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捐獻器官:人生這麼長,我要這樣活

在這個人人都自稱小仙女的時代,你是否知道真的有人像天使一樣活著?

2015年,北大女博士婁滔被發現患上“漸凍症”,經歷了兩年與病魔的鬥爭後,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

捐獻出自己的器官,願醫學早日攻克難題,並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這個女孩,從小就是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如果不是這場病,她說自己會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傳道受業解惑。而在生病以後,

她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

人生何其短暫,不能無意義地活著。

巴金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用懇切的語氣教育年幼的孩子們,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給這個世界更多的愛。

“我思索,我追求,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

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學同學們的信中說:‘我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有人問我生命開花結果是什麼意思。我說:‘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乾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
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

婁滔在生病期間,曾以口授護士執筆的方式寫下了一封遺囑: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品質和厚度來衡量。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

早日擺脫痛苦。

請遵循我的意願: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請將骨灰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佔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不要舉辦任何治喪儀式,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

當社會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與人世付出的貢獻聯繫在一起。我們從小就學會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世界作出改變與奉獻。

如果人生只有這麼長,我將選擇這樣活,做莎士比亞所言的火炬,散發普照世界的光芒。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這句話用來放在婁滔身上再合適不過,這個剛剛29歲的女孩,告訴了所有人什麼是大愛。這份遺囑,是她留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生命的意義,該是跨越生與死的,該是熠熠生輝的。

(本文綜合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

告訴了所有人什麼是大愛。這份遺囑,是她留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生命的意義,該是跨越生與死的,該是熠熠生輝的。

(本文綜合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