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買保險的正確打開方式,看完能省不少錢!

現如今,人們的保險觀念越來越普及。然而,大多數人雖然給自己或家人配置了保險,但卻對保險的意義和功用卻還不夠瞭解,甚至還有人可能會說保險在忽悠人,因為他們在風險發生後,

卻發現自己不能獲得自認為“應該獲取”的理賠……

究其原因,卻原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買保險”!

有一天,三兄弟同時得病住院了。這時候,兄弟三個對保險的認知簡直是天差地別——

老大想:人人都說“投保容易理賠難”,我看保險就是在忽悠我的,

我一年交10萬,生大病了都不賠,以後再也不買保險了。

老二想:保險這東西其實可有可無,你看我生了這麼大的病,保險公司才賠我20萬,我交兩年的保費就交完了嘛,所以保險買也行,不買也行,沒什麼意思。

只有老三覺得保險挺好:你看,一生病就賠我300萬,還真不錯,治療費、康復費等等,啥都解決了。

一、怎麼買?

故事中的老大,投保的順序完全顛倒了,缺乏基本的保障配置,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當然不會予以理賠了。

T博士建議:保險“怎麼買”,應該是先選擇意外險、健康險(重疾險+醫療險),再選擇養老險、理財險等其他險種。

二、買多少?

“買多少”實際上是保額計算的問題。以健康險為例,在設計保額時我們不僅要考慮重大疾病的治療費,還要把術後的康復費用、家庭未來幾年的收入中斷考慮進來。因為健康保險不僅要解決個人的醫療費用問題,還要解決重大疾病所帶來的家庭財務問題。

1、治療費用

按照現在的醫療費用水準,一般的重大疾病手術費、治療費都在30-50萬左右。

2、康復費用

除了巨額的治療費外,還需要考慮手術成功後的康復費用,醫護資源是越來越緊張,所以用藥、護理的費用一年至少也在10萬左右,重疾的康復期一般是5年,就是50萬。

3、家庭開支

生病不僅意味著治療,更意味著收入的中斷。治療需要費用,家庭正常的開支也需要費用,否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就會下降。假如家庭一年的開支是20萬,5年就是100萬。

簡單算下來,重疾險的基本保額都應該在100萬以上。而且這個保額是動態的,要隨著家庭年收入的提升而提升,這樣才能確保家庭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故事中的老二,就是因為保額配置不足,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對他來說沒有意義,他才會覺得“保險沒有用,買不買無所謂”。

T博士建議:保險“買多少”,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保額一定要足以覆蓋家庭的負債額度,確保風險發生時有一筆確定的現金流。

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保額一定要足以覆蓋家庭的負債額度,確保風險發生時有一筆確定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