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經900天,立志開10萬+門店的麥香村宣告暫停,到底怎麼了?

賈國龍的麥香村歷經900天,喊出10萬+的口號。耗資3000萬,也經歷了四次關店調整。最終宣告暫停,同時也引來大量的餐飲人,媒體,專家的猜測,點評和吐槽。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名字不好,

沒有品牌聯想,像個蛋糕店。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slogan,一頓好飯,太空泛,不聚焦,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功能表沒有系統規劃,沒有定位,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品類認知太模糊,沒有聚焦,不符合定位。

有人評價賈國龍的10萬+的戰略口號太空洞,就是吹牛逼。

有人評價賈國龍有錢任性,一下開,一下關,喜歡瞎折騰。

以下僅代表個人思考。

1

西貝一萬多名員工,各種博士,碩士精英高管幾百名,並且經歷過,

特勞特諮詢公司,裡斯品類戰略諮詢公司,華與華諮詢公司等國內頂尖諮詢公司的多位大師級別的團隊,多年貼身指導和幕後操盤。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賈國龍以及他的團隊,經歷過中國頂級智囊團的多年貼身輔導和運籌帷幄。

這些頂尖諮詢公司的智慧,服務過全中國幾千家年產值幾十幾百億的公司。可以說間接的推動著整個中國的商業發展和競爭格局。

難道這些國內頂尖諮詢公司,

加西貝幾百名精英高管的智慧,

再加上賈國龍三十年餐飲的實戰經驗總結和認知格局,

這些智慧的總和加起來都不如別人這些評論家?

請問中國的餐飲界有幾個西貝,中國的餐飲界有幾個賈國龍這樣的硬漢?

△賈國龍

現在隨便一個餐飲企業都能創幾個子品牌,對於西貝這樣的大品牌來說,開創一個新品牌會很難嗎?

你們提出的這些批判觀點,真的就正確嗎?

你們都能看出來的這些問題,人家賈國龍以及背後的智囊團就看不出?

難道這些頂尖大腦都不如你吃一頓飯的思考?

與其一個一個跳出來去評論人家賈國龍這不對,那不對,不如一起來思考一下這些行為背後的思維邏輯:

賈國龍為什麼要這樣做?

為什麼一個70平的速食店要一下開,一下關折騰這麼多次?

為什麼賈國龍要用麥香村這個名字做品牌名?

為什麼要用一頓好飯做slogon?

為什麼沒有聚焦細分品類或者開創新品類?

為什麼要喊出10萬+的口號?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2

我們看待任何一件事,首先一定要先回到人物傳記裡去尋找答案。

賈國龍帶著西貝從西北的大草原走出來,在餐飲這條道路上經歷過很多次失敗,

走過很多彎路,也交過很多學費。同時也四處學習,遍訪高手。找過很多的諮詢公司,這是餐飲界公開的秘密。

我們公司服務的巨星集團,其董事長也和我談起過這個事,他們公司現在之所以喜歡到處學習,願意花錢去找各種顧問和諮詢公司,其實都是深受賈國龍的影響。

賈國龍曾親口對他說過,西貝在外出學習和找諮詢公司這條道路上花費了將近五千萬的費用,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他仍認為很有價值。

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沿著賈國龍從獨自摸索到找諮詢公司,找戰略顧問的道路去還原推測一下,試圖解開一些疑惑。

賈國龍最早找到特勞特定位諮詢公司。花了將近一千萬諮詢費,幾千萬的改造費。把西貝蓧面村改成了西貝西北菜。然而最終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收益效果。因為西北菜不是一個菜系,也不是一個品類。

然後又花了將近一千萬的諮詢費,找了裡斯戰略諮詢公司。把西貝西北菜改成了西貝牛羊專家。還是沒什麼效果,因為供應鏈的局限無法完全落地。

後來還到找過葉茂中,但好像並沒有達成戰略合作。

最後與華與華戰略諮詢公司建立合作關係,至今合作已經有4年的時間了,也就有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個超級符號,和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以及西貝做回蓧面村,迅速拓店,進駐商超,明檔廚房等一些列的戰略調整。

