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抑鬱?看看這10條錯誤思維你有嗎!

抑鬱症的危害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抑鬱嗎?認知療法的發展者之一大衛·伯恩斯博士認為,思維決定情緒,錯誤扭曲的認知則導致抑鬱情緒,並總結了導致抑鬱的10大認知扭曲。

今天恩恩醫生為大家介紹一下這10種錯誤思維,看看你有嗎?

1.非此即彼思維

這種思維是指你在看待自己或周圍的事物時,習慣用非好即壞的極端模式。某一次表現的不好就讓你覺得自己沒用,全盤否定自己。這種完美主義的思維使你害怕自己出現錯誤,

不允許自己失敗。一旦遭遇挫折,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因此一蹶不振。

2.以偏概全

出現一次不好的事情,你就認為這種遭遇會在自己身上重複上演。比如,一次面試失敗,就覺得沒有公司願意要自己這樣的員工,自己永遠都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忽視了也許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是自己沒有選擇,也常常只看結果忽視了過程。

3.心理過濾

你就像是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自動過濾掉積極的內容,從任何情境中都能找出消極的細節,然後反復回味,最後越想越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消極的。有一個我們常說的例子,同樣是半杯水,積極的人會說“哇,還有半杯水”,消極的人會說“唉,只剩半杯水了”,這兩種思維就會導致不同的情緒。

4.否定正面思考

當別人讚美你長得漂亮或工作出色時,你會怎麼想?“這確實是我的優點”還是“他們只是隨口說說”?如果你選擇後者,

那你的生活還能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呢?因為你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價值。

5.妄下結論

你是不是經常不經過實際驗證就武斷地得出負面結論?你覺得別人會瞧不起你,所以就不主動和別人交往,可是你都沒有去嘗試。或者老公最近對自己比較冷淡就懷疑他出軌了,一旦你這麼想情緒就一落千丈,

但也許他只是工作繁忙。

6.放大和縮小

當你的工作中出現一點小失誤時,你就覺得“完了,我竟然犯了這樣的錯誤,別人一定覺得我很愚蠢。”但是誰會永遠不出錯呢!而面對自己的優點時,你又把它們看得很渺小,好像自己沒什麼優點,甚至感到自卑。

7.情緒化推理

你對事實的理解常常被情緒左右。你今天感覺很挫敗,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的人;或者你看到髒亂的房間很煩躁,就覺得清理是很難的,自己完不成,其實做起來就會發現還是很輕鬆的。那些情緒經常會欺騙你,讓你越來越退縮。

8.“應該”句式

你總是對自己說“我應該這麼做”或“我應該完成得更好”。可是這種想法會給你帶來壓力,當壓力過大時,你就會感到沮喪。而且你還會把這種“應該”強加給別人,如果別人沒有按照你的預期行動,你又會煩躁、抱怨。

9.亂貼標籤

隨意給自己或給別人貼標籤都是非常不理智的。亂貼標籤會讓你在看待事物時比較偏激,容易感情用事。比如同事曾否定過一次你的提議,你就認定他是個尖酸刻薄的人,這會一直影響你之後與他的相處方式,並使自己心存怨恨。

10.罪責歸己

你習慣把所有的錯誤都往自己身上攬,即使這件事可能跟你沒什麼關係。這種思維導致你經常內疚,尤其是已經陷入抑鬱情緒時,這種自罪感使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產生極端想法。

如果想擺脫抑鬱,你就要試著克服這些錯誤的思維習慣,將自己的壓力和責任感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如果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助。

如果別人沒有按照你的預期行動,你又會煩躁、抱怨。

9.亂貼標籤

隨意給自己或給別人貼標籤都是非常不理智的。亂貼標籤會讓你在看待事物時比較偏激,容易感情用事。比如同事曾否定過一次你的提議,你就認定他是個尖酸刻薄的人,這會一直影響你之後與他的相處方式,並使自己心存怨恨。

10.罪責歸己

你習慣把所有的錯誤都往自己身上攬,即使這件事可能跟你沒什麼關係。這種思維導致你經常內疚,尤其是已經陷入抑鬱情緒時,這種自罪感使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產生極端想法。

如果想擺脫抑鬱,你就要試著克服這些錯誤的思維習慣,將自己的壓力和責任感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如果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