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能讓人最短時間內彈出曲子,這種“視覺化”鋼琴譜真的比五線譜還管用?

在聽到一首美妙的曲子之後,不少人都會湧起想用鋼琴彈出來的衝動,但面對鋼琴上88個黑白鍵和讓人眼花繚亂的五線譜,他們往往又發了怵: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繞過五線譜和樂理學習,

讓人快速地彈出喜歡的曲子?

“在我看來,五線譜對於從小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是完美的,但是太難在大眾中得到真正的普及。”郝佳說。為此,他自創了“郝氏譜”,目的是讓人用最簡單和直觀的方式來識譜,普及鋼琴文化。日前在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發佈會上,郝佳向大家展示了郝氏譜的“神奇”之處。跟著郝氏譜練習,才接觸鋼琴一年的使用者已經能夠熟練地演奏蕭邦的《夜曲》,

優美的旋律在他指下流瀉而出。按照現場鋼琴教師的判斷,這首曲子的難度在鋼琴八級左右,要達到這個水準,一般人要學習數年。

郝佳在TEDx講臺上

【發明人:40歲前沒摸過鋼琴】

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郝佳具有音樂基礎,但他的話卻讓人驚訝:“其實我40歲之前沒有摸過鋼琴。

”2005年底,當時還在世界500強公司從事國際貿易的郝佳,因為工作調動來到了北京。為了培養兒女的興趣,他給他們買了一架電子琴,沒想到陷進去的反而是他自己。

當時和電子琴一起送來的還有一本說明書,其中就包含了幾首簡單曲子的五線譜。“五線譜概念不難理解,我花了幾分鐘就明白了。”郝佳說。但這份自信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彈出了幾首簡單曲目後,

他又找來了幾首較難的曲子,這才發現了問題:五線譜太抽象,沒有從兒時培養、經過系統學習的人,很難將譜子上的音符和琴鍵一一對應,就像成年人難以學習一門新的外語一樣。

現場教授郝氏譜

從小就憧憬鋼琴的郝佳剛剛嘗到了彈鋼琴的甜頭,

五線譜的識譜卻把他難住了。為了將五線譜變得更直觀易懂,郝佳想到了他在行的辦公軟體。他嘗試著用Excel表格將五線譜加寬,把黑白鍵加入其中,並將音符直接放在這些黑白鍵上,直觀地展示每個音符的位置。如果將這份琴譜豎過來,正好就能對應鋼琴上的琴鍵,這份表格就是郝氏譜的雛形。

【普及郝氏譜,沒少碰軟釘子】

郝氏譜成型後,郝佳就開始想各種辦法,

包括自己投資開發多種電腦軟體,製作這些“視覺化”的譜子。從一個鋼琴小白開始,學會了許多令人羡慕的曲子。除了《致愛麗絲》、《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樂曲外,還有具有高難度的蕭邦《離別練習曲》、《幻想即興曲》等。

會的曲子越來越多,郝佳也開始向周圍的朋友介紹起郝氏譜來,“愛音樂的人那麼多,但許多人卻因為識譜的難度望而卻步。”他坦承,郝氏譜並不適用於小琴童,或是學習音樂的專業人士,但卻最適合用來對成年人、中老年人進行鋼琴普及。

普及講座走入社區

郝佳在之後的近十年時間內,尤其是在近幾年在自幼學習鋼琴的妻子的幫助下,一起埋頭做郝氏譜,至今已經改編了300多首曲目。“曲譜中還包括《菊花台》、《天空之城》這些流行音樂,都是些大家喜愛的曲目。”其妻李抒青告訴記者。為了影響更多人,他們將郝氏譜的曲譜分享到了網路上,郝佳還登上了國際演講大會 TEDx的演講台,用英語向觀眾解釋郝氏譜的原理,“這為郝氏譜吸引了一批外國粉絲,不少人都寄來了諮詢郵件。”李抒青說。