如果有深入研究過以上幾位大師的理論思想的讀者,應該就知道這些大師的核心思想差別是什麼。

▍特勞特定位

講的是消費者是品類來思考,品牌來表達,定位是以消費者心智認知為基本點。

▍裡斯品類戰略

其核心思想,講的是品類是品牌的根,任何一個品牌一定要佔據一個品類,或者封殺一個特性,所以一個品牌要麼做品類第一,要麼開創一個新品類,做唯一。

同時提出logo就是視覺錘,廣告語就是語言釘,用錘子把這個釘子,釘進消費者的心智,從而才算建立了品牌。

▍葉茂中行銷策劃

葉茂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需求的本質都是建立在消費者理性和感性的衝突基礎上,可以理解為葉茂中所有的理論思想都是從人性☆禁☆欲望衝突的角度出發。

▍華與華行銷諮詢

而華與華提出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就是把品牌寄生到消費者心智中已有認知文化的原力裡面。

同時是以中國儒家思想和孫子兵法來指導企業戰略,講的是經營企業,以終為始,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不勝,先勝而後戰,一戰定乾坤。企業最大的效率就是不取巧,不返工。

首先大家要知道,諮詢公司的價值在於引導客戶。客戶會聽諮詢公司的,會用諮詢公司的方案,諮詢公司才有價值,客戶不聽諮詢公司的,諮詢公司拿諮詢費是不道德的,肯定就會中斷合作。

好,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賈國龍,你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掏上千萬找這些頂尖諮詢公司?

因為想發展,想做大,以前高度不夠,走過很多彎路,花了好多冤枉錢,所以認同這個服務價值。

如果你是賈國龍,在經過國內頂尖定位諮詢公司大師的常年貼身指導和薰陶之後,什麼情況下你會放棄和特勞特合作,從而和裡斯品類戰略諮詢公司合作?

因為不認同,企業沒有收穫到實際價值效益。

在經過國內頂尖品類戰略諮詢公司指導下,

又會在什麼情況下放棄和裡斯品類戰略合作?

最終為什麼又會和華與華戰略諮詢公司合作?

還是因為認同。

因為任何一個人做的決策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所以,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 I loveyou的符號,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的廣告語,以及做回蓧面,明檔廚房,小而美,佈局商超等一些列戰略調整。

我們通過西貝能和華與華從2012年合作至今,可以推測出,對於現階段的西貝或者對於賈國龍個人來說,是認同華與華的戰略思想,不認同特勞特定位思想,和裡斯品類戰略的思想。

3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如果你也深入研究過華與華戰略思想,和華與華的方法論,回過頭去看麥香村的這些為什麼,所有的疑問就都解開了。

因為軍師是華與華,

所有事物表像背後處處都有華與華方法論的影子。

比如,華與華的理論提出過,廣告的信號發出來一定要貴,要大,不然這個信號就沒有價值。

其次,華與華提出企業價值的終極目標就是夢想的化身。

所以,有了你們看到的10萬+的夢想,賈國龍發出的這個信號夠大吧?至少引起了全國餐飲界的轟動,和各種免費的宣傳造勢報導。

再次,10萬+這個夢想也足夠大吧,10萬+的使命和願景能凝聚團隊奮鬥終身吧?

再比如,華與華方法論提出的品牌寄生。就是把企業的品牌嫁接到消費者原有的認知事物基礎之上,這個理論和裡斯的視覺錘是完全相反的。

也提到過,品牌的本質就是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降低企業的傳播成本。

所以就有了你們看到的西貝燕麥面改成這個所謂賣麵包的名字,麥香村,

為什麼?

因為麥香村這個品牌從解放前就有,他在某些地方是有認知基礎和很大影響力,是早期賈國龍掏錢從別人那裡買斷過來的。

如果啟用西貝燕麥面,會造成消費者對西貝這個品牌的原有認知障礙;

如果啟用一個陌生的符號和陌生的品牌名字,是需要花大筆的廣告成本費用去把這些符號盯入消費者心智。

同時你們看麥香村,並沒有聚焦到某個品類,或者開創一個新品類,而是挑一些消費者原有廣泛認知基礎的品類組合一起去市場驗證,比如,面,飯,肉夾饃等。

為什麼?

