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數眾多的象棋比賽用什麼賽制最好呢?

現在的象棋比賽參賽運動員人數是很多的,業餘公開賽動則都是上百人的規模。

瑞士制積分循環賽的基本策略是採用一定輪次加上破同分手段,人數多的一般採用13輪,人數少的也有七輪或者五輪的。

有的時候,因為比賽時間的限制,甚至人為的削減輪次,甚至經常會出現冠亞軍沒有對過局的尷尬情況。

破同分通常採用對手分,不過如果遇上對手棄權,那就只能吃啞巴虧了。很多業餘比賽經常會出現某些棋手首輪下輸了或者下了一半退賽的情況,

他倒是一走了之了,結果對手倒了大黴。所以,後來有些比賽就採用累進分取代對手分。

但是又有人提出了問題,這個比賽簽運也很關鍵。一上來就對上三四個弱手,大分拿得足足的,另外一人則連續遇到強手。比如,剛剛閉幕的“玉環杯”奪得冠軍的洪智就連說簽運不錯,雖然洪天王謙虛,但是倒也確實是事實,最後第二名的王天一很明顯對手分要高很多,

說明他的簽運相對而言偏向於對強手。

這種積分迴圈制在個人比賽中還有個不爭的事實,俗稱“吃夾棍”。就是兩個人可以把一個人給擠掉!具體做法就很多了,這裡不再贅言。

很多次的公開賽都證明了這個賽制的先天缺陷。於是有很多比賽進行了嘗試。

比如“金箔杯”的做法就是積分迴圈篩選出前32名然後再首尾相對進行淘汰,今年的亞錦賽六輪積分迴圈後前兩名直接決賽,當然全國個人賽甲組直接放棄了積分循環賽採用淘汰賽。

是不是瑞士制積分循環賽制真得不太適合象棋比賽呢?

最初全國象棋個人賽並沒有採用這種賽制,採用過分組選拔前兩名進決賽,決賽採用雙循環賽。當然這種賽制需要很長的時間。

當今時代的節奏偏向於快,一天五輪甚至七輪的比賽都有,所以一般還是採用積分循環賽。

“金箔杯”的做法倒的確不錯,不過也會出現一個非常遺憾的現象,就是淘汰賽時32名也可能將預賽第一名給淘汰出局。因此,建議預賽採用積分循環賽是可以的,

如果有人不想進決賽而下假棋,那就無話可說了。

32名進決賽可以採用雙敗淘汰制,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冠亞軍是憑綜合實力過關斬將的,將簽運降到最低程度。

棋友們對於人數眾多的象棋比賽賽制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