不過,在普及鋼琴和郝氏譜的途中,郝佳也碰了不少軟釘子。在國內幾十年教授五線譜的固定思維下,郝氏譜這項新鮮事物讓不少人難以接受。有些人質疑郝氏譜的價值,認為譜子不夠簡潔、占空間大,想要通過郝氏譜普及鋼琴的想法更是“天方夜譚”。也有專業人士認為五線譜是所有樂器通用的樂譜,質疑“門外漢”設計的郝氏譜是否能涵蓋五線譜的樂理知識,“這些質疑就像一堵牆一樣堵在前面,讓普及愈發困難。”郝佳感歎道。

【幫助更多人跨出第一步】

2015年底,郝佳做了一個決定。他離開了從事20多年的石油貿易職業,開始全職進行鋼琴及郝氏譜的教育普及。郝佳說普及鋼琴是他的使命,這樣的想法和美籍華人鋼琴演奏家蘇顯亮不謀而合。蘇顯亮認為,鋼琴家的使命就是要推廣音樂,把最美好的音樂文化分享給聽眾,而郝氏譜則是那些對鋼琴一竅不通的人,接觸鋼琴的最好方法。

對於曾攻讀紐約著名音樂學府曼哈頓音樂學校的蘇顯亮來說,五線譜顯然是小菜一碟,為何他反而會支援不那麼“正統”的郝氏譜?“這其實就和我小時候吃西餐,現在學中國烹飪一樣,兩者並不矛盾。”蘇顯亮說。他認為,五線譜永遠無法替代,但郝氏譜對普通的鋼琴“小白”來說更有價值。面對接踵而來的質疑,他和郝佳一樣都很淡定,“五線譜發明之初,同樣有不少質疑的聲音,每樣創新都需要發展和進步的過程。”

鋼琴家蘇顯亮

在蘇顯亮的設想中,有一天,世界上熱愛鋼琴的人會比開車的人還多。如今,隨著體育解說員黃健翔、青年鋼琴教師田尤等人紛紛加入,郝氏譜的普及受眾也越來越廣,全世界大約上萬人都通過郝氏譜首次接觸到了鋼琴。使用者變多的同時,郝佳也發現了一個現象:中國的琴童有3000萬,但40歲以上的成年人學鋼琴的太少了。他們小時候,並不具備彈鋼琴的物質條件,長大後,重拾起鋼琴更是難上加難。就算在家中為孩子購置了鋼琴,會自己嘗試彈琴的父母也屈指可數。

針對這個現象,郝佳和他的團隊把目標放在了中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身上,“誰說鋼琴的教學的物件只有小孩?誰說學鋼琴的目的是為了比賽和考級?在很多圈外人身上,我反而看到了對音樂純粹的熱情。”他說。

為了這些熱愛鋼琴卻又苦於沒有門道的人,郝佳還帶著他的郝氏譜走進了全國多個城市的企業、社區文化館和老年大學等。在他的帶動下,有的媽媽在鋼琴機構體驗後,回到家裡和孩子“搶”起了鋼琴,重拾起年輕時的熱愛;有的老人在社區的文化館上了一節課,就彈起了《歡樂頌》、《小星星》,高興地像孩子一樣;就連鋼琴廠的工人也能親手彈奏起自己製造的鋼琴,圓了多年的遺憾。郝佳說:“在國內,鋼琴高高在上的形象存在太久了,我所做的,只是幫助人們像我40歲時那樣,跨出第一步。”

(視頻名稱:三分鐘明白郝氏譜。文中視頻、圖片皆由受訪者提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徐瑞哲 圖片編輯:雍凱郝氏譜並不適用於小琴童,或是學習音樂的專業人士,但卻最適合用來對成年人、中老年人進行鋼琴普及。

