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情緒管理手冊」衝動是魔鬼,理性對待,我是專業的!

聊聊工作人的生活,感謝“關注”!

最近忙,心情有些小波瀾,但不像之前辣麼憤怒、煩躁、不耐煩,覺得自己這段時間成長了許多。

用一天的時間梳理一下我進行情緒管理的經驗,也結合在網上找的很多資料,

分享給大家,希望也能幫你加強情緒的管理。

情緒管理,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並由此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現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均將情商及自我情緒管理視為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怎麼進行有效的情緒管理呢?

首先,還是老規矩,認識情緒是什麼?

情緒是一種體驗,人的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反應。

對事物反映內容的一種態度。是喜、是悲,是高興、是生氣,都會引起心情的波動,同時會有生理反應,

心跳加快,臉紅,血壓升高,對大腦分析結果和聯想能力的產生影響等。

直接的影響就是人際關係不好、工作沒辦成、個人心情非常低落、身體變差。所以情緒管理特別重要。

然後,對情緒的正確表達。

我們要放鬆心態,認識到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都有存在的必要。

衝動是魔鬼,遇事冷靜5秒鐘,咬緊牙關絕對不要說話,不要做任何表情。

先把當前處理的事情視為最重要的事情看待,情緒後面再梳理。

要正面接受自己的情緒,當場沒有發作,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環境疏解、釋放出來。

再次,做好情緒管理!

事發時來不及晚上有時間想一想。從量積累到質的改變,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習慣,情緒管理能力慢慢提高。每件事進步一點點,

每天進步一點點。

1、情緒也是需要進行相對有效的管理,需要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

就像壓力過大或過小成績都上不來一樣,壓力過小沒有動力,但壓力過大又傷身又傷心!

2、分析到底是什麼導致我的情緒?如何處理?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自我覺察感受評估自己的情緒,

站在旁觀者清的角度客觀的看待。有意識的適應,並採取主動的行動,對情緒施加影響。

2.1、用“ABC理論”來指導自己,A:發生的事件,C:情緒,B:導致情緒發生的根源。

例如,A 發生的事件:開會因為改文章某個用詞,領導對我態度不好。C 情緒:我很生氣。

(但開會的時候,有很多大領導在,大局為重,忍著當什麼事都沒發生。回來後和領導通電話,過一會他還要和××主任再電話溝通問題,“和××主任溝通時態度好點,畢竟人家是領導,給點面子…”,給領導點暗示。自己再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並分析,找老王傾聽一下)

B 分析導致情緒發生的根源:

就文檔裡的一個詞而已,我寫的和他後說的沒什麼區別->

他不懂得變通,較真有什麼用->

他在那麼多人面前教訓我,我很不爽->

他不尊重我,我很生氣。

2.2、如何疏導C(情緒),解決B(根源)?

(1)、主動調節,讓情緒緩和下來,理性地分析當時的場景。

並對自己和當事人的認知進行調整,認識到自己和當事人的局限性,把局限性正常化。人無完人,原諒自己的不足以後改進,適當諒解包容別人。

(2)、適當宣洩,做運動、做家務、唱歌……流汗、喊出來,都是不錯的宣洩方法(據說人生氣或抑鬱時會分泌毒素,用汗排出來對身體也好)。

(3)、宣洩後,更重要的是分析和解決問題。

思考問題的時候可拉長時間緯度看待,一年後這個事算個小事,十年後不算個事,只是個可以回憶的往事。

換個角度看事情,福禍相依依。壞事不一定完全是壞事,也會有好的一方便影響。最不濟自己的經驗值有所提升,給人生抹上了一筆別樣的顏色。

設想最不好的情況,“大不了……,又不會……!”

在網上還看到有人發的南懷瑾先生說:生氣真的有一口氣,吐掉就沒了。三個步驟,張嘴吐氣,鼻子吸回來氣,咽下一口氣,就不生氣了。

(4)、分析B(根源)的同時,調整自己對於B這件事的思考方式,形成新的思維模式。

不足的地方改進,不懂的東西學習,能影響或指正的地方,單獨溝通。

下次再發生此類事情的時候按這樣做,思維模式固化幾次下來,以後就不會再有這種情緒出現了。

2.3、下面是這件事我疏導情緒並解決導致情緒發生的根源的思路,供參考:

我非常瞭解他,他就是一個較真的人->

他本來說話直,態度也是公認的不好->

他是對誰都一樣,對事不對人->

他都把這事忘了,我何必和他較真->

大家對我很認可,並沒有因為他的語氣影響我的溝通效果->

不生氣了(疏導情緒)->

以後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他讓改成什麼就改嘍(解決情緒根源)。

3、另外,強化自己的生存和溝通能力。

有原則,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時候可以,什麼時候不可以。

要有平衡的生活,工作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工作成績一再提升,為生活儲備餘糧;生活中放飛自我,可以讓生活美好,為工作儲備能量。

要懂得使用人際支持,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可以從不同角度給你啟示,會讓你充滿力量。

良好的溝通,學會巧妙地拒絕(正在忙一件事;錢在老婆手裡管著;錢存的死期呀……);

學會說話,接觸多了我們會發現,領導說話的技巧是:要說不好的話前先說好話,要批評之前先找點表揚的地方。

僅管領導一張嘴說就知道他這是在表揚,一會該批評指正提意見了。但先肯定了成績,表達了同理心,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上的,意見還是會比較好接受。

學會委託他人,能幫助你一次的人以後還會幫助你,幫助你時他會獲得成就感,體驗價值感。

大總結:我們要認識情緒,瞭解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調整情緒,針對情緒和問題,通過日常碰到的事,鍛煉情緒管理能力。

題外話 :情緒管理,從娃娃抓起!

