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首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公佈,蒼南3個村上榜!

提示:請點擊上方"蒼南發佈"↑關注我們

近日,浙江省建設廳、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財政廳公佈第一批列入浙江省省級傳統村落名錄村落名單,全省共有636個村落被列入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其中,溫州市63個村落上榜,蒼南縣莒溪鎮田寮村、馬站鎮龍門村、橋墩鎮矴步頭村入選。

每個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背後往往記載著一個故事或一段歷史,或以前行的姿態演繹著鄉村到從古到今的發展變遷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村落或也是若干年後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們的精神之根。

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三個村都有什麼特色,有沒有你去過的~

莒溪鎮田寮村

田寮村是莒溪鎮管轄的一個行政村,歷史悠久,是我縣西北端古老村落,也是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曾是瑞、平、泰的交通資訊要道。劉英、粟裕在抗戰年代在該村留下的革命遺址紅軍洞、紅軍寮、炮臺等,現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村莊四面環山,前後雲峰形成自然溪流,村民靠山吃山,種植毛竹、茶葉,現有毛竹基地5000畝。村居沿溪而建,依山傍水,構建整齊、合理、美觀……非物質文化遺產“莒溪刀轎”名傳四海。該古村落保存較為完整,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十幢,均為清朝早期建造。尤其林氏宗祠的建築,

展現給世人深厚的歷史韻味。古人楹聯、林劍丹先生題書等,吸引眾多文人前來參觀。

該村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村內有三洞,石洞,又名“顯光洞”,洞口築有殿宇。北上二十米處又有一洞,洞底壁有噴泉,注向天池,俗稱聖泉。南下有一石室,室內能容三十餘人。

石洞景點還有三疊瀑、三疊岩、觀音閣等。紅軍洞位於石峴南側的半山腰上,是天然形成的岩石洞,洞壁旁邊刻有“紅軍洞”三個大字,由劉先題名。洞口寬5米,深5米,洞身向山上45度延伸,往裡走洞越窄。紅軍洞亦是當年紅軍戰士逃避國民黨反動派追捕和療傷的地方。通天洞位於石峴最高的山頂,是一個自然形成的裡外通透的石洞。洞與天空雲霧相接,高約10米,寬4米多,深約6米。通天洞非常奇特,
裡外都是洞口,從洞口向裡眺望,看見的是天空和雲彩;若進洞眺望,則視野開闊,眾峰盡收眼底。洞裡洞外竹林深碧如海,天風陣陣,蕩滌心靈,且四周雲霧繚繞,如入仙境。

馬站鎮龍門村

馬站鎮龍門村地處蒲壯所城內。幾百年來,代代相承民俗傳統文化,讓龍門更添幾分耐人尋味的心象風景。龍門村有470多戶,全村共1790餘人。村子不大,古跡不少。2012年,村人集資重修晏公古戲臺。古戲臺始建於清代嘉靖年間,1979年改為土木結構電影院。作為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者,戲臺也是所在地區人民群眾信仰和信念的象徵,本身就具有凝聚民心的作用。龍門村村委以此為契機,龍門村順勢建設文化禮堂,讓文化禮堂沾著泥土接著地氣“走進”村民心中。

龍門村文化禮堂利用原有建築設施,鋪開“一館兩堂五室六廊”的基本建設格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拔五更”民俗展示館,禮堂、學堂,圖書室、黨員活動室、文體活動室、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室、電子資訊閱覽室,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公益廊、藝術廊、養生廊,歷史文化、民俗記憶、村人村事相映成趣。其中一大亮點就是“拔五更”民俗展示館了,展館以時間為脈絡,向村人、遊客展示“拔五更”的歷史淵源。作為蒲城一項獨特的迎春民俗活動,“拔五更”早已融入蒲城人的血脈之中。即便現在許多蒲城人都外出經商務工了,出門在外的人正月必定回家,而回家則必定要等到“拔五更”結束才出門。

橋墩鎮矴步頭村

橋墩鎮矴步頭村現為橋墩鎮碗窯社區所在地,距蒼南縣城23公里,橋莒公路穿境而過。莒溪、清水溪、南嶴溪三水匯流于此,古稱“頂鼇頭”,是一個村古、山碧、溪清、潭深、灘美、林秀、橋多、厝陳的古村落,歷來有“雁齒矴步、廣昌古厝”之稱,村內的廣昌大厝被譽為鄉間的“ 紫禁城”,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昔時,矴步頭是浙南山區與閩東的交通要道之一,有多條古道在此交☆禁☆合。

