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餘家坪鎮:以“黨建+”模式,打造最美鄉鎮

今年以來,餘家坪鎮以“黨建+”模式,全力推進“黨建+一村一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鄉風文明建設”,

以建設“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創業美”的富裕美麗文明新家園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著力打造最美餘家坪。

以問題為導向,著力打造黨建升級版。以全面貫徹落實三項機制,助推追趕超越為主線,依託“家風館”、“黨員三支小分隊”,促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依託三項機制,制定出臺《餘家坪鎮村幹部管理辦法》《餘家坪鎮第一書記管理辦法》等,

創新出臺“光榮榜+曝光台”制度,提拔幹部3人,轉崗6人,通過縣鎮交流3人,對於在2016年度工作中表現突出的10個先進集體和18名鎮村幹部進行評優樹模,並給予表彰獎勵。推薦市黨代表1名,縣黨代表11名,縣人代表12名,政協委員2名。根據《餘家坪鎮村幹部管理辦法的通知(試行)》的規定,鎮黨委對於違反鎮黨紀規定的鎮村兩級幹部,給予黨紀政紀處理2人,誡勉談話6人,警示提醒4人。
通過能上能下,鎮黨委在2016年撤並村組工作時,把村內群眾基礎好、威信高的優秀黨員井偉推選為涼水灣村黨支部書記。把原來村幹部隊伍中的年老、工作不力或群眾威信較差的6個村書記調整為副書記或合併村後的監委會主任、會計。確保了良好的工作作風。

創新工作思路,開創“一村一品”新模式。推行“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運行模式,進行規範化管理。通過“黨支部引領,合作社支撐”的發展思路,黨支部指導組建合作社、合作社拉動發展基地、吸納農戶加入合作社的一條龍模式,把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優勢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技術、資訊、市場、資金上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延伸、放大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鏈條上帶民致富的效應,

進一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拓寬農民增收的管道。有力地推動了“一村一品”產業的發展,截止目前,全鎮21個支部,發展大棚油桃、山地蘋果、養殖等基地10個,成立專業合作社12個,入社會員達800余戶。採取“區域化佈局,規模化擴張”的方式,推動“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聚焦各村產業發展不均衡情況,重點培養,典型帶動,培養新寨河村發展大棚油桃產業136座,
涼水灣村發展千畝地膜玉米,劉家鹼發展特色西甜瓜種植、郝家川發展休閒農業等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輻射帶動全鎮發展大棚207棚,高效農業2000畝,千頭養豬場1個,500頭以上養豬場5個,千隻羊場1個,50頭以上養牛場4個,5000只以上養雞場1個,200畝淡水養殖場1個,投放魚苗45萬尾。開拓“一業主導,多業並舉”的產業體系。按照“做強棚栽業,做大梨果業,做活養殖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全鎮共建溫室大棚240座,有大棚油桃基地3處,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54戶發展了油桃產業,建立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基地,提高了產業發展水準;全鎮山地蘋果栽植面積達到8020畝,兩個核桃示範園面積達到1500畝,葡萄種植面積達到710畝;建成兩個千隻設施羊場,豬牛羊共存欄達到5000餘頭(只);堅持大力發展勞務輸出、電子商務等第三產業,成立了7個農村淘寶店,有組織輸出勞務5000餘人次。餘家坪鎮“一園兩線三帶”農業產業格局。(一園:建成以西山溝現代農業園為核心,輻射周邊及郝家川村的現代農業園區。兩線:打造205省道沿線和子安公路沿線兩翼的設施種植、設施養殖等設施農業。三帶:打造川道村畜禽、瓜果、蔬菜、薯類等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業、勞務輸出等第三產業經濟帶,溝道村種養殖經濟帶,山地林果經濟帶。)

