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親子關係|和女兒的生活點滴中,我為何變成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

作者陳女士,某公司財務總監,事業平穩、家庭和睦,女兒也如願考入北京市重點高中。可這美景背後,也在暗起波瀾 —— 母女在一些小事中“針鋒相對”,她是如何化解的?又有哪些感悟?

終於,我變成了自己當初所討厭的樣子——這句話是我N年前看到的一篇文章的標題,當時我不屑地認為這根本就是標題党們吸引讀者眼球的把戲。而就在昨天,我親自驗證了此話的真實性。

昨天是國慶最後一天假期,晚上正值全家人都被雨天渲染悲涼感以及要上班上學的焦慮籠罩的時候,

發生了一個小事件——女兒的眼鏡找不到了。愛美的女孩不愛戴眼鏡,加上她隨手亂放的毛病,眼鏡找不到是常事。

“跟你說東西不要亂放,說多少遍了,就是不聽!”我恨恨地說。

“哎呦,行了行了,你就別嘮叨了……”女兒雖然小聲,但透出的不耐煩讓我立刻炸了鍋,“嫌我嘮叨別亂扔啊!我要是不管你,你能長大啊?!”

一甩門,我進了自己的房間,氣哼哼的我很難平復滿心的煩躁。

於是打開QQ音樂,拿出一本書,我決定讓屋外的那個熊孩子“自生自滅”。

“如果再回到從前……”歌聲響起,突然仿佛牆上的鐘錶時針倒轉,我被那陣熟悉的旋律帶回到了十幾歲的青蔥歲月……

也是曾經的青春期,也是此樣的場景,甚至連因為愛美不願意戴眼鏡也如出一轍。我聽到母親惡狠狠地嘮叨,那時的我不僅回應了類似的話,還自動遮罩的母親傳出的一切聲響,

以至於很久之後,我有任何事情都不願向母親求助,因為她除了嘮叨和責備對我的求助沒有任何幫助。

就這樣一段短短的回憶,敲擊著我的心回到當下。原來,這是真的,我確實可以變成自己當初所討厭的樣子。那句當初讓我不屑的話猛地被我從記憶深處調了出來。

不刻意,卻那麼精准,以至於我認為這就是專門為我預備的神來之筆。

我開始審視自己:

我為什麼會嘮叨?

我講得再有邏輯的道理在一個關閉聽力系統的孩子面前有用嗎?

除了宣洩自己的焦慮情緒,我的嘮叨對找眼鏡這個事情有一點幫助嗎?

當站到了女兒的位置,我立刻覺得自己的嘮叨低級無用且令人生厭。

有一種理論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

我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傳承著家族的習性。貌似很難超越。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此理論深以為然。

但最近我又看了一種理論: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人們往往願意把不好的東西歸罪於原生家庭,實際是對自我責任的推脫。

我還沒有想明白究竟哪個理論更有道理,但是我的確變成了我當初所討厭的樣子。因為,在相同的場景下,女兒的角色變成了對面的母親的角色。於是我理所應當地傳承了這種“討厭”。

此時此刻,我理解了當初母親的心情,但同時,我也深深地知道,理解和認可不是一回事。我不想就此諒解自己。換言之,我不該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而給自己的簡單粗暴尋找理由。

於是,我推開臥室的門,細語對著外面找眼鏡的女兒說:“找不到就明天去配個新的吧。明天還要上學呢,早點睡。”

“哦,給我配個好看的框架吧。”女兒回復輕柔,她不懂得在關門的十幾分鐘裡,媽媽的心裡已經完成了一部穿越劇。

當初所謂的“討厭”或許是角度的關係,或許是認知的關係,或許是維度關係。隨著成長,看問題日漸成熟,你會慢慢懂得什麼叫現實與理想,你懂得什麼是無奈的悲憫,你會明白什麼是迫不得已。那種討厭不是討厭,而是被我們的年輕無知蒙蔽了雙眼。

還有一種討厭,你依然會很厭惡,你的認知沒有錯誤,但是能不能跳出自己變討厭的怪圈,是自我意識問題,因此自我的覺知力很重要。如果給自己找出無數理由妥協自己的討厭,那麼你真的就變討厭了,並且敏頑不化。原生家庭的影響即使再深遠,覺察力是自己的,覺察之後的改變是自己可控的。你依然可以選擇不要讓自己討厭。

變成自己曾經所討厭的樣子,可以理解為上天與我們玩的一場遊戲,這個遊戲的名稱叫做——成長。這是一種小小的懲戒,為的是在幸福的道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

於是我理所應當地傳承了這種“討厭”。

此時此刻,我理解了當初母親的心情,但同時,我也深深地知道,理解和認可不是一回事。我不想就此諒解自己。換言之,我不該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而給自己的簡單粗暴尋找理由。

於是,我推開臥室的門,細語對著外面找眼鏡的女兒說:“找不到就明天去配個新的吧。明天還要上學呢,早點睡。”

“哦,給我配個好看的框架吧。”女兒回復輕柔,她不懂得在關門的十幾分鐘裡,媽媽的心裡已經完成了一部穿越劇。

當初所謂的“討厭”或許是角度的關係,或許是認知的關係,或許是維度關係。隨著成長,看問題日漸成熟,你會慢慢懂得什麼叫現實與理想,你懂得什麼是無奈的悲憫,你會明白什麼是迫不得已。那種討厭不是討厭,而是被我們的年輕無知蒙蔽了雙眼。

還有一種討厭,你依然會很厭惡,你的認知沒有錯誤,但是能不能跳出自己變討厭的怪圈,是自我意識問題,因此自我的覺知力很重要。如果給自己找出無數理由妥協自己的討厭,那麼你真的就變討厭了,並且敏頑不化。原生家庭的影響即使再深遠,覺察力是自己的,覺察之後的改變是自己可控的。你依然可以選擇不要讓自己討厭。

變成自己曾經所討厭的樣子,可以理解為上天與我們玩的一場遊戲,這個遊戲的名稱叫做——成長。這是一種小小的懲戒,為的是在幸福的道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