首先沒有哪個細分的品類能做到10萬+,因為小眾。

其次開創一個新品類,說起來簡單,但教育消費者這種事更難。

用賈國龍自己的解釋就是,這些品類在中國本來就有十萬家以上店,本來就在中國傳承了幾百年,吃的住,具備做10萬+的基礎。

你們再看這個logo上面的廚師和麥穗,用華與華的方法論解釋,這叫超級符號,消費者一眼就看得懂。

再看這句,一頓好飯其實和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如出一轍,種種現象,背後都是華與華的影子。

再比如,華與華方法是從儒家思想和孫子兵法等古代思想進化出來的,在戰略指導上,提出的是以終為始,先勝而後戰。一戰定乾坤,不返工。

所以,你們試著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賈國龍,在西貝這條路上折騰了三十年,不斷返工,不斷走彎路,不斷推到重來。

當交了這麼多學費後,你現在打算再做一個新品牌,難道你還要重複造輪子嗎?

以西貝現在的財力,物力,人力,智力,執行力和資源,一年就能開出幾百家店來。

是像以前一樣,先開槍再瞄準,先開個幾十上百家店後,再來如何修正如何返工,回到原點推倒重來;

還是以終為始,基於10萬+的願景倒逼自身定戰略,定模式,先向市場驗證再捨命狂奔。

是寧願多花三年來籌備,還是願意以後再花十年來調整?

最後,為什麼沒有去聚焦一個單品類,為什麼沒有開創一個新品類?為什麼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我想你應該有答案了。

因為要創新,要試錯,要驗證,因為賈國龍不認同單品能做到10萬+。

做一小物,需站高處。

佈局一家店和佈局一百家店和佈局一萬家店的高度,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為什麼全國的餐飲人,甚至連一個外行都知道現在做餐飲最好是單品打天下,品類要聚焦等等,

但賈國龍的麥香村卻從一開始就在不斷的嘗試多品類組合戰略。

還是因為華與華。所以說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顧問史。如果現在依然是特勞特或者裡斯在和西貝合作,那麼麥香村呈現出來的應該就是某些人覺得應該看到的單品樣子。可特勞特和裡斯已經被賈國龍pass了。

4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色彩,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不管別人怎麼批評,賈國龍依然還是賈國龍。

賈國龍已經算是爬到山頂上的人了,山頂所看到的風景和山底是不一樣的,所以還在山底的人就不要用自己操盤幾家店的認知,去批評人家賈國龍了;

高度不同,你們的研究只是看了幾本書,人家賈國龍的研究不只看了書,還掏了一個多億的學費找了多位大師常年貼身來實踐指導,用自己企業的生命去驗證過。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是賈國龍愛折騰,是在找自己品牌的這個1,只有找到這個能撐起10萬+的這個1,才能在後面加上5個0,真正的變成10萬+。正是因為不想以後回過頭來返工,所以,才需要謀定而後動。

其次,不是賈國龍的10萬+口號空洞。每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需求是不同的,情懷是不同的。

假如你現在擁有幾百家直營店上萬名員工,幾十億年產值的時候,就算現在把企業賣掉去,這些錢這輩子都花不完的時候,你也會有更大的夢想;

你也會有讓全中國人吃頓好飯的使命感,你也會想追求帶領更多好漢在這個平臺發家致富的成就感,你也會想用畢生的精力去造福這個社會,青史留名的夢想。

所以,我認為10萬+店都不空洞,夢想總是要有的,就像馬雲說的,有些人是因為看見才相信,而有些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很多時候,不是所有人做事都是為了賺幾個小錢。對於有夢想又不缺錢的人來說,追求的永遠是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最後,為什麼會叫停?

首先是折騰了一下,知道企業自身資源和實力暫時還撐不起這個欲望。至少知道自己沒有把兩個品牌同時做大的能力,知道自己不幹什麼了,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其次,是回到原點,一題多解,條條大道通羅馬,要完成夢想,沒有必要一定要在一條胡同上死磕。

最後,我認為還是華與華,因為華與華的思想多次提過一戰定乾坤,你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就不要打,不作是不會死,一個企業不隨便出招是不會敗的。很多成功企業打了一輩子的勝仗,敗一次就什麼都沒了。

