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腹瀉怎麼辦?給你不用吃藥的幾個好辦法

腹瀉是指大便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的一種疾病,
發病原因主要是飲食不當、脾胃不和等因素,主要症狀為腹瀉和嘔吐,嚴重的患兒可能會發生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在這裡不得不說的是,孩子腹瀉大人最頭疼的就是吃藥問題,今日小編為你推薦幾個不用吃藥輔助治療腹瀉的療法,供大家參考。

●病因病機

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半數,夏秋季發病率最高,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

輕症小兒腹瀉物呈稀糊狀、蛋花湯樣或水樣,可有少許黏凍,但無膿血,每數次到10多次。患兒大便前可能啼哭,似有腹痛狀,亦可有輕度噁心嘔吐。重症兒一天可以腹瀉10多次甚至20次以上,同時伴有嘔吐高熱、體倦嗜睡等現象.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

分泌的消化酶較少,消化能力還比較弱,容易發生腹瀉。再者,嬰幼兒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也比較差,所以,如果飲食稍改變,比如對添加的輔助食物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者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者飲食不當,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天氣的突然變化,過冷或過熱,都可引起幼兒腹瀉。

●飲食療法

芹菜湯:選用5根芹菜,連根洗淨切成2~3釐米長,倒入2杯水,熬煮至水變成一半為止。然後用紗布擠出芹菜汁喝。

●特效穴位

天樞:屬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在中腹部,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

父母雙手掌心向下,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頭垂直下按並向外揉壓,施力點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各按一次,

每次揉按1~3分鐘。

血海:屬足太陰脾經穴位。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處,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父母用大拇指垂直按壓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右穴位各按壓3~5分鐘。

●按摩療法及手法

1、患兒正坐,橫擦脾俞、胃俞、腎俞,以熱為度。

2、患兒仰臥,先摩中脘10分鐘,接著摩腹10分鐘。

3、患兒仰臥,按脾俞、胃俞及大腸俞,以酸脹為度。

●刮痧療法(按順序)

1、用面刮法刮拭腹部氣海、天樞穴。

2、用面刮法刮拭小腿正前方的上巨虛穴。

3、若患兒伴有發熱症狀可刮拭前臂陽面曲池穴、合穀穴。

4、若患兒伴有濕重症狀可刮拭小腿外側陽陵泉穴。

●中醫提示

穴位按摩前,配合摩腹和揉臍,穴位按摩後對小兒進行捏脊按摩,治療效果更好。

注意氣候變化,適當加減衣著,避免幼兒著涼或者過熱。注意小兒鍛煉,增強幼兒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

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嬰兒最健康的食物,所以最好是母乳餵養。斷奶之前給幼兒餵食的輔助食物,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使幼兒有適應的過程。

注意氣候變化,適當加減衣著,避免幼兒著涼或者過熱。注意小兒鍛煉,增強幼兒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

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嬰兒最健康的食物,所以最好是母乳餵養。斷奶之前給幼兒餵食的輔助食物,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使幼兒有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