在無菌的環境生長,對細菌沒有免疫力。

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但進入新環境或進入到社會中,面對種種壓力,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有可能,家人、朋友不在身邊,需要自己解決,就更顯得從小學習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了。

如果有孩子了,從小就開始教他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情緒,學習怎麼處理情緒,進行情緒管理,形成完善的人格。

以後進入學校、進入社會就能更好地應對方方面面的壓力,理解包容別人,更好地適應環境。

非心理專業人事,僅供參考,敬請指正!

你有什麼好方法管理情緒嗎?

“和××主任溝通時態度好點,畢竟人家是領導,給點面子…”,給領導點暗示。自己再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並分析,找老王傾聽一下)

B 分析導致情緒發生的根源:

就文檔裡的一個詞而已,我寫的和他後說的沒什麼區別->

他不懂得變通,較真有什麼用->

他在那麼多人面前教訓我,我很不爽->

他不尊重我,我很生氣。

2.2、如何疏導C(情緒),解決B(根源)?

(1)、主動調節,讓情緒緩和下來,理性地分析當時的場景。

並對自己和當事人的認知進行調整,認識到自己和當事人的局限性,把局限性正常化。人無完人,原諒自己的不足以後改進,適當諒解包容別人。

(2)、適當宣洩,做運動、做家務、唱歌……流汗、喊出來,都是不錯的宣洩方法(據說人生氣或抑鬱時會分泌毒素,用汗排出來對身體也好)。

(3)、宣洩後,更重要的是分析和解決問題。

思考問題的時候可拉長時間緯度看待,一年後這個事算個小事,十年後不算個事,只是個可以回憶的往事。

換個角度看事情,福禍相依依。壞事不一定完全是壞事,也會有好的一方便影響。最不濟自己的經驗值有所提升,給人生抹上了一筆別樣的顏色。

設想最不好的情況,“大不了……,又不會……!”

在網上還看到有人發的南懷瑾先生說:生氣真的有一口氣,吐掉就沒了。三個步驟,張嘴吐氣,鼻子吸回來氣,咽下一口氣,就不生氣了。

(4)、分析B(根源)的同時,調整自己對於B這件事的思考方式,形成新的思維模式。

不足的地方改進,不懂的東西學習,能影響或指正的地方,單獨溝通。

下次再發生此類事情的時候按這樣做,思維模式固化幾次下來,以後就不會再有這種情緒出現了。

2.3、下面是這件事我疏導情緒並解決導致情緒發生的根源的思路,供參考:

我非常瞭解他,他就是一個較真的人->

他本來說話直,態度也是公認的不好->

他是對誰都一樣,對事不對人->

他都把這事忘了,我何必和他較真->

大家對我很認可,並沒有因為他的語氣影響我的溝通效果->

不生氣了(疏導情緒)->

以後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他讓改成什麼就改嘍(解決情緒根源)。

3、另外,強化自己的生存和溝通能力。

有原則,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時候可以,什麼時候不可以。

要有平衡的生活,工作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工作成績一再提升,為生活儲備餘糧;生活中放飛自我,可以讓生活美好,為工作儲備能量。

要懂得使用人際支持,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可以從不同角度給你啟示,會讓你充滿力量。

良好的溝通,學會巧妙地拒絕(正在忙一件事;錢在老婆手裡管著;錢存的死期呀……);

學會說話,接觸多了我們會發現,領導說話的技巧是:要說不好的話前先說好話,要批評之前先找點表揚的地方。

僅管領導一張嘴說就知道他這是在表揚,一會該批評指正提意見了。但先肯定了成績,表達了同理心,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上的,意見還是會比較好接受。

學會委託他人,能幫助你一次的人以後還會幫助你,幫助你時他會獲得成就感,體驗價值感。

大總結:我們要認識情緒,瞭解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調整情緒,針對情緒和問題,通過日常碰到的事,鍛煉情緒管理能力。

題外話 :情緒管理,從娃娃抓起!

在無菌的環境生長,對細菌沒有免疫力。

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但進入新環境或進入到社會中,面對種種壓力,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有可能,家人、朋友不在身邊,需要自己解決,就更顯得從小學習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了。

如果有孩子了,從小就開始教他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情緒,學習怎麼處理情緒,進行情緒管理,形成完善的人格。

以後進入學校、進入社會就能更好地應對方方面面的壓力,理解包容別人,更好地適應環境。

非心理專業人事,僅供參考,敬請指正!

你有什麼好方法管理情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