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會聚焦|“全域旅遊”如何得人心 看看代表委員咋說

我們與您一同關注消費生活

過去一年,“全域旅遊”可以說是旅遊業最熱門的話題。然而,亂象叢生的旅遊市場讓不少遊客的旅遊體驗大打折扣,強制購物、黑導遊、天價餐費、隨意甩團……如何規範旅遊市場?如何讓消費者旅遊更舒心?今年兩會期間,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就此採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實施交叉暗訪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王波表示,要重點依法整治不合理低價、欺客宰客、強迫消費、虛假廣告、價格欺詐、非法經營、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擾亂旅遊市場秩序、遊客和媒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建議國家旅遊局實施跨省、跨區域不定時交叉暗訪制度,

加大對違規旅遊企業的曝光頻度,打持久戰,對旅遊市場形成常態化的高壓態勢。

“今年年初,黑龍江省旅遊委邀請北京、四川、湖北等省市的6名旅遊執法人員協助暗訪冬季冰雪旅遊線路,查找旅遊服務品質問題。執法人員以普通遊客身份隨機通過3家旅行社進行報名,發現在行程中,導遊均存在強推自費項目的行為。旅遊委認真梳理了案件線索,對涉嫌違法違規的旅行社進行立案,

下一步將展開調查核實,嚴肅查辦並公開曝光。”王波介紹說。

近期,雲南麗江景區因遊客投訴率居高不下等問題,被有關部門嚴重警告並限期整改,受到輿論廣泛關注。在3月7日舉行的雲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省長阮成發表示,

將於本月內出臺嚴厲措施整治旅遊市場,力爭用一年時間從根本上改變雲南旅遊亂象。阮成發列舉了雲南旅遊三大“病灶”:一是旅遊市場不規範,存在不合理低價遊經營模式,價格欺詐、壟斷經營、虛假宣傳、強迫消費等問題屢禁不止;二是旅遊業態落後,過度依賴門票收入,不能有效滿足多元化、高端化的旅遊需求;三是管理滯後,旅遊企業規範化經營水準和資訊化管理水準不高,
標準化管理不嚴,應急處理能力薄弱。

阮成發介紹說,雲南將出臺治理措施,一手重拳整治旅遊亂象,一手大力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堅決斬斷景區、旅行社、導遊、購物店之間的灰色利益鏈。

建議旅遊規劃立法

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新堡民族鄉副鄉長花全一直關注旅遊問題。花全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他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建議,建議把旅遊規劃立法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議事日程。

“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旅遊業態的豐富,在旅遊規劃的編制、評審和實施中,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發的《旅遊規劃通則》已不再適應現代旅遊產業發展的需求。”花全稱。

花全認為,目前的旅遊規劃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不適應新興業態發展的需要。《旅遊規劃通則》是在以觀光旅遊為主的傳統旅遊產業架構下制定的,隨著休閒度假、體驗養生、“旅遊+”等業態的發展,《旅遊規劃通則》已不再適應現代旅遊產業發展,需要重新制定。

要素缺失。《旅遊規劃通則》涉及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區規劃,但與土地利用、城鄉總體規劃等銜接不夠,使旅遊規劃成為一個孤立的規劃。

指導性不強。按《旅遊規劃通則》編制的規劃,原則性的套話、空話較多,實質性的對產業發展、產品打造、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指導性不強,缺乏行業指導性。

沒有法定效力。《旅遊規劃通則》是一個用於指導旅遊規劃編制的標準性檔,但沒有通過法定程式予以批准、頒佈,更沒有罰則等條款,對各地的規劃編制、實施、監督等,沒有約束性。

“我建議把旅遊規劃立法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議事日程,通過以法定形式明確旅遊規劃的編制、評審、審批、執行、監督、管理等內容,推進旅遊規劃與相關規劃的融合,確保旅遊規劃具有法律性、可操作性。”花全說。

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銅仁市市委書記陳昌旭也對旅遊市場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陳昌旭表示,自從2016年年初推行全域旅遊發展模式以來,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就此進行探索,但有3個根本性的問題地方政府無法解決:一是全域旅遊體制改革沒有法律依據、政策支撐,導致地方政府在推動全域旅遊體制改革上較為困難。二是旅遊資源統籌開發利用較為困難。三是旅遊行政主管部門“五花八門”,地方機構設置不符合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職責,旅遊發展需求及依法行政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建議將全域旅遊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在法律保證上、頂層設計上予以強化和完善,對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界定,構建適應全域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根除全域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陳昌旭說。

