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省錢,才能真正提高幸福感?

規劃君的一個好朋友S,在本該團圓的中秋節那天,離婚了。

S是個很理性的人,不是那種隨便就鬧離婚的小女子,作為多年好友,她找我來聊天時,我沒勸,她也沒有哭訴。期間我們談到了很多,

關於感情、關於生活、關於未來的打算,有一件事讓我觸動最深。

她說:“我最後悔的事,就是這麼多年費勁巴拉地省錢。以前看中了什麼東西,稍微貴一點,我就不捨得買,總想著以後花錢的地方有很多,萬一今後遇到什麼事兒呢。早知道結局是這樣,我早該對自己好一點……”

看著面容憔悴的S,我很是心疼,但也只能像個老大娘一樣安慰她說,“你還年輕呢,以後的路很長,

日子肯定會好起來的,一定要好好對自己……”

一直以來,省錢都被奉為美德,也相信有很多人和S一樣,是個勤儉持家的賢內助,但拼命省錢一定能換來富足和快樂嗎?我覺得,是時候重新定義一下“省錢”了。

無意間看到羅永浩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可勁兒省錢是對自己的不自信。

這不僅是一句博人眼球的“毀滅體”,細細想來,確有幾分道理。

道理就在「可勁兒」這個詞上。省錢本無罪,但如果注意力全在省錢這件事上,你的幸福感肯定是大大降低的,想買而不能買,想花卻不敢花,一直在心中揮舞著小皮鞭給“欲望”立家規,也是一件累心的事。

那麼,怎麼樣省錢才能提高幸福感呢?

1、 財富的最佳狀態,就是能滿足欲望

常常聽到這樣的新聞,

富豪的生活都很節儉,比如紮克伯格常年穿著灰色T恤和連帽夾克,私家車也只是普通的大眾GTI;比如謝爾蓋·布林常去Costco大採購;比如李嘉誠的眼鏡戴了十年;又比如王永慶的一條毛巾都用了27年……

如此看來,越是有錢,對花錢的欲望就越是淡化了。反觀咱們自己,

雖說攢錢賺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學會知足常樂也是很有必要的。不是說坐擁多少財富就等於享受了多大的快樂,有時適當地“今朝有酒今朝醉”也可以提高幸福感。

2、把握好消費的“投資回報率”

眾所周知,鈔票是在貶值的,所以錢本身就是用來“花”的,對於會花錢的人來說,省錢沒有太大意義。不管是拿去消費也好,投資理財也罷,只要你花出去的錢能為你換回“你認為的有價值”的東西,

這筆消費就是對的。

對於能夠控制投資回報率的人來說,可勁兒去省錢,看似財富值在增長,但卻失去了很多提升自己生活和身心的可能。如果說錯過的機會興許以後還能遇到,可是有些體驗和觀感,就一去不復返了。比如說,年輕時捨不得的一張演唱會門票,等到年紀大了,不在乎這一張票錢了,再去看時,也很難找回年輕時的激情與感動。有些東西的即時感受無可替代,甚至在整個生命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錯過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可見,恰當的省錢,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不捉襟見肘、不過分克制。除了財富自由,也願你無論何時回看來時的路,沒有後悔,不留遺憾。

年輕時捨不得的一張演唱會門票,等到年紀大了,不在乎這一張票錢了,再去看時,也很難找回年輕時的激情與感動。有些東西的即時感受無可替代,甚至在整個生命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錯過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可見,恰當的省錢,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不捉襟見肘、不過分克制。除了財富自由,也願你無論何時回看來時的路,沒有後悔,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