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也談站樁之五—傳統武術習練的順序

試想,讓一個“1+1=2”都不會的學前班同學,去深入哥德巴赫猜想這樣博士水準的學問,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學習掌握文化知識,是建立在從小學、初中……到大學、博士這一正確的順序之上,這個順序是國家和社會為我們事先安排好的,無需我們費勁琢磨。由此看來,掌握文化知識的秘訣就在於學習的正確順序上,傳統武術亦同理。

問題來了,武功的秘笈到底在哪?傳統武術的練功秘訣就在正確的習練順序上。這裡有三個指標,

首先,習者必須得到真傳的樁架要領,通過站樁體會到正確的樁架整體感,俗稱樁法訓練;第二,堅持站樁,第三,完成站樁各階段需要達到的目標。

道、釋、武三家,均需經過三階段,即調身、調息、調心。站樁,事實上是從調身入手,逐步過渡到調息,再到調心階段。第四篇裡談到的修正人體脊椎生理三大彎曲,即是調身階段。身、息、心,各有其重點,又密切聯繫。

這裡簡單介紹調身的先後順序,

供大家參考:

第一、松腰部周圍肌肉,鬆開命門,命門一開,腰椎五節可以逐節鬆開,難點是腰椎最後一節與骶骨這個部位,一旦腰骶骨鬆開,鬆開後胯就有希望,後胯,指的是骶骨與髂骨。

第二、鬆開骶髂骨,環跳穴自動打通,後胯達到初松程度,下肢開始卸力,兩足弓逐漸與身弓之勁力連通。

第三、鬆開命門,肩胛骨就會有感應,此時松肩開始,主要體感為落胛歸田,達到盧氏結構裡所講的平鎖之效,

也就是鎖骨達到9點15分的指示位置。難點在身柱穴和大杼穴,這兩穴一開,上肢開始自動卸力,兩手弓逐漸與身弓之勁力貫通。

第四、在上述基礎上,只要堅持站樁,會繼續加大每一節脊骨的鬆開度,達到豎脊肌和盆底肌的聯合訓練。

第五、鬆開骶骨與尾骨。

鬆開整條脊柱,丹道內丹功的督脈三關,即尾閭,夾脊,玉枕三關基本被貫通,在調身階段,丹功與武術的最大區別在於,

前者是以意領氣,後者是以形領氣。只有通過扎實的調身階段,方能進入調息,樁法訓練效率大幅提高,也為調心做好了充足準備。調身階段,在傳統武術中,也是換勁階段,或是明勁向暗勁的過渡階段。

此外,也可以看出,傳統武術中,間架結構形之正確性是至關重要的,這裡奉勸,想學習傳統武術的愛好者,最好在明師作指導下習練。

以上是筆者膚淺之認識,

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