改善環境衛生,打造美麗宜居新“顏值”。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當前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等工作相結合。確定王家灣、李家川、涼水灣、西山溝、雙流灣、崖頭村今年創建生態村,新寨河、寺灣創建美麗宜居村,全部村今年年底前達到清潔村標準。以205省道沿線及子安路沿線為重點,以淨化、美化農村為目的,切實改變垃圾亂倒、污水亂流、畜舍亂搭,煤、柴、糞亂堆亂放等髒亂差現象,全面開展川道、溝道、道路兩側、廢棄窯洞院落綜合整治,推進農村河道、水渠等綜合治理。全鎮以片區為單位,組織村民要不留死角、逐片逐村,全力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鎮上成立督查組,督促檢查各片區環境整治工作,及時發現典型,評優樹模,查找問題,改進不足。截止目前,動員人力2000餘人次,鏟車10餘輛,共清理垃圾300余噸,清理衛生死角40餘處,評選出4個先進集體,2個較差集體,促使環境衛生大變樣。

以家風促提升,形成家風文明新氣象。以“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促進農村民風建設。結合全鎮實際情況,建成了集家風館、便民服務台、心理諮詢室和兒童快樂家園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服務黨員群眾“零距離”;在全鎮黨員中選拔出部分優秀在家黨員,組建成以志願者、文藝送學、矛盾調處為主題的“三支黨員小分隊”,深入各村黨支部開展各類志願活動、宣傳“兩學一做”、踐行黨員包扶兜底戶制度等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志願活動600餘次,化解矛盾糾紛356起,踐行黨員包扶兜底戶制度400餘人次。在2016年建黨95周年活動之際,各村黨支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座談、文藝等活動,評選出了服務黨群的3個好支部,3名先進模範好書記,5戶優秀黨員中心戶,好婆媳20戶,“五好”文明家庭15戶,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促進了村風民風建設。

全鎮共建溫室大棚240座,有大棚油桃基地3處,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54戶發展了油桃產業,建立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基地,提高了產業發展水準;全鎮山地蘋果栽植面積達到8020畝,兩個核桃示範園面積達到1500畝,葡萄種植面積達到710畝;建成兩個千隻設施羊場,豬牛羊共存欄達到5000餘頭(只);堅持大力發展勞務輸出、電子商務等第三產業,成立了7個農村淘寶店,有組織輸出勞務5000餘人次。餘家坪鎮“一園兩線三帶”農業產業格局。(一園:建成以西山溝現代農業園為核心,輻射周邊及郝家川村的現代農業園區。兩線:打造205省道沿線和子安公路沿線兩翼的設施種植、設施養殖等設施農業。三帶:打造川道村畜禽、瓜果、蔬菜、薯類等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業、勞務輸出等第三產業經濟帶,溝道村種養殖經濟帶,山地林果經濟帶。)

改善環境衛生,打造美麗宜居新“顏值”。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當前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等工作相結合。確定王家灣、李家川、涼水灣、西山溝、雙流灣、崖頭村今年創建生態村,新寨河、寺灣創建美麗宜居村,全部村今年年底前達到清潔村標準。以205省道沿線及子安路沿線為重點,以淨化、美化農村為目的,切實改變垃圾亂倒、污水亂流、畜舍亂搭,煤、柴、糞亂堆亂放等髒亂差現象,全面開展川道、溝道、道路兩側、廢棄窯洞院落綜合整治,推進農村河道、水渠等綜合治理。全鎮以片區為單位,組織村民要不留死角、逐片逐村,全力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鎮上成立督查組,督促檢查各片區環境整治工作,及時發現典型,評優樹模,查找問題,改進不足。截止目前,動員人力2000餘人次,鏟車10餘輛,共清理垃圾300余噸,清理衛生死角40餘處,評選出4個先進集體,2個較差集體,促使環境衛生大變樣。

以家風促提升,形成家風文明新氣象。以“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促進農村民風建設。結合全鎮實際情況,建成了集家風館、便民服務台、心理諮詢室和兒童快樂家園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服務黨員群眾“零距離”;在全鎮黨員中選拔出部分優秀在家黨員,組建成以志願者、文藝送學、矛盾調處為主題的“三支黨員小分隊”,深入各村黨支部開展各類志願活動、宣傳“兩學一做”、踐行黨員包扶兜底戶制度等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志願活動600餘次,化解矛盾糾紛356起,踐行黨員包扶兜底戶制度400餘人次。在2016年建黨95周年活動之際,各村黨支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座談、文藝等活動,評選出了服務黨群的3個好支部,3名先進模範好書記,5戶優秀黨員中心戶,好婆媳20戶,“五好”文明家庭15戶,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促進了村風民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