陳昌旭建議,一是對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界定,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從根本上根除全域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二是強化對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統籌。三是強化旅遊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四是加強旅遊用地制度改革。五是建立健全景區管理體制。六是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品質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資料,強化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健全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做好旅遊供給側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表示,旅遊業的核心問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怎麼能讓國人不出國,在國內就能享受到與國際標準一樣的服務,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

王富玉認為,當前,我國旅遊業有五大短板,一是“貴”;二是產品供給嚴重不足;三是服務不周到;四是景區的服務專案、服務設施不夠到位;五是人才嚴重不足。

面對這些問題,王富玉提出了4點建議:首先要進行旅遊體制改革,在國家層面把結構性矛盾統一起來解決;其次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所或若干所旅遊大學,進行專業人才培養,選送一批優秀人才,送到國外去學習、培訓,從優秀的縣委書記、縣長中選拔旅遊幹部,讓有基層經驗的人來抓旅遊,懂旅遊才能管好旅遊;第三要加大對旅遊政策的釋放,例如,政府部門要在旅遊投資體制改革、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商品進出口通關和關稅政策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刺激旅遊業加快發展,使旅遊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第四要實行旅遊鼓勵政策,對旅遊業進行激勵、獎勵政策,假日制度要進一步落實好、推進好。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作者/田珍祥 尹訓銀

隨著休閒度假、體驗養生、“旅遊+”等業態的發展,《旅遊規劃通則》已不再適應現代旅遊產業發展,需要重新制定。

要素缺失。《旅遊規劃通則》涉及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區規劃,但與土地利用、城鄉總體規劃等銜接不夠,使旅遊規劃成為一個孤立的規劃。

指導性不強。按《旅遊規劃通則》編制的規劃,原則性的套話、空話較多,實質性的對產業發展、產品打造、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指導性不強,缺乏行業指導性。

沒有法定效力。《旅遊規劃通則》是一個用於指導旅遊規劃編制的標準性檔,但沒有通過法定程式予以批准、頒佈,更沒有罰則等條款,對各地的規劃編制、實施、監督等,沒有約束性。

“我建議把旅遊規劃立法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議事日程,通過以法定形式明確旅遊規劃的編制、評審、審批、執行、監督、管理等內容,推進旅遊規劃與相關規劃的融合,確保旅遊規劃具有法律性、可操作性。”花全說。

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銅仁市市委書記陳昌旭也對旅遊市場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陳昌旭表示,自從2016年年初推行全域旅遊發展模式以來,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就此進行探索,但有3個根本性的問題地方政府無法解決:一是全域旅遊體制改革沒有法律依據、政策支撐,導致地方政府在推動全域旅遊體制改革上較為困難。二是旅遊資源統籌開發利用較為困難。三是旅遊行政主管部門“五花八門”,地方機構設置不符合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職責,旅遊發展需求及依法行政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建議將全域旅遊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在法律保證上、頂層設計上予以強化和完善,對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界定,構建適應全域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根除全域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陳昌旭說。

陳昌旭建議,一是對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界定,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從根本上根除全域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二是強化對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統籌。三是強化旅遊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四是加強旅遊用地制度改革。五是建立健全景區管理體制。六是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品質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資料,強化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健全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做好旅遊供給側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表示,旅遊業的核心問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怎麼能讓國人不出國,在國內就能享受到與國際標準一樣的服務,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

王富玉認為,當前,我國旅遊業有五大短板,一是“貴”;二是產品供給嚴重不足;三是服務不周到;四是景區的服務專案、服務設施不夠到位;五是人才嚴重不足。

面對這些問題,王富玉提出了4點建議:首先要進行旅遊體制改革,在國家層面把結構性矛盾統一起來解決;其次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所或若干所旅遊大學,進行專業人才培養,選送一批優秀人才,送到國外去學習、培訓,從優秀的縣委書記、縣長中選拔旅遊幹部,讓有基層經驗的人來抓旅遊,懂旅遊才能管好旅遊;第三要加大對旅遊政策的釋放,例如,政府部門要在旅遊投資體制改革、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商品進出口通關和關稅政策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刺激旅遊業加快發展,使旅遊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第四要實行旅遊鼓勵政策,對旅遊業進行激勵、獎勵政策,假日制度要進一步落實好、推進好。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作者/田珍祥 尹訓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