普及講座走入社區

郝佳在之後的近十年時間內,尤其是在近幾年在自幼學習鋼琴的妻子的幫助下,一起埋頭做郝氏譜,至今已經改編了300多首曲目。“曲譜中還包括《菊花台》、《天空之城》這些流行音樂,都是些大家喜愛的曲目。”其妻李抒青告訴記者。為了影響更多人,他們將郝氏譜的曲譜分享到了網路上,郝佳還登上了國際演講大會 TEDx的演講台,用英語向觀眾解釋郝氏譜的原理,“這為郝氏譜吸引了一批外國粉絲,不少人都寄來了諮詢郵件。”李抒青說。

不過,在普及鋼琴和郝氏譜的途中,郝佳也碰了不少軟釘子。在國內幾十年教授五線譜的固定思維下,郝氏譜這項新鮮事物讓不少人難以接受。有些人質疑郝氏譜的價值,認為譜子不夠簡潔、占空間大,想要通過郝氏譜普及鋼琴的想法更是“天方夜譚”。也有專業人士認為五線譜是所有樂器通用的樂譜,質疑“門外漢”設計的郝氏譜是否能涵蓋五線譜的樂理知識,“這些質疑就像一堵牆一樣堵在前面,讓普及愈發困難。”郝佳感歎道。

【幫助更多人跨出第一步】

2015年底,郝佳做了一個決定。他離開了從事20多年的石油貿易職業,開始全職進行鋼琴及郝氏譜的教育普及。郝佳說普及鋼琴是他的使命,這樣的想法和美籍華人鋼琴演奏家蘇顯亮不謀而合。蘇顯亮認為,鋼琴家的使命就是要推廣音樂,把最美好的音樂文化分享給聽眾,而郝氏譜則是那些對鋼琴一竅不通的人,接觸鋼琴的最好方法。

對於曾攻讀紐約著名音樂學府曼哈頓音樂學校的蘇顯亮來說,五線譜顯然是小菜一碟,為何他反而會支援不那麼“正統”的郝氏譜?“這其實就和我小時候吃西餐,現在學中國烹飪一樣,兩者並不矛盾。”蘇顯亮說。他認為,五線譜永遠無法替代,但郝氏譜對普通的鋼琴“小白”來說更有價值。面對接踵而來的質疑,他和郝佳一樣都很淡定,“五線譜發明之初,同樣有不少質疑的聲音,每樣創新都需要發展和進步的過程。”

鋼琴家蘇顯亮

在蘇顯亮的設想中,有一天,世界上熱愛鋼琴的人會比開車的人還多。如今,隨著體育解說員黃健翔、青年鋼琴教師田尤等人紛紛加入,郝氏譜的普及受眾也越來越廣,全世界大約上萬人都通過郝氏譜首次接觸到了鋼琴。使用者變多的同時,郝佳也發現了一個現象:中國的琴童有3000萬,但40歲以上的成年人學鋼琴的太少了。他們小時候,並不具備彈鋼琴的物質條件,長大後,重拾起鋼琴更是難上加難。就算在家中為孩子購置了鋼琴,會自己嘗試彈琴的父母也屈指可數。

針對這個現象,郝佳和他的團隊把目標放在了中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身上,“誰說鋼琴的教學的物件只有小孩?誰說學鋼琴的目的是為了比賽和考級?在很多圈外人身上,我反而看到了對音樂純粹的熱情。”他說。

為了這些熱愛鋼琴卻又苦於沒有門道的人,郝佳還帶著他的郝氏譜走進了全國多個城市的企業、社區文化館和老年大學等。在他的帶動下,有的媽媽在鋼琴機構體驗後,回到家裡和孩子“搶”起了鋼琴,重拾起年輕時的熱愛;有的老人在社區的文化館上了一節課,就彈起了《歡樂頌》、《小星星》,高興地像孩子一樣;就連鋼琴廠的工人也能親手彈奏起自己製造的鋼琴,圓了多年的遺憾。郝佳說:“在國內,鋼琴高高在上的形象存在太久了,我所做的,只是幫助人們像我40歲時那樣,跨出第一步。”

(視頻名稱:三分鐘明白郝氏譜。文中視頻、圖片皆由受訪者提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徐瑞哲 圖片編輯:雍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