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吃的酥皮點心~你知道它的起源嗎?

以江蘇省蘇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調香,口味重甜。代表品種有蘇式月餅和豬油年糕等。蘇式糕點在中國傳統糕點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傳統糕點主要幫式之一。

據有關史料,蘇式糕點萌芽于春秋,起源于隋唐,形成于兩宋,發展於明清,繼承、發揚、創新于現代。

蘇州是吳郡的首邑,稱吳縣,至隋文帝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廢吳郡,改稱蘇州。由隋至唐三百多年間,蘇州因地理上的得天獨厚,土地肥沃,

物產豐富,交通方便,市井繁榮,商賈雲集,成為江南一大繁華都會。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蘇州的糕點行業蓬勃興起。隋唐是蘇式糕點的起源時期,也是蘇式糕點開始興旺、發達的時期。

宋代

蘇式糕點作為一個獨特的傳統特色糕點幫式已經形成,

品種甚多,類別已有炙、烙、炸、蒸。操作工藝上已有酥皮摺迭,生物發酵、漿皮松酥、松糕揉韌、包餡成形等。並已形成了商品生產,又有茶食(糕點)店鋪供應。歷代騷人墨客,在讚美姑蘇旖旎風光的同時,也對精巧可口的蘇式糕點讚美不已。白居易、杜甫、蘇東坡、陸游等著名文學家和詩人都曾對蘇式糕點懷有特別的感情。蘇式糕點到兩宋(北宋、南宋)時期已逐步形成我國主要幫式之一。

明清時期

蘇州工商業的發展居於全國的前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五穀豐登,農業生產在全國領先。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副產品的商品化,亦為城市手工業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為工商業繁榮提供了條件。據當時記載,其著名品種就有棗泥麻餅、月餅、巧果、松花餅、盤香餅、棋子餅、香脆餅、薄脆餅、油酥餃、粉糕、馬蹄糕、雪糕、花糕、蜂糕、百果蜜糕、脂油糕、雲片糕、火炙糕、定勝(定榫)糕、年糕、烏米糕、三層玉帶糕等。

著名茶食店有王仁和、湘城老大房、野荸薺、稻香村、桂香村等。據不完全統計,明、清時期的蘇式糕點分爐貨、油面、油氽、水鑊、片糕、糖貨、印板等七個大類,傳統品種達130餘種。

解放後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蘇式糕點有了恢復和發展,蘇式糕點的生產範圍擴充到蘇南、蘇北廣大地區,部分品種的製作方法傳到外省市,乃至國外,著名的松子棗泥麻餅、芝麻酥糖等產品,遠銷港澳,出口東南亞諸國。

蘇式糕點在選料、用料上,工藝製作上,風味上,時令品種上,生產經營上,均有獨特之處,別具一格,具有“南點”美稱。不少品種富有滋補作用,食後有益健康。隨著生產力水準的提高和人民收入的增加,蘇式糕點已成為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均有獨特之處,別具一格,具有“南點”美稱。不少品種富有滋補作用,食後有益健康。隨著生產力水準的提高和人民收入的增加,蘇式糕點已成為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