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對手尊敬的皇帝,因為兩個致命的弱點,最終導致亡國

中國的那麼多皇帝,在皇帝死後,中國歷史上評價最高的會想到誰?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而我不是這樣認為,而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人,他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為什麼會是他?慢慢聽我說!

說到亡國之君,大多數人不會給出很好的評價,但有一個皇帝崇禎是個例外。說到崇禎,更多的是憐憫,同情,因為根據他生活中的許多人,都願意相信,這是一個好皇帝,只是生不逢時。眾所周知,明朝皇帝在史籍中被貶低的最狠的,

原來人們在寫前朝的事情的時候,會貶低以前的皇帝。在清朝,這個遊牧民族起家的朝代,在這件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明朝的皇帝,不管他們是誰,都會被貶低,但有這樣一個人例外,但除了崇禎。

清人寫的明史雲:“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廷則門戶糾紛,疆場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

可謂不幸也已……”類似的有為等等不在少數。一個連敵人都忍不住誇讚的人,崇禎還是可以的。一個皇帝,誰能受敵人的讚揚?然而,皇帝是如此之好,為什麼亡國?除了一些客觀原因的,但主觀上,崇禎皇帝有兩個致命的弱點。

首先,小氣。皇帝心系天下沒有錯,

但也應該胸懷天下,簡而言之就是不能夠太小家子氣,萬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那明朝也沒有悲慘到要亡國的份上,靠的就是這點皇家的大氣,不管你佞臣賊子怎麼折騰,到最後萬曆隨便撥弄幾下就讓他們伏法。而崇禎之人簡直就是吝嗇,幼年的時候命運波折,這位皇帝其實活的非常平民,他小時候用仿影的方式練字,如果紙張較大而範本的字較小的話,
他一定會先將紙的一邊對齊範本,寫完後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寫滿,以免浪費。儘管身為帝王,他無法隨意出入民間,但為了節約起見,他常派人到宮外採買物品,然後仔細詢問價格。你一個皇帝連這點小事都要過問,那家國大事就難免有疏漏。還記得道光皇帝的補丁衣服嗎?他當時以補丁為美,以補丁選拔人才,結果導致北京城有補丁的衣物比沒補丁的還貴,這是否就是一種不好的結果呢?皇帝都這麼小氣,
往往是貪官污吏更加有機可乘,而胸懷大志之人想為而不敢為,這才是真正的積重難返。

第二,多疑。曹操做夢都在殺人,可他醒著的時候還能說那麼一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然而崇禎呢?崇禎在位期間,死於他手下的高級官員共計有:輔臣一人,尚書四人,總督、督師七人,巡撫十一人,侍郎以下的官員則難以計數。袁崇煥之死,或許當真是努爾哈赤的挑撥離間,但是說到底還是崇禎生性多疑所致。且不說他本來就是忠臣良將,就算他真的動了二心,在那種情況之下,國家危難,能臣良將少之又少,一個明君應該做的是爭取,是拉攏而不是說殺就殺。一個袁崇煥死了,寒了多少有志之士的心呢?到了崇禎後期,一向渴望仕途通達的官員們甚至也認為出相入閣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因某一件事情得罪了這位喜怒越來越無常的天子,轉瞬之間從位極人臣到腦袋家。

國家有難,匹夫都有責,然而就因為崇禎的吝嗇與多疑,讓佞臣賊子得寸進尺,有心報國之人報國無門,甚至於擔心因為報國而不得善終。山河破碎,強敵突起,匹夫想為卻不敢為,縱使你這代明君,怎麼能抵得過滿清千軍萬馬?敗,也是註定的!

尚書四人,總督、督師七人,巡撫十一人,侍郎以下的官員則難以計數。袁崇煥之死,或許當真是努爾哈赤的挑撥離間,但是說到底還是崇禎生性多疑所致。且不說他本來就是忠臣良將,就算他真的動了二心,在那種情況之下,國家危難,能臣良將少之又少,一個明君應該做的是爭取,是拉攏而不是說殺就殺。一個袁崇煥死了,寒了多少有志之士的心呢?到了崇禎後期,一向渴望仕途通達的官員們甚至也認為出相入閣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因某一件事情得罪了這位喜怒越來越無常的天子,轉瞬之間從位極人臣到腦袋家。

國家有難,匹夫都有責,然而就因為崇禎的吝嗇與多疑,讓佞臣賊子得寸進尺,有心報國之人報國無門,甚至於擔心因為報國而不得善終。山河破碎,強敵突起,匹夫想為卻不敢為,縱使你這代明君,怎麼能抵得過滿清千軍萬馬?敗,也是註定的!