矴步頭老街始建于清咸豐年間,南北走向,一頭連接矴步,一頭通向去往碗窯的道路。全長100余米,街面用不規則塊石鋪設,沿街建築均為二層閣樓式,各間寬約3 米多,進深10 余米不等,每間房屋均開設排門,商居兩用,別具山區小街的獨特韻味。街口與矴步銜接處立著“碇埠頭”碑,碑面左右兩沿上鐫“魚鱗砌就不呼渡,雁齒排來不問津”的聯句。這是一塊建矴步的紀事碑,刻于清同治壬申年(1872),碑文介紹謝姓眾房出資建造石矴步一事。老街雖然其貌不揚,清代後期至民國期間,可是浙南山區茶葉與煙葉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清、民國時期,矴步頭周邊地區,種茶、採茶、販茶成風,據民國《平陽縣誌》載:民國初,出口茶約一萬擔,其中,自矴步頭運出的茶葉佔有重要的份額。

溫州市第一批列入浙江省

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部分資料來源/浙江發佈 溫州發佈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謹此致謝

主辦:蒼南縣委外宣辦(縣政府新聞辦)

承辦:蒼南縣新聞宣傳中心

蒼南縣新聞宣傳中心旗下媒體:

蒼南新聞APP:登陸cn.54sz.com下載

今日蒼南:週五八版報紙,發行量3.5萬份

數字報:jrcn.cnxw.com.cn

蒼南新聞網:www.cnxw.com.cn

騰訊微信:公眾號“蒼南新聞網”或“cn-news”

浙江新聞用戶端蒼南頻道

蒼南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4561發送到10086訂閱

讓龍門更添幾分耐人尋味的心象風景。龍門村有470多戶,全村共1790餘人。村子不大,古跡不少。2012年,村人集資重修晏公古戲臺。古戲臺始建於清代嘉靖年間,1979年改為土木結構電影院。作為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者,戲臺也是所在地區人民群眾信仰和信念的象徵,本身就具有凝聚民心的作用。龍門村村委以此為契機,龍門村順勢建設文化禮堂,讓文化禮堂沾著泥土接著地氣“走進”村民心中。

龍門村文化禮堂利用原有建築設施,鋪開“一館兩堂五室六廊”的基本建設格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拔五更”民俗展示館,禮堂、學堂,圖書室、黨員活動室、文體活動室、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室、電子資訊閱覽室,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公益廊、藝術廊、養生廊,歷史文化、民俗記憶、村人村事相映成趣。其中一大亮點就是“拔五更”民俗展示館了,展館以時間為脈絡,向村人、遊客展示“拔五更”的歷史淵源。作為蒲城一項獨特的迎春民俗活動,“拔五更”早已融入蒲城人的血脈之中。即便現在許多蒲城人都外出經商務工了,出門在外的人正月必定回家,而回家則必定要等到“拔五更”結束才出門。

橋墩鎮矴步頭村

橋墩鎮矴步頭村現為橋墩鎮碗窯社區所在地,距蒼南縣城23公里,橋莒公路穿境而過。莒溪、清水溪、南嶴溪三水匯流于此,古稱“頂鼇頭”,是一個村古、山碧、溪清、潭深、灘美、林秀、橋多、厝陳的古村落,歷來有“雁齒矴步、廣昌古厝”之稱,村內的廣昌大厝被譽為鄉間的“ 紫禁城”,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昔時,矴步頭是浙南山區與閩東的交通要道之一,有多條古道在此交☆禁☆合。

矴步頭老街始建于清咸豐年間,南北走向,一頭連接矴步,一頭通向去往碗窯的道路。全長100余米,街面用不規則塊石鋪設,沿街建築均為二層閣樓式,各間寬約3 米多,進深10 余米不等,每間房屋均開設排門,商居兩用,別具山區小街的獨特韻味。街口與矴步銜接處立著“碇埠頭”碑,碑面左右兩沿上鐫“魚鱗砌就不呼渡,雁齒排來不問津”的聯句。這是一塊建矴步的紀事碑,刻于清同治壬申年(1872),碑文介紹謝姓眾房出資建造石矴步一事。老街雖然其貌不揚,清代後期至民國期間,可是浙南山區茶葉與煙葉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清、民國時期,矴步頭周邊地區,種茶、採茶、販茶成風,據民國《平陽縣誌》載:民國初,出口茶約一萬擔,其中,自矴步頭運出的茶葉佔有重要的份額。

溫州市第一批列入浙江省

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部分資料來源/浙江發佈 溫州發佈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謹此致謝

主辦:蒼南縣委外宣辦(縣政府新聞辦)

承辦:蒼南縣新聞宣傳中心

蒼南縣新聞宣傳中心旗下媒體:

蒼南新聞APP:登陸cn.54sz.com下載

今日蒼南:週五八版報紙,發行量3.5萬份

數字報:jrcn.cnxw.com.cn

蒼南新聞網:www.cnxw.com.cn

騰訊微信:公眾號“蒼南新聞網”或“cn-news”

浙江新聞用戶端蒼南頻道

蒼南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4561發送到10086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