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扭曲的科技樹——二戰後期德國閃擊戰為何風光不再?元首又背鍋~

首先是上一篇文章末尾留下的問題,頭條果然是臥虎藏龍之地,剛發出去沒多久就有人回答出來了~獎勵回答出來的各位一人一朵大紅花(0^◇^0)/

哥利亞遙控炸彈是二戰時德軍一種破壞用遙控炸彈。

一貫古板的德國人這次表現得頗具想像力,給體型袖珍的遙控車起了個很是偉岸的綽號“巨人”(Goliath,即哥利亞,《舊約全書》中的菲利斯巨人)。

“巨人”的個頭的確不大,長度大約為1.2米(4英尺),寬0.61米(2英尺),高0.3米(1英尺),看起來就像是一輛大比例的坦克模型,

當然上面沒有炮塔和武器。巨人的作戰裝備是60千克(最多可載100千克)高爆炸藥,主要用於爆破堅固工事、建築和橋樑,必要時也能用遙控方式沖進敵方密集進攻梯隊起爆,殺傷人員和破壞裝甲車輛。

歪了的科技樹——閃電戰與鋼鐵猛獸

二戰初期,

基於閃擊戰的理論,主張先發制人,集中陸軍和空軍,象漆黑的夜裡突然出現的閃電一樣地打擊敵人,攻勢淩厲,似乎無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閃擊戰佔領了波蘭、、、荷蘭、、等國。具體是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個小時拿下丹麥,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蘭,18天攻克比利時,39天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閃擊法國

裝甲兵只要一發動了攻勢,那麼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決不會有紅燈的出現,我們要把綠燈開到路的盡頭,這一次就是英吉利海峽。————對法作戰指導思想

一切在於快!要快的讓敵人得不到喘息的機會,快的讓敵人沒有爬起來的機會,沒有從容集結兵力和佈防的時間。一旦它爬起來,做好了搏擊的準備,你就很難再打倒它了。

因而迅速攻克敵方首都,對著敵人的神經中樞戳一刀,敵人的抵抗便會陷入癱瘓。————對蘇作戰的指導思想

閃電戰主力——2號坦克

閃電戰主力——3號坦克

閃電戰可以看成是一種“癱瘓戰”,在波蘭、法國都很成功,德軍早期的戰車性能完全適應自身“閃電戰”戰術的需要(比如一號坦克、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四號坦克、捷克38T、繳獲的霍奇基斯、雷諾等廢柴坦克 還有若干改型。)

可是這種適應在進行對蘇戰爭時受到了挑戰。在蘇德戰爭初期,德國裝甲兵憑藉嫺熟的戰術運用,依然完成了“閃電戰”賦予的任務。

閃電戰主力——4號坦克

由於其後在對蘇聯的戰爭中的癱瘓程度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毛子的抵抗程度超強,即使被包圍也不會被輕易征服),在“閃電戰”中扮演殲敵角色的步兵卻由於合成化不高,突擊炮、殲擊車的普及太晚了,無法輕鬆破解被困蘇軍的抵抗,以至付出遠比對波、對法戰爭高的多的代價。(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對步兵師進行改革,加強其打殲滅戰的能力 )所以元首為代表的德軍高層開始懷疑裝甲兵的作戰方式,開始要求裝甲兵在對抗中直接摧毀對手,這恰恰背離了閃電戰的初衷,從“閃電癱瘓”演變成了“鋼鐵對抗”。

眾所周知,當時德軍戰車的單車性能是不如蘇軍的,要完成這項任務就必須對戰車的性能進行改造,從而導致了重型戰車的大量湧現,這種轉變從42年末開始,並導致了裝甲戰術的根本變化。

希特勒對於坦克發展的意見

希特勒對於坦克發展的意見

在元首的偏愛和德國先設計主炮再設計地盤的奇特腦回路下,元首動物園裡的大傢伙層出不窮,各種大體型、高成本、高故障率但是威懾力和戰鬥力都十足的坦克就出現在了二戰的戰場上。而且對於這方面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

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

其中大名鼎鼎的虎式自身重量較大達到了56噸,雖然使用的邁巴赫12缸發動機,功率700馬力,但過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噸12.8馬力,因而越野性能較差,在蘇德戰場的複雜地形上作戰時易陷入被動。此外過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較高,維護複雜。

但重戰車是閃擊戰的拖累,隨著高層對重戰車的不斷重視,閃擊戰自然也再也閃不起來了,甚至為了生產五號、虎式等重坦克縮減了比較好用的如4號等等的產量。而其中後期德軍丟掉了拿手的,要求優秀軍事素質的閃擊戰,轉而使起生手的、要求優勢局部兵力的大縱深突破,以己之短比敵之長,連裝甲部隊的應用也日益趨同于蘇軍,那麼德軍是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

