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鵝業的“春天”,起步有點寒


大家知道鵝產品主要消費市場在南方,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正是南方鵝業生產旺季,

而此時,所謂的“禽流感”來了,來勢居然這麼兇猛,甚至把我們的鵝業都衝擊的如此慘重。今春南方種蛋不值錢,甚至低於北方商品蛋(由於北方未開產),致使大量種蛋積壓,很多種鵝戶為規避風險,只能忍痛割愛,把處於產蛋高峰期的種鵝淘汰,損傷慘重,對於簽訂單合同的孵化企業更是雪上加霜,不利於行業發展。

面對行業的跌宕起伏,我們從業者應該更多的思考,

在資訊不對稱的時候,我們尚可投機;在資源不對稱的時候,我們尚可利用......可這些都是事物發展的階段產物,都不是行業發展的正途。還是看看我們鵝業當前的現狀吧,不知哪些能觸動你的神經,讓你重新思考,重新審視。

1、養殖方式:鵝業發展,中國特色;農戶散養,靠天養鵝; 規模較低;集約較弱; 方式保守,不思改進; 科學方式,亟待轉變。

2、品種無序:鵝種雖多,

混亂雜交; 南北互通,雜亂無序; 只重性能,不重保護;長期無序,性能必退; 原始品種,再也難覓。

3、鵝病防治:鵝病研究,深入不夠; 防範意識,存在僥倖;規模飼養,鵝病頻發;混亂用藥,耐藥增強;科學預防,記在心頭。

4、飼養技術:科學管理,鵝業少見; 因陋就簡,思維落後; 飼料營養,缺這少那;只重節約,不知調節;營養三分,管理七成。

5、訂單形式:企業基地,聯繫不密; 企業基地,互為不信;組織形式,簡單無力;契約精神,

都可放棄;行業互信,方可為繼。

6、產品市場:市場單一,方式簡單;加工企業,能力不足;組織程度,簡單無力; 產品開發,尚屬初級;鵝品深加,尚待開發。

什麼是行業發展的王道呢?那就是如何有效改善鵝業飼養管理水準,加強產品開發和提升管理模式等,從而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作者:農信通畜牧專家 孫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