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有影響力的世界古代著名戰爭

在世界古代著名戰爭中,如從後果來看它的意義,我覺得最有影響力的有以下幾次戰爭:

希波戰爭,古希臘諸城邦對波斯帝國進行的戰爭。它起因于波斯帝國的軍事擴張和蓄意西侵,結果是希臘城邦小國聯合起來打敗了波斯帝國,從此,希臘世界的發展進入它的極盛時期。

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古希臘內部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薩斯同盟,和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之間的戰爭。它起因于內部爭奪全希臘的霸權,最後雅典一方戰敗,

但整個希臘世界也從此由興盛走向了衰落。

亞歷山大東侵,以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為統帥的希臘——馬其頓聯軍(後期在名義上解散了聯軍,只留馬其頓軍),對波斯和印度東部的侵略戰爭。它起因于希臘城邦奴隸主貴族、特別是亞歷山大本人對波斯帝國的復仇和擴張目的,結果是波斯帝國被滅亡,一度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帝國雖然很快分裂,

但對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西方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有過重大作用。

布匿戰爭,即古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三次戰爭,因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故名布匿戰爭。它的起因主要是爭奪地中海的統治權,結果迦太基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被消滅,古羅馬終於成為控制整個地中海的最大強國,三次戰爭對奴隸制時期軍事學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羅馬內戰,古羅馬奴隸主階級中平民派對貴族派(共和派)進行的爭權戰爭。其目的是推翻共和制,建立軍事獨裁,結果羅馬共和國傾覆了,在它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羅馬帝國。

十字軍東征,西歐封建主、商人和天主教會在宗教旗幟掩護下對地中海東部諸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先後進行八次,延續近兩個世紀,因出征者都在衣服上縫有紅十字作標記,故名十字軍。其戰爭目的主要是各級封建主,特別是騎士階層力圖擴大領土,奪取東方富饒的財富。戰爭使近東諸國的社會生產慘遭破壞,西歐人民也深受其害,但客觀上增強了東西方的聯繫,促進了火藥、火器和指南針等向西方的傳播。

百年戰爭,英法兩國為爭奪領地而斷續進行的長期戰爭。

最後法國獲勝。此後法國經濟逐漸復興,基本上實現了政治上的統一。英國在經歷一段政治糾紛後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

三十年戰爭,歐洲的一次國際性戰爭,是在哈布斯堡王朝集團和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團之間進行的,主要戰場在德意志境內。其目的主要是爭奪歐洲的霸權。結果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團獲勝,法國成為歐洲的政治霸主,荷蘭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地位得到國際上承認。軍事學術在戰爭中有重大發展,如常備雇傭軍兵員的補充開始由招募制向徵兵制過度,炮兵成為獨立兵種並廣泛用於野戰等。

北方戰爭,俄國同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及其沿岸地區而進行的戰爭,以俄軍獲勝而結束。俄國奪取了卡類利阿的一部分和英格曼蘭、愛斯特蘭、立夫蘭等大片土地,並從此得以自由進入波羅的海。

七年戰爭,以英國——普魯士同盟為一方,和以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為另一方的戰爭。起因複雜,主要是英法之間爭奪殖民地,普奧之間爭奪對德國的霸主地位。結果英普同盟獲勝。普魯士不僅仍保有奪自奧地利的西里西亞地區,而且獲得敵對的俄國作為盟友。英國奪得了法屬的加拿大和印度等殖民地,從此成為海上霸主。

軍事學術在戰爭中有重大發展,如常備雇傭軍兵員的補充開始由招募制向徵兵制過度,炮兵成為獨立兵種並廣泛用於野戰等。

北方戰爭,俄國同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及其沿岸地區而進行的戰爭,以俄軍獲勝而結束。俄國奪取了卡類利阿的一部分和英格曼蘭、愛斯特蘭、立夫蘭等大片土地,並從此得以自由進入波羅的海。

七年戰爭,以英國——普魯士同盟為一方,和以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為另一方的戰爭。起因複雜,主要是英法之間爭奪殖民地,普奧之間爭奪對德國的霸主地位。結果英普同盟獲勝。普魯士不僅仍保有奪自奧地利的西里西亞地區,而且獲得敵對的俄國作為盟友。英國奪得了法屬的加拿大和印度等殖民地,從此成為海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