獵虎殲擊車 戰鬥全重70噸 裝備128mm Pak 44(80)L/55

戰爭後期,防禦戰的主力是步兵師,完全可以用重型戰車組成裝甲旅,擔負短促突擊、戰術支援等有限任務,這樣既可以保證步兵師的戰鬥力、穩定戰線;又可以騰出裝甲師來擔任反擊,一旦捕捉到戰機就可以翻盤。事實上呢,步兵師在防禦中過分依賴裝甲師,而裝甲師又不再象以前那樣可以機動作戰,於是,當裝甲師最終被耗幹的時候,步兵師依然無法倖免。

被希特勒放棄的獅式超重型坦克

這時候的德軍,還能找到戰爭之初"閃電戰"的影子嗎?

二戰時期德國的坦克雖然性能上不盡人意,不過顏值卻一直是坦克界的扛把子。不知道大夥覺得二戰時期哪輛德國坦克最帥呢,不妨在評論區撕上一番啊2333333

當然,上面獅子獵虎那些大傢伙都上鏡了,最帥的鼠爺不來一張自然不高興了,鼠爺特寫壓軸~鼠爺天下第一~

下期預告:高盧雞的“最強陸軍”,點個關注明天才好找到我呀~

閃電戰主力——4號坦克

由於其後在對蘇聯的戰爭中的癱瘓程度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毛子的抵抗程度超強,即使被包圍也不會被輕易征服),在“閃電戰”中扮演殲敵角色的步兵卻由於合成化不高,突擊炮、殲擊車的普及太晚了,無法輕鬆破解被困蘇軍的抵抗,以至付出遠比對波、對法戰爭高的多的代價。(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對步兵師進行改革,加強其打殲滅戰的能力 )所以元首為代表的德軍高層開始懷疑裝甲兵的作戰方式,開始要求裝甲兵在對抗中直接摧毀對手,這恰恰背離了閃電戰的初衷,從“閃電癱瘓”演變成了“鋼鐵對抗”。

眾所周知,當時德軍戰車的單車性能是不如蘇軍的,要完成這項任務就必須對戰車的性能進行改造,從而導致了重型戰車的大量湧現,這種轉變從42年末開始,並導致了裝甲戰術的根本變化。

希特勒對於坦克發展的意見

希特勒對於坦克發展的意見

在元首的偏愛和德國先設計主炮再設計地盤的奇特腦回路下,元首動物園裡的大傢伙層出不窮,各種大體型、高成本、高故障率但是威懾力和戰鬥力都十足的坦克就出現在了二戰的戰場上。而且對於這方面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

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

其中大名鼎鼎的虎式自身重量較大達到了56噸,雖然使用的邁巴赫12缸發動機,功率700馬力,但過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噸12.8馬力,因而越野性能較差,在蘇德戰場的複雜地形上作戰時易陷入被動。此外過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較高,維護複雜。

但重戰車是閃擊戰的拖累,隨著高層對重戰車的不斷重視,閃擊戰自然也再也閃不起來了,甚至為了生產五號、虎式等重坦克縮減了比較好用的如4號等等的產量。而其中後期德軍丟掉了拿手的,要求優秀軍事素質的閃擊戰,轉而使起生手的、要求優勢局部兵力的大縱深突破,以己之短比敵之長,連裝甲部隊的應用也日益趨同于蘇軍,那麼德軍是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

獵虎殲擊車 戰鬥全重70噸 裝備128mm Pak 44(80)L/55

戰爭後期,防禦戰的主力是步兵師,完全可以用重型戰車組成裝甲旅,擔負短促突擊、戰術支援等有限任務,這樣既可以保證步兵師的戰鬥力、穩定戰線;又可以騰出裝甲師來擔任反擊,一旦捕捉到戰機就可以翻盤。事實上呢,步兵師在防禦中過分依賴裝甲師,而裝甲師又不再象以前那樣可以機動作戰,於是,當裝甲師最終被耗幹的時候,步兵師依然無法倖免。

被希特勒放棄的獅式超重型坦克

這時候的德軍,還能找到戰爭之初"閃電戰"的影子嗎?

二戰時期德國的坦克雖然性能上不盡人意,不過顏值卻一直是坦克界的扛把子。不知道大夥覺得二戰時期哪輛德國坦克最帥呢,不妨在評論區撕上一番啊2333333

當然,上面獅子獵虎那些大傢伙都上鏡了,最帥的鼠爺不來一張自然不高興了,鼠爺特寫壓軸~鼠爺天下第一~

下期預告:高盧雞的“最強陸軍”,點個關注明天才好找到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