達到以一敵百的地步對不?可結果如何呢?3名職業運動員先是一起“殺敵”25名,接著有2名職業運動員與19名小兵一起出局,最後一名職業擊劍手在對抗剩下的6名小兵時帶走了4個,小兵剩2名,小兵勝利了。

所以,像葉問那樣能打十個的人肯定還是存在的,但是這次實驗應該是足以說明以一敵百的情況是很難發生的,小說中為了故事角色的戲劇性為他們增添許多光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實中恐怕是不存在以一敵百的神人了。

無論是時間還是項羽的體力恐怕都難以支撐,似乎有些違背常理了。

帶著這些疑問,日本專家就做了一個針對性的測試,他們挑選了3位元擊劍職業運動員,需要對抗僅僅是50人的業餘擊劍手,這還沒達到以一敵百的地步對不?可結果如何呢?3名職業運動員先是一起“殺敵”25名,接著有2名職業運動員與19名小兵一起出局,最後一名職業擊劍手在對抗剩下的6名小兵時帶走了4個,小兵剩2名,小兵勝利了。

所以,像葉問那樣能打十個的人肯定還是存在的,但是這次實驗應該是足以說明以一敵百的情況是很難發生的,小說中為了故事角色的戲劇性為他們增添許多光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實中恐怕是不存在以一敵百的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