各位看官,我們看待任何一件事不要別人成功了就什麼都對,人家沒成功就個個跳出來指責一下。

人家成不成功和我們自己沒關係,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能從他這一系列表面動作裡,悟出什麼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不管是特勞特和裡斯,葉茂中,或者華與華和西貝賈國龍,他們本身就代表著不同領域的頂尖大師。

我們在學習任何知識,首先要向行業的頂尖大師學,因為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吸收了很多其他大師的思想,並過濾了很多偽專家的理論,終其一生研究出來的思想結晶才登峰造極成為了大師。

我們除了要向頂尖大師學,學完後還要向大師對立面的大師學。通過自洽,他洽,續洽,來想辦法推翻或者更迭我們大腦已有的認知。

這叫二元對立學習法則。

這也就是查理芒格所說的:如果我不能比所有人更能反駁我的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這樣才能在大腦裡同時容納兩種以上不同的思想觀,並能融會貫通,建立自己的立體思維,避免陷入自嗨的思維,避免給自己的認知設邊界。

△已知越多,未知就越多

其次要用哲學的眼光去探索事物的本質,多用批判性的思維去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才能找到問題的本質。

再次,還要跳進人物傳記裡,去還原這些大師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生活、家庭、性格等場景的原點,才能觸摸到一些事物的本質。

而且,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極其複雜的。

很多事物的真相往往比我們認為複雜的局面還要複雜幾十倍。

永遠用一種客觀的態度看世界。

包括我今天的這篇分析也只是蜻蜓點水,管中窺豹。只是希望能引發思考。

——————

作者:壽文彬。以終為始,專注戰略規劃+品牌策劃+產品定位+行銷策劃。

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他仍認為很有價值。

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沿著賈國龍從獨自摸索到找諮詢公司,找戰略顧問的道路去還原推測一下,試圖解開一些疑惑。

賈國龍最早找到特勞特定位諮詢公司。花了將近一千萬諮詢費,幾千萬的改造費。把西貝蓧面村改成了西貝西北菜。然而最終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收益效果。因為西北菜不是一個菜系,也不是一個品類。

然後又花了將近一千萬的諮詢費,找了裡斯戰略諮詢公司。把西貝西北菜改成了西貝牛羊專家。還是沒什麼效果,因為供應鏈的局限無法完全落地。

後來還到找過葉茂中,但好像並沒有達成戰略合作。

最後與華與華戰略諮詢公司建立合作關係,至今合作已經有4年的時間了,也就有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個超級符號,和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以及西貝做回蓧面村,迅速拓店,進駐商超,明檔廚房等一些列的戰略調整。

如果有深入研究過以上幾位大師的理論思想的讀者,應該就知道這些大師的核心思想差別是什麼。

▍特勞特定位

講的是消費者是品類來思考,品牌來表達,定位是以消費者心智認知為基本點。

▍裡斯品類戰略

其核心思想,講的是品類是品牌的根,任何一個品牌一定要佔據一個品類,或者封殺一個特性,所以一個品牌要麼做品類第一,要麼開創一個新品類,做唯一。

同時提出logo就是視覺錘,廣告語就是語言釘,用錘子把這個釘子,釘進消費者的心智,從而才算建立了品牌。

▍葉茂中行銷策劃

葉茂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需求的本質都是建立在消費者理性和感性的衝突基礎上,可以理解為葉茂中所有的理論思想都是從人性☆禁☆欲望衝突的角度出發。

▍華與華行銷諮詢

而華與華提出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就是把品牌寄生到消費者心智中已有認知文化的原力裡面。

同時是以中國儒家思想和孫子兵法來指導企業戰略,講的是經營企業,以終為始,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不勝,先勝而後戰,一戰定乾坤。企業最大的效率就是不取巧,不返工。

首先大家要知道,諮詢公司的價值在於引導客戶。客戶會聽諮詢公司的,會用諮詢公司的方案,諮詢公司才有價值,客戶不聽諮詢公司的,諮詢公司拿諮詢費是不道德的,肯定就會中斷合作。

好,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賈國龍,你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掏上千萬找這些頂尖諮詢公司?

因為想發展,想做大,以前高度不夠,走過很多彎路,花了好多冤枉錢,所以認同這個服務價值。

如果你是賈國龍,在經過國內頂尖定位諮詢公司大師的常年貼身指導和薰陶之後,什麼情況下你會放棄和特勞特合作,從而和裡斯品類戰略諮詢公司合作?

