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149.02公斤!這位老人和他的團隊再次創造了奇跡!

今天是第37個世界糧食日,這個日子,希望能提醒全體國人:饑餓離我們並不遙遠,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正在被饑餓問題困擾。

糧食生產和供給始終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又帶來一個好消息!

1149.02公斤!

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畝產

創世界紀錄!

2017年10月15日,河北邯鄲,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與河北矽谷農科院研發的有機矽水溶緩釋肥配套高產攻關專案,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河北矽谷農科院超級雜交水稻百畝示範田進行現場測產。經過實打實收,平均畝產量達到1149.02公斤,即每公頃為17.23噸,

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提前實現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每公頃17噸的第六期高產攻關目標。

河北矽谷農科院這塊示範基地,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是全國第六期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示範點之一。該地區全面無霜期達205天,

活動積溫達4371.4攝氏度,年降雨量在594.4毫米左右,屬輕度鹽鹼土地。

據瞭解,測產專家組對該基地種植面積達102畝的“湘兩優900”百畝高產攻關片進行了現場測產,在現場考察基礎上,隨機抽取了3塊地進行人工收割、機器脫粒、實打實收,總收面積3.126畝,

三塊地畝產分別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平均畝產1149.02公斤。

聽到這個消息,網友們都振奮了!

@S-江琳:中國當代“男神”袁隆平87歲再創奇跡 。

@無毒香菇:小時候家裡種地,覺得畝產千斤都是夢。現在已超二千斤,太厲害了。

@懸崖上的日不落i_A:勤懇無畏,致敬袁老。

@mercur1an:致敬袁老先生及其團隊!!!

@心悅瓜兮瓜不知:厲害的老爺爺他是英雄。

@麻煩叫我梁小花:一個人已經名利雙收,卻依舊奮戰在科研的最前沿,

用他的智慧給予著國人必需的生活保障,這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致敬袁隆平…

袁隆平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他的一生平淡而又不失偉大,原因很簡單:我們每一口咀嚼的米飯都離不開老爺子的功勞....

耄耋之年的袁老依舊在苦苦思索如何使水稻增產。

袁隆平宣佈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 被贊“神農”

《湖南日報》9月25日消息,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以下簡稱“雙新會”)上,

袁隆平宣佈了一項重大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綠色種業提出的新要求,農作物的純淨度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污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鎘被認為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環境污染元素,自20世紀初以來,由於鎘及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於鎳鎘電池、顏料以及電鍍等製造環節。鎘的產量及用途在不斷增加。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釋放的鎘高達30000噸左右。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在人體中積存,會導致軟骨症,最嚴重的還會引發癌症。

有分析認為,假如此次水稻親本“去鎘”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對人類的糧食的貢獻將是空前絕後的。他不僅解決了人類的“吃的飽”問題,還解決了人類的“吃的安全”這一大難題。

青島試種海水稻畝產破600公斤!

2017年9月28日,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發團隊培育出的耐鹽鹼雜交水稻(俗稱“海水稻”),在山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即墨區金口鎮即發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範基地進行實地測產。

據悉,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30多名從事海水稻、鹽鹼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專家對海水稻的產量進行了測評。經過去皮、去雜、去水後測算出0.3%鹽鹼度的畝產量分別達到620.95公斤和714.59公斤,這個畝產意味著中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測算,中國鹽鹼地總數約15億畝,其中有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如果在1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按畝產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產量也將達到300億公斤,能養活8000萬人口。

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污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鎘被認為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環境污染元素,自20世紀初以來,由於鎘及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於鎳鎘電池、顏料以及電鍍等製造環節。鎘的產量及用途在不斷增加。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釋放的鎘高達30000噸左右。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在人體中積存,會導致軟骨症,最嚴重的還會引發癌症。

有分析認為,假如此次水稻親本“去鎘”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對人類的糧食的貢獻將是空前絕後的。他不僅解決了人類的“吃的飽”問題,還解決了人類的“吃的安全”這一大難題。

青島試種海水稻畝產破600公斤!

2017年9月28日,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發團隊培育出的耐鹽鹼雜交水稻(俗稱“海水稻”),在山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即墨區金口鎮即發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範基地進行實地測產。

據悉,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30多名從事海水稻、鹽鹼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專家對海水稻的產量進行了測評。經過去皮、去雜、去水後測算出0.3%鹽鹼度的畝產量分別達到620.95公斤和714.59公斤,這個畝產意味著中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測算,中國鹽鹼地總數約15億畝,其中有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如果在1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按畝產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產量也將達到300億公斤,能養活8000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