因為不認同,企業沒有收穫到實際價值效益。

在經過國內頂尖品類戰略諮詢公司指導下,

又會在什麼情況下放棄和裡斯品類戰略合作?

最終為什麼又會和華與華戰略諮詢公司合作?

還是因為認同。

因為任何一個人做的決策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所以,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 I loveyou的符號,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的廣告語,以及做回蓧面,明檔廚房,小而美,佈局商超等一些列戰略調整。

我們通過西貝能和華與華從2012年合作至今,可以推測出,對於現階段的西貝或者對於賈國龍個人來說,是認同華與華的戰略思想,不認同特勞特定位思想,和裡斯品類戰略的思想。

3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如果你也深入研究過華與華戰略思想,和華與華的方法論,回過頭去看麥香村的這些為什麼,所有的疑問就都解開了。

因為軍師是華與華,

所有事物表像背後處處都有華與華方法論的影子。

比如,華與華的理論提出過,廣告的信號發出來一定要貴,要大,不然這個信號就沒有價值。

其次,華與華提出企業價值的終極目標就是夢想的化身。

所以,有了你們看到的10萬+的夢想,賈國龍發出的這個信號夠大吧?至少引起了全國餐飲界的轟動,和各種免費的宣傳造勢報導。

再次,10萬+這個夢想也足夠大吧,10萬+的使命和願景能凝聚團隊奮鬥終身吧?

再比如,華與華方法論提出的品牌寄生。就是把企業的品牌嫁接到消費者原有的認知事物基礎之上,這個理論和裡斯的視覺錘是完全相反的。

也提到過,品牌的本質就是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降低企業的傳播成本。

所以就有了你們看到的西貝燕麥面改成這個所謂賣麵包的名字,麥香村,

為什麼?

因為麥香村這個品牌從解放前就有,他在某些地方是有認知基礎和很大影響力,是早期賈國龍掏錢從別人那裡買斷過來的。

如果啟用西貝燕麥面,會造成消費者對西貝這個品牌的原有認知障礙;

如果啟用一個陌生的符號和陌生的品牌名字,是需要花大筆的廣告成本費用去把這些符號盯入消費者心智。

同時你們看麥香村,並沒有聚焦到某個品類,或者開創一個新品類,而是挑一些消費者原有廣泛認知基礎的品類組合一起去市場驗證,比如,面,飯,肉夾饃等。

為什麼?

首先沒有哪個細分的品類能做到10萬+,因為小眾。

其次開創一個新品類,說起來簡單,但教育消費者這種事更難。

用賈國龍自己的解釋就是,這些品類在中國本來就有十萬家以上店,本來就在中國傳承了幾百年,吃的住,具備做10萬+的基礎。

你們再看這個logo上面的廚師和麥穗,用華與華的方法論解釋,這叫超級符號,消費者一眼就看得懂。

再看這句,一頓好飯其實和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如出一轍,種種現象,背後都是華與華的影子。

再比如,華與華方法是從儒家思想和孫子兵法等古代思想進化出來的,在戰略指導上,提出的是以終為始,先勝而後戰。一戰定乾坤,不返工。

所以,你們試著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賈國龍,在西貝這條路上折騰了三十年,不斷返工,不斷走彎路,不斷推到重來。

當交了這麼多學費後,你現在打算再做一個新品牌,難道你還要重複造輪子嗎?

以西貝現在的財力,物力,人力,智力,執行力和資源,一年就能開出幾百家店來。

是像以前一樣,先開槍再瞄準,先開個幾十上百家店後,再來如何修正如何返工,回到原點推倒重來;

還是以終為始,基於10萬+的願景倒逼自身定戰略,定模式,先向市場驗證再捨命狂奔。

是寧願多花三年來籌備,還是願意以後再花十年來調整?

最後,為什麼沒有去聚焦一個單品類,為什麼沒有開創一個新品類?為什麼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我想你應該有答案了。

因為要創新,要試錯,要驗證,因為賈國龍不認同單品能做到10萬+。

做一小物,需站高處。

佈局一家店和佈局一百家店和佈局一萬家店的高度,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為什麼全國的餐飲人,甚至連一個外行都知道現在做餐飲最好是單品打天下,品類要聚焦等等,

但賈國龍的麥香村卻從一開始就在不斷的嘗試多品類組合戰略。

還是因為華與華。所以說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顧問史。如果現在依然是特勞特或者裡斯在和西貝合作,那麼麥香村呈現出來的應該就是某些人覺得應該看到的單品樣子。可特勞特和裡斯已經被賈國龍pass了。

4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色彩,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不管別人怎麼批評,賈國龍依然還是賈國龍。

賈國龍已經算是爬到山頂上的人了,山頂所看到的風景和山底是不一樣的,所以還在山底的人就不要用自己操盤幾家店的認知,去批評人家賈國龍了;

高度不同,你們的研究只是看了幾本書,人家賈國龍的研究不只看了書,還掏了一個多億的學費找了多位大師常年貼身來實踐指導,用自己企業的生命去驗證過。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是賈國龍愛折騰,是在找自己品牌的這個1,只有找到這個能撐起10萬+的這個1,才能在後面加上5個0,真正的變成10萬+。正是因為不想以後回過頭來返工,所以,才需要謀定而後動。

其次,不是賈國龍的10萬+口號空洞。每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需求是不同的,情懷是不同的。

假如你現在擁有幾百家直營店上萬名員工,幾十億年產值的時候,就算現在把企業賣掉去,這些錢這輩子都花不完的時候,你也會有更大的夢想;

你也會有讓全中國人吃頓好飯的使命感,你也會想追求帶領更多好漢在這個平臺發家致富的成就感,你也會想用畢生的精力去造福這個社會,青史留名的夢想。

所以,我認為10萬+店都不空洞,夢想總是要有的,就像馬雲說的,有些人是因為看見才相信,而有些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很多時候,不是所有人做事都是為了賺幾個小錢。對於有夢想又不缺錢的人來說,追求的永遠是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最後,為什麼會叫停?

首先是折騰了一下,知道企業自身資源和實力暫時還撐不起這個欲望。至少知道自己沒有把兩個品牌同時做大的能力,知道自己不幹什麼了,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其次,是回到原點,一題多解,條條大道通羅馬,要完成夢想,沒有必要一定要在一條胡同上死磕。

最後,我認為還是華與華,因為華與華的思想多次提過一戰定乾坤,你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就不要打,不作是不會死,一個企業不隨便出招是不會敗的。很多成功企業打了一輩子的勝仗,敗一次就什麼都沒了。

各位看官,我們看待任何一件事不要別人成功了就什麼都對,人家沒成功就個個跳出來指責一下。

人家成不成功和我們自己沒關係,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能從他這一系列表面動作裡,悟出什麼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不管是特勞特和裡斯,葉茂中,或者華與華和西貝賈國龍,他們本身就代表著不同領域的頂尖大師。

我們在學習任何知識,首先要向行業的頂尖大師學,因為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吸收了很多其他大師的思想,並過濾了很多偽專家的理論,終其一生研究出來的思想結晶才登峰造極成為了大師。

我們除了要向頂尖大師學,學完後還要向大師對立面的大師學。通過自洽,他洽,續洽,來想辦法推翻或者更迭我們大腦已有的認知。

這叫二元對立學習法則。

這也就是查理芒格所說的:如果我不能比所有人更能反駁我的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這樣才能在大腦裡同時容納兩種以上不同的思想觀,並能融會貫通,建立自己的立體思維,避免陷入自嗨的思維,避免給自己的認知設邊界。

△已知越多,未知就越多

其次要用哲學的眼光去探索事物的本質,多用批判性的思維去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才能找到問題的本質。

再次,還要跳進人物傳記裡,去還原這些大師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生活、家庭、性格等場景的原點,才能觸摸到一些事物的本質。

而且,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極其複雜的。

很多事物的真相往往比我們認為複雜的局面還要複雜幾十倍。

永遠用一種客觀的態度看世界。

包括我今天的這篇分析也只是蜻蜓點水,管中窺豹。只是希望能引發思考。

——————

作者:壽文彬。以終為始,專注戰略規劃+品牌策劃+產品定位+行銷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